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曲艺,流传于长治和晋城两地,作为民间吹打乐的一种,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人,深得人民群众喜爱。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上党八音会在传统的表演中也增添了一些新元素,尽管如此,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生存现状,传承发展等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本文立足现状,用观察的视角分析上党八音会。

一、上党八音会的认识

上党八音会是盛传于上党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组织,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也是山西民间音乐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之一,上党八音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上党八音会的渊源。上党地区的吹打乐,现在大都称为“八音会”,但上党八音会缘起于何时并没有明确记载,在明清时期的典籍和地方志中多是以“鼓吹”、“吹打”来记载,直到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才出现了“八音会”的字样,由此可见,正式的名称应是从这时起产生。上党八音会叫法虽晚,但作为一种 音乐演奏形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党八音会》一书就推断认为:它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汉代的鼓吹乐是其先祖和源头,脱胎于唐宋乐舞和宋金元戏曲;明清时期,又与戏曲音乐互融互补,形成了自己独立完备的基本演奏形式。上党八音会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长期以来,上党地区的各项迎神赛社、古年节、古庙会等活动所用的吹打乐主要由乐户承担,而乐户在八音的传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乐户是最早八音会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八音会成为一个包含传统乐户在内的全新概念。

(二)上党八音会的表现形式。上党八音会是一种以吹打乐为主的民间音乐,主要使用“鼓、锣、钹、、箫、笛、管”等八种乐器。在音乐的构成方面,八音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类,一是宫廷音乐。在上党地区流传着一定数量的唐宋元宫廷音乐曲目,如《唐宋星图》、《曲目文苑》中就吸收了唐代大曲、唐俗乐28调等。二是庙堂音乐。庙党音乐的演奏与传插在上党地区极为盛兴和活跃,早在明代的民间演乐中,就可见到唐、宋时的庙堂音乐遗迹。三是戏曲音乐。从事民间吹打乐,在祭祀、赛事以及婚丧嫁娶的演奏中,也少不了要吹戏,这也是对民间吹打乐的有力促进。四是民间小调。民间小调是民间音乐,也是八音会的母体和源踪,如八音会中的《摘花椒》、《打酸枣》等几十个曲牌就都是民间小调。八音会就是这样一种涵盖面极广的民间音乐。

(三)上党八音会的艺术特色。上党八音会的艺术特色,最突出的就是吹打并重、热烈奔放。上党八音会在演奏中亦吹亦打,热情高亢。它的吹可 “文吹”、也可以“武吹”。文吹是普通的吹奏,可以是一支民间小调,也可以是一支名曲,或是一段唱段。武吹则不仅吹得好,而且还要外亮功夫,如用鼻孔吹奏两支唢呐,演奏者还特意站到桌子上,让观众赞叹不已,在好八音会组织里一定会有这样的好把式。打击乐也是八音会中最出彩的部分,击鼓者以高超的击技、轻击、连击、重擂、击边、刮鼓钉等,打出各种鼓乐音乐,打击锣钗不仅声音嘹亮,而且演奏者随着乐曲的情绪或坐或跳,到高潮处,还会把手中的乐器抛向高空,再用手接住,赶上下一个节拍。八音会的吹打轮击形式,不仅使观众欣赏到吹、打的高超艺术,也感受到了文武演奏衬托的美感。

二、上党八音会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情民意的变化,以及现代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上党八音会的现状不容忽视,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导致一些发展的羁绊。

(一)组织上的民间性。上党地区的民间吹打乐,是上党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表演艺术,多是由音乐爱好者自行组织或是有遗传基因的家族组成的民间音乐小作坊。逢开业庆典、百姓婚丧嫁娶通过吹打增添喜庆。从据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种音乐小作坊在整个上党地区每个乡镇都会有一个,有的甚至二到三个,从组成形式来看,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家庭式,子承祖业;二是师徒式,老师傅带几个徒弟,边学边演;三是临组式,八音会成员农闲时聚,农忙时散;有事聚、无事散,总之,不论是何种形式,都为民间组织,这种民间性导致其自由性的发展,力量不足,后劲不大,不能较好地承载那份厚重的历史。

(二)演出的局限性。在过去,八音会的演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群众基础,逢年过节,总能看到八音会带给人民群众极大的乐趣。婚丧家娶更是离不了八音会,婚礼和葬礼中的大部分仪式活动都是在八音会的导引下进行,应该说演出是十分频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婚丧礼仪和节日庆典仪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乐队、晚会等形式更多地替代了传统八音会的职能,就是在农村,移风移俗,见到八音会演出的场合较过去也少之甚少。另外,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对传统的文化的冲击,喜欢看八音会演出的人群多限于中、老年人,大多数年轻人不喜欢这些传统的吹吹打打节目,这也让八音会在演出中,为迎合更多的观众口味,把一些别的项目参与其中,然而,缺少了的是原汁原味。

(三)传承方式的特殊性。以吹和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八音会,更多的或者说最核心的功夫是在“吹”上面。而八音会的演奏技巧,很多是要靠口传心授来完成。比如唢呐吹奏中的滑音、舌音、颤音等手法,口齿控制,以及更绝的“活”等,不是单单有文字记录就可以演练的,往往需要师傅手把手的亲传、勤练才可掌握。然而,掌握这些绝技的艺人,多有年事高,传承乏人,不少有艺术价值的东西正日渐流失,急需抢救和保护。而且,由于根本上的民间组织本性,某些掌握一定吹打技巧的人,往往为了维护自己在本八音会组织中的核心位置、重要角色和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在艺术的传授上有了保留,那些独门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三、八音会的传承和发展

同全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八音会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其历史绵长、古韵悠悠,上党八音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造诣颇深的吹打高手因年迈逐步退出艺术舞台,有的相继去世,绝技难以传承,而年轻一代也迫于新文化的影响和生计问题,而另操他业,八音会正出现着微缩,传承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是势在必行。

(一)政府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不能“重申报、轻保护”,对上党八音会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当地政府的责任是主要的,应更大范围地普及非遗知识,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认识其重要价值,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八音会。同时,政府或相关文化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交流汇演、赛演,或以八音会为主打的文化艺术节为八音会提供更多的表演平台,并为八音会的发展制定一些惠及政策,绝不能让其自生自灭。

(二)全方位培养传承人。“非遗”保护和文物保护不同,不需要大型的博物馆和精致的装置,需要的是在这片泥土里摸爬滚打的民间艺人。民间艺人是否能一代代薪火相传,直接关系到这项“非遗”项目的兴衰存亡。因此,传承人的选择和保护尤为重要,要进行大范围的摸底调查,对当地的老艺人、乐谱、技艺进行搜集整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技艺传承人让这些艺人有好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使他们能够有热情投入到授艺之中。另外,还可以寻求高等院校的支持,把上党八音会纳入本省艺术院校和音乐专业的课程,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组织专业培训班,吸纳更多的人,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

(三)能动开发是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相对传承,对八音会的开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开发就是更好地传承。这里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直接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上党地区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这些旅游景区中安排八音会,打造景观与音乐文化相融合的特色音乐旅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旅游推动八音会的发扬、传播,也通过民间艺术的演出给景区带来一定的文化推动作用,这也许就找到了一条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为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求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党八音会是上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演奏形式,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的体现,作为这一地区的人们,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期待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