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风琴演奏中的平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风琴演奏中的平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平衡产生美感、产生谐和、产生稳定。良好的手风琴演奏状态应包括体态运动的平衡;音响平衡;心理平衡和气息平衡。

关键词:平衡;运动;心理;音响平衡;呼吸;音乐气息

中图分类号:J 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72(2007)01-0073-04

众所周知,平衡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规律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在自然界里,万物都相对保持着一种对称关系,这种对称我们称之为“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也没有不对称的树叶。“平衡”产生美感,产生谐和,同时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手风琴演奏艺术同其他乐器一样具有信息量庞大、结构层次复杂、影响因素诸多、以及强烈的随机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可以说,没有一个演奏者能根据数学、物理的公式来演奏好一件乐器。但就其演奏的规律性来讲,提出一个正确思维的理论的框架,使演奏者在演奏时主动而有意识的建立起平衡原则的科学理念是很有必要的。在手风琴乃至其他乐器的演奏中,注重并利用好这一规律,对演奏技巧、演奏美感,演奏形象,表演艺术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学琴的那一刻起,就应当重视“平衡”的培养和训练,并在以后的演奏生涯中不懈追求,贯穿一生。

一、体态运动的平衡

体态运动的平衡,包括局部运动和整体运到的平衡。手风琴演奏者的手的运动是他的生命,他的灵魂,他的一切表现手段的终端,手指代表了“他自己”。一切的情感和音响表现都离不开手指的熟练操作,因此,手指在演奏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至高无上的,其演奏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主体表演的成败。具体说来,也就是保持一种“平衡”状态,紧张与松弛的平衡,抬指与落指力度的平衡,速度与高度的平衡,指尖支撑与力量转换的平衡,手型与施力关系的平衡等。在演奏当中,手指的最佳状态在理论上应处于既不紧张又不松弛的恰到好处的放松状态,但要在每一处都达到这一状态却是极度的艰难,演奏家毕生都在追求这一演奏技术的最高状态。为了具体地说明其原理,试举例说明。如:演奏快速的段落时,整个右手臂一定是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必要的力量支撑,才能将演奏进行下去,并随着演奏强度的不同力量也在不断变化,在这里,手臂的紧张度与松弛度正好相等,互相抵消,使手臂处于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既没有多余的紧张力量,也没有多余的松弛力量。也就是说,演奏状态仍处于放松状态,肢体为演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力。这是放松状态下的用力平衡。而右手指在弹奏时同样存在着力的运用与支撑。为使手指富有弹性而准确地弹奏,腕和臂就必须有相应的力量支撑手臂环节,使手指能在相对稳定的支点上完成弹奏动作。与此同时,两臂既是相对固定的支撑环节,又是演奏中相对活动的运动环节,根据内容的不同需要,有时腕作为支撑环节;有时肘作为支撑环节;有时肩作为支撑环节;有时腰作为支撑环节。无论何处作为运动与支撑,都要将力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

演奏是全方位的,除了技术的娴熟,演奏状态与表演艺术同样对演奏的成败起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决不止局限于华丽的炫技,娴熟的演奏动作而不顾形象、状态、舞台效果、体态运动的美感等,这是区别艺术家与匠人的关键。

前面说到,对称与平衡产生美感,那么在实际演奏中,怎样做才能美呢,除了音乐与技术本身的要求,,运动状态的平衡(对称)便是最便捷的途径。假如有人右手、右臂在键盘上飞快地运动,姿势优美而华丽,大气而细腻,而左臂只会机械地动几下或根本不动,或者反过来,左动右不动,你觉得美吗?你觉得舞台姿势漂亮吗?或者说,你认为他成功吗?

不难看出,人们的共识在潜意识中已经认同了物体美的对称性和运动状态的平衡性。因此,优美的演奏除了掌握诸多演奏技巧,了解音乐的特性外,还应当精心注意自身的演奏姿势、运动状态与动作的平衡等不可或缺的因素。准确、严格地把握各种动作要领,将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完整无缺地表现出来,溶入自己的艺术表现中,完美地展示给观众。

