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电影的“焕颜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在马丁・斯科塞斯最新史诗大片《沉默》在今年年初上映之际,这位美国知名导演职业生涯中最经典的几部电影也同时在全球上映,比如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和1990年的《好家伙》。
尽管这些电影甚至比大多数观众都要高龄,但经过重新粉饰之后,它们看起来与任何新电影没有区别―高清的画面,明亮的色彩以及震撼的音效,电影公司甚至会为此推出全新预告片和海报。
“电影公司目前都进入了一个极端的剥削阶段,各种经典IP被换着法子开发,以便把它们卖给新的观众。”Nick Varley对《第一财经周刊》说。Varley是英国电影公司Park Circus的CEO,Park Circus是老电影修复方面的专家,这次《出租车司机》的4K版就是由这家公司负责修复并发行的。
相比传统侧重于“修”的2K修复技术,代表“未来”的4K修复,更注重于“复”,也就是寻找电影最初的样子,尽力还原当时的色彩和光影层次感。
“老电影的修复再版,一方面存在客观需求―作为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对它们维护,另一方面在于它们的商业价值,这就好像你买了个房子一样,只有好好保养,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Varley说。
自电影诞生以来,其大部分的历史,不论是拍摄、处理还是发行,都通过胶片这种媒介形式存在。最早的硝酸盐基胶片极易燃,所以在1900年代到1940年代,诸多电影公司经常出现大规模火灾,硝酸盐基胶片就如同汽油一样,用水灭火根本就无济于事,只能等其自行燃尽。那个时期的多数无声电影就这样被毁,以至于后来电影公司为了杜绝这类灾难发生,直接把老电影的胶片扔进了大海。
“50%的电影已经永久遗失了,而无声电影中的遗失比例更是达到90%到95%。尽管电影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媒介,但它的遗失率却不亚于陶瓷古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档案主管Jan-Christopher Horak 说。
z片电影如果不修复的话,就像任何古董一样,日积月累便会腐烂毁坏。胶片颜色淡化了,图像因污垢和划痕被损坏了,干化的胶片会造成胶片的收缩和不规则的扭曲变形,就会出现我们经常在老电影画面上看到的竖线和斑点。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如果要让那些经典老电影通过转为画质更好的DVD或者蓝光碟片格式来售卖赚钱,就需要保持它们的高品质。
事实上,大多数老电影是拍摄在35毫米胶片上的,胶片电影可以记录下比我们现在所看的DVD、蓝光更高清的影像。最原始的一台胶片相机就能够以胶片颗粒的形式捕捉成百上千万“像素”。35毫米胶片可以轻松达到2000万像素,而一部1080P的电影每帧只有200万像素。即便因极为逼真的影像让所有人都惊叹的4K,每帧也只能容纳900万像素。
也就是说,当那些经典老电影通过DVD再版的时候,它们的画面质量比原版其实是倒退的。那些看过硝酸盐基胶片电影的人会告诉你,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璀璨甚至让人不得不带上太阳眼镜,今天的影院反而都难以达到这样的视觉效果。但最近几年,随着更高清的4K技术的出现,数字修复后的电影已能更接近胶片电影原本的样子了。
不过,只能说更接近,而非完全一致。原因在于胶片和数字化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胶片领域里并没有清晰度像素标准这样的算法。如果把一个胶片影像放大100倍,它的线条还是不变的,只是会有些模糊,但并不会像数字影像那样出现方块。
这样看来,让老电影的画质达到今天的标准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素材和工具。
电影修复最理想的素材是胶片的底片,当然,在这过程中能搜集到越多电影拷贝就越好,当一卷底片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他拷贝就能作为修复的参考,在不需要花大功夫修缮原始底片的同时,也能节约成本。
首先将老旧的胶片浸泡在化学试剂里,让胶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来填补胶片刮痕的沟槽,准备开始数字扫描。扫描过程通常以每帧2000像素的标准,一帧一帧地完成,这个像素相当于高清电视的解析度,机器大约每秒能扫描18帧,大约是电影正常运转速度的2/3。每一帧大约能产出13MB的数据量。现在电影公司也越来越多地以每帧4000甚至6000像素的标准扫描,以达到更高清的效果,不过这同时会产生更庞大的数据―一个每帧4000像素的电影至少可以产生12TB的数据量,这还仅仅是扫描后的数据,还没有算上其他后期修复会产生的数据。
