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另一扇门看欧洲音乐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另一扇门看欧洲音乐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开启音乐之门――从若干崭新的视角观察音乐世界》一书拥有四大亮点,一是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二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三是视角新颖,治学严谨;四是论述公正、目光深远。但是与此同时, 该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有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

欧洲音乐史;音乐学;欧洲中心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1-0105-03

读德国音乐学家R•弗兰德和H•劳厄所著的《开启音乐之门――从若干崭新的视角观察音乐世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为《开启音乐之门》),立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运用十分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一些较为深奥的学术问题。虽然是写欧洲音乐史,却并没有像一般音乐史类书籍那样以编年史的方式书写,只注意音乐如何沿革的线形关系,而是把音乐的历史放在人类思想冲突和社会冲突的背景中,从体系音乐学的角度展示了欧洲音乐史中多层面的音乐现象。《开启音乐之门》以“人为什么需要音乐”、“音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音乐文化的胚细胞”、“欧洲音乐历史的前进动力”、“音乐是如何让我们翩翩起舞的”、“音乐与个性发展”等14个专题来安排和分配全书的各个章节,并以此展示了理解音乐这一复杂现象的关键所在。尽管如此,所有章节所涉及的问题又都是从时间这一角度来加以描述的。

一般来讲,在音乐学的研究中,“历史音乐学”与“体系音乐学”应是并行发展的,但在实践中,“历史音乐学”的研究却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开启音乐之门》无疑是为改变这一局面而做出的一种努力。本书既没有让“历史音乐学”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让“文化”、“社会”淹没音乐本体,而是将音乐自身和音乐所处的文化环境同等看待。书中,作者既保持着西方艺术音乐研究中以音乐为本的特色,同时又扩大了文化的纬度,从而张婧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认识音乐之门。

在读过此书之后,我认为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见解独到

莱因哈德•弗兰德和赫尔曼•劳厄是两位学识丰富的音乐学家。劳厄攻读过音乐学、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神学和语音学。《开启音乐之门》全书仅20余万字,却包罗了音乐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音乐民族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认识音乐的神奇。全书第一章从人类的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回答了“人为什么需要音乐”;第二章主要从音乐治疗的角度,论述了“音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三章又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听赏音乐”和“体验音乐”;第十三章“音乐与个性发展”则是以音乐教育为主。即使是在四到十二章中写历史中的音乐,仍不局限于历史之中,如第四章中提到了传播学方面的情况。书中,作者还紧跟时代,充分运用各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丰富的内容中看到许多闪光点,这些闪光点便是作者独到的见解。作者纵横思考着众多音乐史料与音乐现象之间的关系,因而便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例如,书中在谈到摇滚音乐时,既把时间回溯到无文字部落的原始时期,又延伸到了现代的摇滚、音乐剧、电子音乐……“就像无文字部落社会的舞蹈一样,摇滚音乐的功能也纯粹是被听的和被跳的”。(见该书第171页)作者将两种年代相隔遥远的音乐放在一起比较,使读者看到了存在于音乐史中的一种深远联系。纵观一般的音乐史著作,它们大多容易忽略现当代的音乐状况,更很少将不同时期(不按年代顺序)的音乐现象联系起来比较介绍。相比之下,《开启音乐之门》则避免了这些不足。

二、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在《开启音乐之门》中,许多深奥的学术问题在作者深入浅出的论述下变得通俗易懂,使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也可以通过阅读此书增加很多专业知识。本书以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人为什么需要音乐开篇,却从这个简单的问题中引出了音乐存在的重要意义:“1.人类学意义;2.音乐对于当今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意义,亦即音乐的社会生态功能与人类的历史,与种系发生学有关。”通过与现实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读者会觉得音乐的重要性不再是朦胧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从而切实地感受到音乐的不可或缺。

该书第四章,作者在论述口头传承的作用时,列举了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哈马尔人的例子,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无文字部落的音乐活动情况,还附上了一张地形图,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对这一现象一目了然。通过这种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本书更具有了一种雅俗共赏的魅力。所以,它不仅对音乐爱好者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专业音乐工作者,包括音乐学家,也能从中获得许多新的信息和知识。

