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某多功能酒店建筑设计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某多功能酒店建筑设计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从建筑设计理念,园林设计、生态设计阐述了某酒店的生态建筑设计。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粤东气候宜人风景秀美的惠东县,西临深圳属于《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的一部分。酒店功能上除具备休闲度假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客房外,还配备智能化特色会议室、康疗养生特色的温泉。本建筑基本组成有大堂、大堂吧、客房、宴会厅、中西餐厅、大中小综合性会议室,另配有多处特色用餐、康体娱乐等设施,是一座设施完善的旅游酒店,

2、设计思路

人天生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畅游蔚蓝的大海,也喜欢泥土的芳香、绿叶的婆娑、天空的辽阔。我们渴望这一切,因为最快乐的人是与自然最亲近、最和谐的人。因此,我们在规划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因素、形状和特点,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借助场地布局和建筑物形体让建筑与大海、环境相和谐,使建筑作为一个有机体,自然而然的融入自然,成为大自然环境中的一员。这就让我们想起了莱特有机建筑理论,有机建筑是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其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自然的建筑是其适应环境的建筑,对特定环境形成特定的呼应建筑 ,它是环境天然的一部分 ,它应使环境增色而不是毁坏环境。我们自然地在本项目设计中引入有机建筑理念,通过把阳光、空气、大海、植物等特色因素引入规划、设计之中,使建筑的朝向、体形与主导风向相吻合,合理组织区域气流。同时在建筑单体设计时做了与其相适应的做法,例如我们在建筑上采用通廊,完全避免了对海风的阻挡,利于风的自然流动;在空间营造上,讲究错落有致,进退有度,在开合之间,不同尺度都体现建筑形式多变的特性和当地气候的契合,从而使得各个角度的造型都各具特色而非单调划一。在产品设计时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体现品味及对细节的考究,更好的服务该酒店的主题,即休闲,在现代休闲养生的主题统领下,把整个区域串联起来,融为一个自然整体。

3、规划及建筑设计

3.1总平面设计

建筑总平面布局由酒店和公寓组成对称品字形布局,中央为一条主轴线,贯穿中心大花园与气势磅礴的酒店。在该主轴线与主体建筑的交点处分别是大堂和大堂吧,它是整个建筑组成空间的中心,亦是酒店功能的中心。在主轴线上两侧,两条引道分别环绕到大堂门前。在大堂入口正对的区域,设计了一个雕塑喷水池,成为堂前空间灵动的视觉焦点。酒店客房和两侧的公寓环抱着中央庭园,在享受环境幽深、宁静的花园空间的同时,还可以穿过亭台楼阁的间隙和婆娑的树影欣赏到壮阔的海景。该建筑在总体布局时,将传统文化的序列观念反映到建筑创作活动中,并引入中国园林前庭、中庭、、边庭等多种空间创作手法,运用各种空间转换手段演译出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创造出了人与自然,清幽与浓烈相对比的层次丰富的空间环境。

3.2建筑设计

本酒店项目在设计上秉持长远、简约、创新原则,通过各种手段功能上装修上更加突出客房的休闲度假特色,会议室的智能化特色,和康疗养生特色。将酒店建筑本该配置的宴会厅,中西餐厅、大中小会议室、康体娱乐等多种服务设施做更加特色化处理,使得总体与局部、宏观与细节都与有机建筑理念一脉相承。 建筑依功能化分为几个主要体块:有功能用房、客房、会议室等,通过垂直和横向的交通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合理分区,使功能明晰、动静有别。层层出挑的形式,不仅充分拓展了屋顶造型,还增强了建筑本身的变化、使得建筑造型层次丰富。后勤服务空间、厨房、布草间等服务用房巧妙设置,在力求流线方面 简洁通畅,人流物流清晰明确,互不干扰。在酒店场地内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渐渐向下的车道,可直接进入地下室车库。将车行路线和普通旅客路线完全分离,使客人在享受最佳服务所提供的便利之时亦不受服务路线影响。 公寓和酒店建筑形体与海湾的自然环境相协调,造型新颖简洁,形式具有现代感。通过丰富天际线、退台、错落等建筑表现形式,创建具有滨海风格特色的建筑形象,使得建筑群体形态活泼和灵动,把建筑打造成自然而又独特的景观。 细部处理特意减轻建筑体量感,体现热带滨海建筑特点,如通过栏杆、遮阳构件、花架通廊及景观阳台等部位的精心设计,赋予建筑活泼、轻巧、通透的性能。在屋顶层,本项目还设计了观景平台、休闲平台等一系列创意空间,不仅解决了功能问题,还丰富了屋顶平面。使居住在客房的旅客不仅可以饱览美妙的海景、园景,还可以享受在高端泳池中,俯瞰海景的无限乐趣。

