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是整个社会人才需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的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所起的指导性极其有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就业指导课使自己“认清了就业形势”,“使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就业技巧”和“了解有关政策”,显示就业指导课程得到了学生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但是作为参与教育指导课教学的老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就业指导课起到的指导效果是很有限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笔者根据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是以单个的模块进行编写的,各部分内容的教材详细地解析了工作中涉及的各种能力,这种内容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职场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应看到,学生在就业过程、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职业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所学模块中的知识综合进行运用,这时学生发现课堂上分别所学的理论不能有机地融和在一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普遍感到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大部分企业也希望通过学校有针对性的、细致的就业岗前指导,帮助大学生能迅速融入到企业和团队中来,更快适应岗位要求,成为新鲜的血液和动力,为企业创造出效益。

这种情况表明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思路,以一类企业或一种岗位作为项目,以完成求职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主线,有机地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以项目任务把就业指导各部分内容融和。

1.细分就业用工市场,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就业用工市场分为国家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四大类。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高级技能人才,学生的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

每类企业的职场环境、企业文化差异很大,因此每类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职业素养、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甚至着装要求都会有所不同,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也不一样。例如同样是行政助理岗位,在大型国有企业里,工作比较单一,分工比较细,需要多人通力合作完成一项工作,要求沟通能力要好。而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一个人负责多项工作,一会儿要发传真,一会儿又要做报表,还要安排时间组织会议,确定会议室和主要人员的时间,遇上总经理突发紧急事件,又要马上去订机票等等。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是可以把不同类别的企业看成一个项目来实施教学。

2.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即以项目任务为主要教学单元

将就业指导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例如,把“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工作岗位”作为一个项目,通过分析民营企业职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将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力需求、面试的技巧、就业政策、职业素养等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内容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实用,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手段要体现实战性

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不能停留在口头说教,纸上谈兵,否则起不到理想效果。因此需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变讲授方式授课为导师点评方式授课;变语言授课方式为演示方式授课;变教室式授课为现场式或场景模拟式授课。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1.“情景模拟教学法”

(1)模拟招聘会。通过招聘模拟演练,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求职能力。我们依据每个学生所学的专业,设计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的工作职位,由老师充当考官,学生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岗位,投递简历,进行自我介绍,接受考官的提问考察,一直到单位通知是否被录取,模拟整个真实的求职过程。通过模拟面试学生把仪态形象、语言表达、现场沟通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演练了一遍。学生反映通过自己做一次,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同时还能发现自己不足,学习有动力。

(2)模拟工作情景。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方法。例如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一个工作场景,布置一项任务,从组成团队,接受任务开始,接着进行任务分解,分配工作,开展工作,相互配合,最终完成任务。这样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开展工作,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纯理论的讲授,而是和情境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掌握。

(3)模拟创业。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业规划和实际模拟。首先是创业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热情选择某一行业或某一项目;其次是创业计划,对周围市场环境进行实地调研,撰写创业计划书,将创业项目、资金方案、经营风险、投资回报、市场开拓、人才计划等进行规划;再次是咨询评议,组织专家和学生代表就分组创业计划书进行研究评价,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提出评价意见;最后是总结评分,将学生模拟创业的项目与可能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评判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程度,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成绩评定。

2.“案例教学法”

选取大量直接来自于身边的校友案例,包括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这样的案例学生会觉得有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将就业指导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要使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更有针对性、更能反映出职业性,最有效的实践方式就是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的作用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程序员都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工学交替”、“校企结合”的实训模式,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缩短从毕业到就业的适应期,快速进入‘企业级应用’的工作状态。”

(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增加了底气,减少对企业和工作岗位的陌生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新的环境。

(5)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6)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参与和口碑,为学校树立品牌专业课程。

(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措施

(1)由专业老师和就业指导老师组成职业导师制指导方式。即在学生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由职业导师全程跟踪,负责解答学生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引导纠正。

(2)由企业的优秀老员工担任学生的师傅的“师带徒”的指导方式。即师傅现身说法传授岗位工作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

(3)工作中学生相互帮助提高,“自我完善”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其实习岗位上,以其自我学习为主,给予其繁重的工作量和施加强大的工作压力,磨练其意志,培养职业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对于其成果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激发其潜能。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社科版),2002,(22).

[2] 赵志颜.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徐国庆.当代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

教,2008,(4).

[4]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

育与职业,2007,(10).

[5] 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