二、音响平衡

实验证明,人耳所能听到的极限频率是:最高16000HZ;最低20HZ。超出这个频率范围,无论震动多么强烈,人耳也听不到了。并且,任何事物在极限范围附近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和不平衡感,渴望回落,人的听觉也不例外,当听到高频率的音时,产生张力,渴望回落到低频;相反,听到低频率的音时,渴望回升起来,如此又升又落,便产生了音乐的不断地往复流动,听觉上的一个不平衡被改变,另一个不平衡又产生,随后又被改变,又继续产生,不断地循环进行,才使音乐产生了进行下去的动力,一旦长久停在了某一频率点和强度上,音响便失去了动力和平衡感,会使人产生很不舒畅的感觉,即使是音响长久停留在人耳感觉最舒适的频率点上,由于处于静止状态,也会使人产生疲劳。所以,追求音响上的平衡,应当是排除静止状态,使音响动态之间相对平衡。具体说来,一旦演奏出来的音量长久处于一种强度(不管是何种强度)时,音乐的动力将大为减少(此时仍有音程之间的平衡在起作用)。

强弱音响的平衡在乐曲中的时间和数目上有自身独特的特殊规律或安排,笔者认为,即:1:3比例,或更多。也就是说,一个强音过后,便有至少3个或更多的相对弱于它的音来平衡这个强音,如果反规律而行之,张力会更强而无处缓解,便使人产生强烈的压力感,久而久之,还会使人产生诸如血压升高,心律加快,情绪烦躁等不稳定状态,那么音乐也就失去了它的美感和存在的价值。再者,强音是爆发式的,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紧张度,听觉特性使它必须回落以得到音响平衡,人的听觉才能接受,才能有动听的美感。因此,一首乐曲中的强弱音是有规律的,是要符合听觉的平衡原则(感受)和习惯的。

从整体布局上讲,一首乐曲的最强段落多数都会出现在乐曲的后半部,即大体上符合黄金分割率(0.618)的规律。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情绪的不断高涨,力度的不断加强,一步步将音乐推向了高潮,张力在极度的膨胀后得到了爆发,随后,一切压力得到了缓解,人的内心趋于张力平衡,一个故事便宣告结束。如:多声部之间的音响平衡:所有的键盘乐器不同于单音发声乐器,其最大特点是多声部同时发声,因此又称为和声乐器。手风琴的音响丰满,色彩丰富,变化和发展空间大,既有旋律,又有和声支撑,可以得到丰富的音响感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在强度上的合理搭配。一首乐曲最核心的部分是旋律,其余声部则是围绕这个核心而运用和安排。在绝对多数的情况下都要突出这个核心声部的音响,其他声部则应该烘托、丰富和强化旋律声部的展示。无论旋律声部是在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就发音的个数而言,旋律外的声部绝对占优势,少则2音,多则不限。如果同时发音且不限制音量,势必会造成无法忍受的混乱音响,使人只听到音而感受不到乐,美感又从何而来?而且非旋律声部的个数由于比旋律声部多,因而伴奏和衬托的声部的音量一定是远远大于旋律声部的。这种喧宾夺主的音响效果将会使旋律声部几乎完全被淹没。因此,无论是配器上的安排,还是演奏上的处理,都要精心安排这种音响上的平衡,削弱和声声部的渲染,突出旋律声部的张扬,使整体音响达到和谐而统一。

三、心理因素

心理平衡是一种自我支配和自我调节的心理品质,它是需要通过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才能逐步完善。这里所说保持心理平衡的因素有二,一是在演奏中首先在心理上要保持一种“不失衡”的状态。即尽可能保持冷静、平和及自信的心态,坦然面对所面临的境况,不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发挥自己最佳的演奏状态。要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和别人是不同的,你用你独有的方式解释作品,让世界享受你的特质,这是世界上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你自豪地在舞台上表演,可以调动千军万马,可以征服万千听众,你的力量是巨大的,完全可以平衡你的环境,你的世界。第二,平衡你的紧张状态。严格说来,任何人在舞台上表演时,都不同程度地带有一定的紧张度,所不同的是控制这种紧张度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临场状态对表演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演奏家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平时能够自如地演奏,但到了舞台上,除了缺少信心,也没有必要的调控手段,致使自己一身本领无法正常施展,无法完美地完成演奏,或者演奏水平大打折扣而痛苦。那么如何调控和平衡自己的紧张状态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演奏实践认为,演奏之前,首先要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演奏中的特点,所表现的内容、形象,以及为达到此内容使用的技术手法,想想尽可能多的演奏细节,包括“场景”的安排,音乐情节的闪现,力度大小的准确控制,力点位置,音响效果及体态运动及呼吸的控制等,多做深呼吸、为缓解你的“心跳加速”,多想想“静谰的世界”。总之,经常性的艺术实践、加强艺术修养、遵循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客观的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而主动地调节自己、改善自己,增强心理上的应便能力,对你的演奏状态一定会有好处的。

