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语文教学中的"积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语文教学中的"积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改变观念是基础,背诵记忆是积累的初级阶段,自主梳理是学生内化的积累过程,表面学到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断用自己的已知去理解,揣摩,慢慢渗透到心灵之中。才可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可能有所创新。

关键词:思想观念 记忆积累 梳理 内化

我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学生语文基础差、运用能力弱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积累的问题。

积累,从大的方面说,它是我们学习最为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在复习阶段,它贯穿于我们学习始终,甚至是终生的一个过程。从小的方面说,我们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就基础知识,识记背诵等,都需要不断的积累巩固。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要积累,不断的背诵,反复的记忆,然后把我们记忆的内容运用到我们的试题中,这些都是积累。而学生因为懒惰、偏科等等原因,让我们的工作收效甚微,该怎么让我们的苦心不被辜负?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完全解决问题,但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我在教学中,每次遇到不同的学生,我都会在课堂上先给他们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上大学时,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到我们学校上课――不论他的人品如何,但是他的英语真的让我们大家很佩服――他说,他上大学的时候英语真的很不好,可以算是系里的倒数。怎么办?每天去天台上听英语,大声地朗读出来,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听不懂录音里的任何话,读的文章也根本不懂什么意思。但三年以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发现录音全能听懂了,文章都能读懂了。当时我觉得很神奇,也很羡慕,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回过头来我们想想,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时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我要说的是:积累!

学生说积累,但是我们积累什么呢?背了那么多的古诗、名句、名篇……,最多在考试默写诗词的时候派上用场,他们所谓的背诵积累说到底都是一个功利的行为,读书是为了得分。比如说什么文化熏陶,个人德修养,文学体验,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更看重这个功利性,那一旦一阶段不能实现,他们就彻底放弃。

其实我们都知道,积累所带来的提高,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内化过程。表面学到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断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揣摩,慢慢渗透到自己的心灵之中。才可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甚至才可能有所创新。任何东西,你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但是这些道理谁都会说,可是却难以真的记在心里,真正在实践它。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学生也更加急功近利,想要看到的是结果,而非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有所变化,能真正坚持做到持之以恒,就必须先从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开始。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回答他们的时候,我都会在黑板上画这样一幅图:

这里的每一条“――”都是我们积累的一部分,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跨过“ ”,登上另一级台阶,就是大家会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加会用语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量变到质变”。横线就是积累的过程,即量变,我们自己的力量在知识的阶梯下显得很渺小,所以要走过横线,就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才能爬上竖线这个很高的障碍!所以在语文的学习积累中,我们绝对不能又要在一天两天之中就能怎么样,持之以恒,静下心来让知识不断沉淀在你的体内,融成你的一个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积累所带来的提高,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内化过程。我觉得要让学生有所变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主动积累,能真正坚持做到持之以恒,就必须先从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开始。即思想观念是基础,只有把根基打牢了,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积累的妙处!

改变思想观念是第一步,然后我们的学生要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积累呢?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做以下的事情:老师让学生自己整理讨论,在特定语境当中辨别见过的词在句子、语段当中是什么意思!她实际上是在进行新旧的一种梳理,让学生自发的“温故知新”,归纳某词有哪几种用法,让他去回忆,回顾自己学过的东西,这就是除了死记硬背等最低等的积累外,更高层次的积累,即自我梳理的过程。

积累所带来的提高,实际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而作为积累的更高层次,梳理更是一种知识的心理内化过程。表面学到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断用自己的已知去理解,揣摩,慢慢渗透到心灵之中。才可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可能有所创新。我们希望学生积累,强调记忆背诵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积累的多了,就像专家说的,不论是头脑当中的,还是记载本子上的等等,都有一个限度,当积累的知识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那些纷繁复杂的各类知识作一个条理性的“分类”,让这些东西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发酵。我说有积累才有可能创新,但是如果没有梳理的话,你记住的东西也只能是像头上乱蓬蓬的“鸟窝”,永远也变不成“麻花辫”!用这个“梳”字真的把其内涵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梳理的过程,在我看来,就是把积累的指示作一个明晰的判断,知道这些东西是在什么时候使用,逐步逐步建构起来自己的认知领域,而且这个知识是具有学生个人主观性的。是真正把显性知识消化成隐性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比如那堂整理古诗词中关于芳草、流水等意象的课例片断。学生的各种能力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课前的准备是对这些意象的基本含义的积累,这是基础;课堂上,这些积累在自己头脑中或者笔记本中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变成了一条一条明晰的线索,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更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时候应该怎么样去用这些意象。

这样学生自己梳理的作用,远远大于我们教师在讲台上苦苦的讲授45分钟。老师教授知识,那是别人的经验所得,你可以去运用,比如数学上的公式,是前人已经论证好的,学生用就好了,还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但是,语文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需要有亲身的感受和历练,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所以,让我们的学生去听那些前人的感受,不如自己亲身“下海”,感觉一下其中的奥妙,得来的东西才更加真实,记得才更牢,理解的才更透彻,能力才提高的更快,运用的才更加自如!

改变观念是基础,背诵记忆是积累的初级阶段,自主梳理是学生内化的积累过程,虽然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努力,但还是希望把我们教师的讲授的课堂都变为学生的探究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