三、视角新颖,治学严谨

正如该书题目所言,《开启音乐之门》为研究音乐提供了一些崭新的视角,除了叙述音乐本身的历史沿革、风格变异以及审美特征外,还强调了音乐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但又没有流于表层音乐现象和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的简单描述。它让读者意识到,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与作曲家、演奏者和听众同时发生着关系。

书中介绍各个历史时期中的音乐大师时,并没有像一般的史学著作那样把他们分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或是以一种线形的历史发展来介绍,而是把他们放在了一个体系中,让读者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他们。如在第十章中,作者以莫扎特、瓦格纳、威尔迪对音乐戏剧这一领域的串连性影响为主线,介绍了这3位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进行的管弦乐革命”,“瓦格纳的戏剧性乐剧”,“威尔迪使意大利歌剧达到了尽善尽美”,通过作者抽丝剥茧般的叙述,便于读者更全面的了解这些音乐家。

在论述的同时,作者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理有据,书中除插有各种图示和谱例外,书末还附有关于参考书目的出版日期和作者的详细说明。译者也附有详细的人名表,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

四、论述公正,目光深远

书中,作者在探讨某种音乐现象或问题时,始终都保持着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既让读者看到进步的一面,也让读者看到危机的一面。而且这种论述并没有停留在现阶段的问题上,而是将读者的目光延伸至更为深远的未来。

如在第五章论述书面传承与口头传承的关系时讲到:“音乐越来越处于这样一种危险之中:它将被这一理性的、却无个性的乐谱逐渐吸收……书面传承与口头传承相互处于了一种尖锐的矛盾之中。”(见该书第91页)“这就是危机,正是这些危机一再动摇了欧洲历史的音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见该书第92页)。又如,在第十二章中论述音乐与媒体关系时,作者就音乐与媒体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前景的预见。“就创造性地利用音乐计算机的各种音响组合可能性而言……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因跨越了声乐音响与器乐音响间的界线而超出了传统歌唱范围内,也有着其光明的前景。”(见该书第265页),“所有这些前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不可成为目的本身,而必须服务于艺术的沟通和文化的追求。”作者从问题中窥探前景、结合时事、引人思考,可见其目光深远。

除了以上所归纳的这4个优点外,《开启音乐之门》还有许多其它的优点,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当然,这本书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书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有待完善的地方。由于两位作者都是德国人,所以在对非欧地区的音乐资料的把握上不是很准确。书中提到亚洲音乐,尤其是将其与欧洲音乐作比较时总有些不恰当的地方:如书中提到“许多高文化,如希腊和中国(公元8世纪),也研制了各自的记谱系统。当然,这些系统并没有用于音乐实践……”(见该书第67页)。8世纪,在唐代时期的中国,古琴谱被用于演奏古琴,又怎么能说是并没有用于实践呢?此外,我个人认为,作者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行文中偶尔会流露出一些“欧洲中心论”的倾向。例如,“高文化”这一概念的多次使用。另外,作为一本翻译的著作,有些地方的翻译稍显生硬,还不是很流畅自然,如果能再完善一些会更好。

然而这此不足也并不减弱《开启音乐之门》对我们的启示。把欧洲音乐史从体系音乐学的角度来研究,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本来就是动态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欧洲音乐史。那么,我国的音乐史是否也可以借鉴这样一种写史的方法呢?那样,我国的音乐史是否会开启另一扇门呢?

( 指导老师:甘绍成教授)

本文荣获“第二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优秀奖(一等奖)

Criticism on the book ―Opening Music Door ―Observing Music World from New Angels

Zhang Jing

Abstract:

The book has lots of outstanding points ,such as ,abundant content , original view ,just discussion and in-depthstandpoints .It also explains profound theories in simple language, suiting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as well. However, some limitations existing should be better improved later.

Key words:

Europe Music History ; Musicology; Europe-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