接下来,数字化妆师会再针对扫描后已经数字化的电影做精加工。如果遇到撕毁或是其他严重破坏导致的画面丢失,便从前一帧或是后一帧画面中借用同样画面中的像素或是一些视觉效果的工具来修复。这道工序有点像PS的过程,影片当时在哪里拍,什么时候拍,导演和摄影师的意图如何都会影响影片的修复效果是否忠于原作。比方说,一个场景是在清晨拍摄,之后有可能在下午同一个地点拍摄;有的时候天空是明亮的,有的时候则是云层密布,在胶片上呈现的曝光度是不一样的,因而每个场景都需要工作人员仔细核对调整颜色。有时在导演的要求下,他们也会调整一些场景的亮度和色彩,很多导演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电影的修复工作中,包括马丁・斯科塞斯在内。
“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到让电影看起来就像导演所希望看起来的那样。所以与电影有关的信息,包括发行日期、电影结构和内容、原始的标题、演职人员都会是修复时重要的参考。”Varley介绍说,早期电影制片厂其实很少统计电影的商业档案,保留下来的原始剧本则更少,这就需要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整理,比如当时报纸上刊发的广告。
知名电影历史学家Robert A. Harris曾指导过《窈窕淑女》《阿拉伯的劳伦斯》以及《教父》三部曲等经典电影的4K修复。光是《窈窕淑女》,他就分别在1994年和2014年做过两次修复。
1994年《窈窕淑女》的所有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发行了这部电影的激光碟,被评为那年最差激光碟,他们意识到必须找专家来完成对这一经典老片的修复,Harris接受了这个任务。
Harris对《第一财经周刊》回忆说,当他第一次进入CBS仓库时,发现《窈窕淑女》所有的原始胶片、拷贝都被放在同一个仓库里,胶片原本就易燃,一旦这里发生火灾,毁掉的不仅仅是这部电影的一个拷贝,而是整个电影。被吓坏了的Harris甚至都不顾胶片保存最基本的原则―在装有空调的密封货车运输―而是直接把3000磅重的胶片装上了一辆敞篷的园丁货车,把它们送到了安全的仓库保存。
“但当时的数字技术,让我们只能在非常低分辨率的条件下对电影做些小修复,不能说让它能有很大的改善。不过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可以做得更好。”20年后,他们等来了这一天。
尽管《窈窕淑女》的演职人员基本都已过世,不过好在Harris找到了Gene Allen,他是该片的制片设计师,当时已经90岁了。“你需要知道原始画面的色彩,它是如何拍摄的,我们需要这方面的指点。”Harris说。
电影修复是个漫长的苦活,光是对胶片做初级的修理,花费超过1000小时的人工也是常有的事。这也就意味着,电影修复的成本不低,因而在选片上就需要考虑那些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电影。
“比方说我们现在都在谈今年的奥斯卡大热影片《爱乐之城》,其实你会发现它借鉴了很多经典音乐电影的元素,这个时候电影公司就会考虑,是不是现在推出《雨中曲》就会是个好时机。”Varley说。
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电影修复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它并不是电影保存的解决办法。今天我们看的电影,几乎都是通过电脑代码制作完成的。数字电影对胶片电影的取代来得如此迅猛,以至于今天全球几乎所有的电影院都已经数字化了,胶片电影消失不见,而即便是少数用胶片拍摄的电影最终到了电影院也是通过数字化投影的。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数字化电影意味着可以永久存在,但事实上数字化也是极为脆弱的,这就是为什么电脑总是不停要求我们备份文件。
35毫米胶片有150年的历史,数字化电影大约已经历20年的发展,在这期间,数字产品的存储介质经历了30种不同的格式,平均每18个月电影就会出现一种新的格式,而这种新格式与过去的格式又不兼容。
电影包含极大的数据量,如果用数字化保存的话,其中一旦有一个数据丢失,都会造成永久性破坏。在电影的保存上,胶片仍然是首选的介质,当然现在采用的不再是早年易燃的硝酸盐基胶片,而是聚酯基胶片,它们不可降解,放置在阴冷干燥的空间内保存1000年都没有问题。今天的数字电影在拍完后作为存档,基本上也都是把它们重新复制在胶片上。
“让世世代代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体验到电影在首映当天时的效果,电影才真正发挥了时光机的魔力。”Varley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