5、酒店景观园林布局

酒店营造景观的花、草、树、石全部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山水特色为蓝本,以郊区野外富含野趣或地方风情的山石、贝壳、热带植物作为造景素材,精心营造极具南方热带特色的内外景观空间。酒店的四周街道以种植特色热带植物椰子树为主,大堂门口通过设置点状或带状绿化带配以枯山水景,让酒店外部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堂门前巧妙地利用贝壳造景,再通过叠石与水幕的处理,营造出了自然贴切的具有海洋主题的视觉效果,潺潺水流的声音与静静的贝壳,一静一动,无限想象,让来往宾客和行人顿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设计中利用建筑屋顶的几个露台,将之营造为屋顶花园,运用独特的手法,配上白沙、贝壳,铺上石子路,种上热带花草,与窗台花池的零星点缀,整个建筑的纵向绿化系统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得建筑更具亲和力。酒店空中花园及屋顶绿化带的设计,既满足了建筑节能要求,使整栋建筑的生态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得以深化,也能够与地下空间的风景树及绿化带等自然人工景观相互呼应,将整个酒店的生态景观有机串联起来。

通过酒店大堂和电梯门口各个重要的角落辅以姿态各异绿意盎然的树状盆景和季节花卉,让酒店生态概念纵度得以延伸;还有首层咖啡酒廊开敞的创意空间,濒临人工小河,鲜花绿草的点缀,诗情画意;酒店下部、中部、顶部的生态绿化也将整个酒店营造成一座会呼吸的绿化空间,极大地改善了酒店生态空间和生态印象。从而也就更加呼应了有机建筑如同地里长出来的建筑般的设计理念。

6、生态节能酒店构思

传统的旅游酒店建筑设计往往只注重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形态,而忽略它们与能源、资源及其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关系。而生态型度假酒店的设计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它是莱特有机建筑在新时代的发展。在此项目中我们根据建筑所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比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热水供应;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减少空调的制冷负荷;为改善微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中水和雨水的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随着时间变化,人们对生态度假酒店的理解和衡量标准是不断发展的,但其基本的原则是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间地位。另外,人们所追求的是能在酒店室内具有良好的光线通透性,而且能保持一年四季舒适的温度和湿度,造就四季常青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感觉舒适,温馨惬意,神清气爽,为人们提供一个如同回归自然的空间。

7 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革命。本项目度假酒店是一环海的高级豪华的海滨型娱乐、休闲、度假的超多功能酒店。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她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越条件。而酒店的建设者看好的正是这一点。

该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体系,其采用了多种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对结构的影响,建筑的外墙采用浅色饰面,外保温隔热构造,裙房屋面采用种植屋面,主楼屋面采用倒置式屋面,窗采用中空玻璃推拉窗,设计均符合严格的节能要求;内隔墙及装修材料均为无污染新型环保材料;对地下车库、餐厨、机房等废气的排放有专门的处理。通过以上设计技术的实行,力求做到建筑在使用寿命内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把建筑对环境的有害的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降到最低。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使建筑生态环境取得平衡,是建筑与环境长期共存和发展的需要。

结语

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紧张的工作节奏,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现代的装修材料如水泥、地砖、玻璃则更多的体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精确和冷静,缺乏与人进行感情交流的契机。因此,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对于保持人类身心的健康,滋养精神,培育美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类似度假村这样的娱乐场所也许可以给紧张的都市生活带来一点轻松和惬意,自然环境引入娱乐空间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人与自然在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风花雪月,万物枯荣,这些自然现象都会在人的内心引起联想和共鸣。把自然界的山水、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要素引入度假村,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互相交融,相得益彰,则能使人工环境充满活力,使该空间成为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在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将自然环境引入娱乐空间则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当的方式把自然引入到娱乐空间中来,使娱乐空间不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又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完美场所。通过本酒店的设计,我们理解到所谓有机建筑、自然建筑、节能建筑一直到现在的绿色建筑,都是建筑师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建筑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理解和探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建筑师所负的社会责任,也明确了建筑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卢峰,戴琼.大型餐饮生态园的设计与研究[J].城市建筑,2012,28(04):118~119.

[2] 张颖.建筑节能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7(07):31~33.

[3] 李慧莉,张硕松,张险峰.生态型度假酒店的地域文化表达[J].城市建筑,2010,31(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