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爱帮助学困生“脱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爱帮助学困生“脱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因少数学生学习有困难,使得班级的整体教学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困难常常会诱发其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呵护,这样你才能打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心曲,并及时地给他点拨、引导,慢慢地托起他走向成功的彼岸。

主题:

用爱去引导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过程:

去年,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响应学院号召,加入了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队伍。第一次任教,学校给我安排了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第一次真实的面对几十个学生,我满腔热情,总希望将自己所学的,所懂的都教给学生,总希望自己所讲的,学生都能够懂,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但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有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实际操作,例如考试)也比较差。而这个群体,是每个班的特殊群体,因为他们被老师、班长、小组长天天挂在嘴上,写在纸条上。而如何转化这个群体呢?它是一个时间和技巧的融合,是要用爱心和耐心陪伴的过程。

李帅,三年级学生,他是山里的孩子,开学一个月后从村里转来。刚来时,由于在村里没有英语课,他根本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说的英语,更无从谈听课质量了,上课他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从来不交作业。在第一次月考试时,他因为不会做而趴在桌子上哭。考试成绩是11分。看到他的成绩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尤其是每当想起孩子考试时趴在桌子上哭,我很自责。就因为这一哭,我对这个孩子的看法改变了,我觉的这个孩子他是上进的,他也希望学好英语。于是,我采取了很多方法。

1、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上课时多叫他回答问题,让同学们帮他,还为他答对的简单的问题表扬他,他的作业稍有进步就在他的本子上打“Good”,并写一两句鼓励的话,这样下来,他明显的爱写作业了。

2、创造学习机会。根据他胆小上课不回答问题的特点,我适当地采取了一些方法。首先和班主任商量把他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给他的旁边安排了一位学习好而且性格开朗的同学来帮助他。其次多鼓励他和同学多交流,多开口说英语创造语言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单是教师传授的结果,周围的学习环境及同伴之间的经验互补也至关重要,由于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对知识的认识往往比较相似,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学困生构建学习意义。

3、加强课后辅导。根据他基础差,上课反应慢的特点,我加大了对他的课后辅导。我经常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给他进行辅导,了解他上课听讲的情况,薄弱的再让他巩固,并面对面的进行口语交流。在作业布置上,我刚开始只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连线题,循序渐进,慢慢的做点难的写单词的题。但总体上以基础为主。

结果:

经过将近四个月的转化,他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能主动地学习,上课我叫他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在期中考试中,他取得85分的好成绩。看着孩子听到成绩时的欣喜,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了。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要长抓不懈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爱心,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学困生是能转化的。

评价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当学困生一有进步,那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时,教师都要抓住机会,在全体学生面前对其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时常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中有乐,当学困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时,其成就动机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从而为“乐学”提供动力。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的产生有社会、家庭与学生个人的原因,但只有学校中失败的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主体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往往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他们既有心理共性,又有其个性,只有把握每个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对症下药,多给学困生关怀、友爱、帮助和引导,多给予他们信任和鼓励,为他们创造正确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正视困难,正视挫折,帮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教育他们勇敢接受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通过这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我知道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都有使自己成功的渴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创设学习情境,有意识地为“学困生”铺设能充分展示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激励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取“一把尺子”、“一刀切”的办法,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这就会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因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热心,只有将每一个“学困生”都视为学生的主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机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有效的引导,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学习的困境,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实现自我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