四、气息平衡

这里所说的气息平衡是指演奏状态下的呼吸调节及音乐乐句连接本身所具有的韵律规律。无论你愿意或不愿意,演奏状态下的呼吸肯定有别于自然状态下的呼吸。在这里,因为演奏状态是一种运动状态,身心会随着音乐内容跌宕起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笔者认为,这种改变,多数情况下是自然和自主调节的,不必刻意控制;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人为调节,以达到气吸的整体平衡。例如:由慢变快或反之时,强乐句之间的连接时,弱收音时,强收音时,乐曲开始、结尾时,乐段连接处等等非常多的情况下,人的呼吸都是非常明显的,这是表现音乐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应该深呼吸时而没有深呼吸,对音乐内容特别是节奏、强弱以及气势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首先会使人感到“憋气”、“气闷”、“不畅快”甚至喘气,直接影响了艺术表现力。我们经常喜欢听或看某人的表演,觉得其演奏恰倒好处,除了文章前面提到的诸多因素外,呼吸的通畅、安排得当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与此同时,这种较“深”的呼吸与整体的较“浅”的呼吸在演奏中是有一定比例规律的,也就是说强烈的呼吸由于其强度大,在乐曲中所占的比例必须少于较弱的自然的呼吸。一旦比例失调,便产生了气息上的不平衡,音乐要么平淡无奇,按部就班,要么气喘吁吁,劳累心慌。因此,演奏者在表现一首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做的一定是分析作品,将作品“看透”,然后计划表现该作品内容所需要的手段,技法,包括气息运用以及所占比例,力求达到各方面的平衡,这样错落有致的安排就像电影导演一样,对每一个表演环节甚至每一个表情、每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的急缓程度等都进行了最精心的斟酌,并在整体布局上予以平衡,使演奏者和听众随着音乐的起伏,既激动高涨,又畅快淋漓,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安慰。

如前所述,由于呼吸的“深”“浅”在量上的差别,它们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视深浅的程度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无论演奏者怎样安排,只要掌握住一个原则,即整体感觉上基本平衡既可,这样给人一种稳定和稳重感。笔者通过几十年的演奏实践和大量的实际分析,认为一首乐曲的“浅”呼吸的所占比例与“深”呼吸在一般情况下至少应在3---5倍以上。

音乐有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像文字、诗歌一样,本身的韵律感成就了作品的美感。本文将这种韵律感也称为音乐气息。有别于演奏主体的气息,音乐气息存在于每一乐句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符号勾划出来,例如,连线符号、换气符号等。但在另一些情况下,符号并不能完全表达作曲家或演奏家的意图,需要超越这些符号。作曲家将这些意图加在了作品里,演奏家通过分析作品和不断的实践,将这些意图挖掘出来,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新的韵律和连接,使音乐更生动、更美感、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情况下,这种韵律感分为跨小节和不跨小节及自由段落,与演奏主体的呼吸既配合又不完全吻合。有时,乐句与呼吸是完全吻合的,这只是少数情况,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两条发展轨迹,即呼吸转换时,音乐气息需要继续进行,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语气,而这个语气很多情况是不受小节限制的,当这一过程完成时,或许主体的呼吸恰好到此,完全吻和了音乐语气的气息,或许演奏主体的呼吸到此并未转换,而是正在过程当中,与音乐气息擦肩而过,在音乐的流畅感上形成了互补效果,使音乐听起来更流畅、完整,没有断断续续的感觉。音乐气息的划分除了本身的律感外有很多人为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环境影响、对作品理解的程度甚至面对什么样的听众等都会对音乐气息的划分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由于演奏主体的不同(有时同一演奏主体)或在不同的演奏环境下,同一首作品会有千千万万个阐释。但无论何种解释,正如诗歌的长短句一样,音乐气息长短句的数量比例由于音响上的布局,在总体上仍保持了基本平衡,使音乐的总体音响既保持了对称,又体现了各局部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才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使其变化万千,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平衡存在于整个演奏过程当中,平衡产生美感、平衡产生稳定,但平衡不是平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研究平衡,将会对演奏状态、艺术表演、解释作品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对演奏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使艺术达到更高层次的美感。本文对平衡原则的初步论述,旨在对演奏理论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Balance in Accordion performance

Zhang Xiaobo

Abstract:

Sense of beauty, harmony and stability all derive from balance. Bal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and accordion performance is of no exception .The author put forwards a standpoint that the good state of accordion performance requires balances of motivation, acoustics , psychology and breathing .

Key words:

Balance; Movement ;Psychology ;Acoustics Balance ;Brea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