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本文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结合文献资料,对自己所在中职学校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成因,并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数学问题意识

一、中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

为了切实了解中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笔者通过对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提问能力令人担忧。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图表纵坐标数据为人数所占比例%)

1.在数学课上你经常提问吗?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经常质疑吗?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出,只有12.7%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做到不懂就问,而极少问或甚至从来不问的学生占41.8%;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17.8%的学生会经常认真思考,大胆质疑,而极少质疑或从来不质疑的学生占了50.6%,说明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强。

3.你现在为什么很少向老师提问?

4.你认为向老师提问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5.当你与老师或同学的见解不同时,你会怎么做?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不是绝对没有问题可问,出于“怕老师批评”或“怕同学嘲笑”等原因,学生不愿问、不敢问或不想问,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便对某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多数学生也选择接受教师或同学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与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更是相去甚远。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如何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中职教师调查与访谈情况

在对中职教师的调查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同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通常会怎么做?教师们对于此问题回答如下:

结合教师访谈和上面的统计结果也可看出,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在多数情况下会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或教师自己讲解,不再留时间给出错的学生继续思考。

此外,教师指出,“学数学有什么用”这个想法一直困扰着中职学生。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很少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学生习惯性地等教师发问,学生课下或自习课上提问的也不太多。种种现状都反映出中职学生缺乏数学问题意识。

二、中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的成因

根据统计的数据,结合访谈分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与学方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出于责任心,教师讲课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喂”给学生,从教材内容到课后练习都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而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般不再给该生进一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学生主要是接受式学习,他们往往只满足于听懂教师所授内容,记住结论就行了,不会去问“为什么”。学生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会解题了,就认为是学会了。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偶尔产生质疑,也不知如何去问,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产生。

(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越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相对就更严重。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提出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对学生来讲,知识储备愈丰富,他们对知识迁移运用的可能性愈大,求知欲也就愈大,就越能提出问题。另外,学生本身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影响,一般年级越高,学生就越矜持,提问的胆子就越小。

(三)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应该是一个广义范畴,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它却被考试的分数所代替,大多数学校都把评价教师绩效的主要依据放在学生考试的分数上,这样就导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关心学生的成绩,而至于学生是否有问题意识也就无暇顾及了。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就形成了重视标准答案、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漠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局面,最终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此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文化背景等,也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制约作用。许多学生为了做家长和教师的“乖宝宝”“好学生”,不敢犯上,久而久之,连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也湮灭了。

三、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课堂上无论学生提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离题万里,也不要简单予以否定,都要给予热情鼓励,挖掘其可贵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案例1:笔者在幼师班执教《数列》一课时,学生起初很沉闷,为了打破僵局,笔者提议让大家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限,唱的过程中有学生善意的提醒,有教师鼓励的眼神,一组学生唱下来,班级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起来报电话号码,把数据都记录下来,为后面数列的定义做好铺垫。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都勇敢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胆地向教师提出了如“数列中的数是不是一定有规律?数列中的数是不是可以有的多、有的少?是不是随便报一些数都能得到数列?顺着报电话号码和倒着报电话号码得到的数列是不是一样的?”等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数学问题意识自然得到了培养。

(二)加强学生“双基”学习,使学生能问

“双基”学习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淡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正是由于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个体才能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形成产生问题、发现问题等的数学能力。因此,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培养问题意识也很重要。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头脑里就会经常出现疑问。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想问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替学生去思考和分析,也不可能代替学生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说到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种主体意识反映到课堂上,往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参与课堂的自觉性也就越强,也就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问的意愿也就强了。而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应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究,成为能把问题向教师讲解清楚,让教师佩服的“小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2:笔者在讲《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得出椭圆的定义之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无弹性的细绳,两枚图钉,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一点变为固定在两点,拉紧细绳,移动笔尖看看得出的轨迹是什么。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图钉距离太远没办法画?图钉怎么放才能画出椭圆?绳子的长短和图钉的距离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有的学生画得扁一些,有的画得圆一些?等等。在经过反复的动手实验后,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问题:椭圆的定义是什么?这样,让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自觉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像,敢于用新观点、从新角度去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学生的观点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给予否定,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论证,当出现不合理的结论时,极易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努力探究错误之源。如笔者在推导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让学生猜测“如何才能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学生争相提出:“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这样,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垂直?让学生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动手做实验去验证,最终得到正确的判定方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问了“为什么”“怎么办”等,并具有探索这个“为什么”问题的愿望和心理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这有助于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四)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所以在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内容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以创新为指导,引导学生挖掘、探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参考如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1.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关键词或适用的条件上提出问题。例如:对于二次函数的关系式:y=ax2+bx+c(a≠0),对于给出的关系式y=ax2+bx+c引导学生提问不加条件a≠0时,还是不是二次函数?

2.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提出问题。例如:对于“已知ABC中,acosA=bcosB,试判断ABC的形状”这个问题,既可以通过寻找边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寻找角的关系来加以判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可通过对比确定出最佳的方案,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技能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例题或习题进行变式,提出新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讲《古典概率》时,给出例题:盒子中有3本护照,一本儿童护照(黄),两本普通护照(绿、红),现要在盒子中连续取两本护照,每次任取一本,每次取出后不放回,求取出的两本护照中恰好有一本儿童护照的概率。可引导学生将条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改编为“每次取出后放回”,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刻,有利于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动态处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提问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反思,尤其是反思问题的价值,使问题更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优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构建自己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网络和体系。

(五)依托对学生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乐问

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量掌握的不同、心理素质不同等多种原因,难免会出现提出的问题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有时还会出现错误甚至是很不合逻辑的想法。对此,教师应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积极评价,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热情,然后再更正错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学生提问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积极的语言评价,也可以用动作手势评价,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一片掌声等,都会让学生得到身心的满足和收获的喜悦。也可以利用高中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比较性评价,可以在班内设立一些奖项,如“最佳表现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创意奖”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长面前表扬学生敢问、会问,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让家长再次把鼓励与快乐带给学生。另外,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地对他人提问,并进行小组评价、同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同学对他的认可,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评价的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求异;有问题,才会有创新。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中职数学教师来讲,在进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的提问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

参考文献:

[1]吴翠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郭振杰.浅谈中职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3]徐慧.中职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2,(30).

[4]张哲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2,(06).

[5]田艳.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引入”策略[J].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