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据统计,各类伤亡事故90%以上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因素。而这关键中的关键,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的这些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呢?本文将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结合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其心理活动的关系,提出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控制;不安全行为;思考

前言

现代化企业作业现场往往布满了各种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的锅炉压力容器、各种物料在作业现场来回穿梭,高处作业平台随处可见。操作者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工作,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因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有意识和行为,因而人的行为最难控制。本文将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其心理活动的关系,提出防止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

1 概念

安全心理学(security psychology)是心理学和安全工程学相交叉的一个学科,主要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与心理活动有关系的安全问题。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分析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生产设备设施、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查找在社会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劳动者对安全问题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预测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预防和控制,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2 不安全心理的分类及其表现特征

心理学认为,只要有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就必然会造成事故隐患,也就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的安全心理活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当时的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职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心理职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种:

2.1 侥幸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很幸运,认为自己能够经常由于运气的原因取得成功或逃过一劫;认为就试这么一次,一定不会被别人发现。例如2006年1月8日,一男子在某施工工地变压器上触电身亡,后经警方调查,该男子已多次在该工地偷盗钢材等物资变卖,此次事故原因是他要偷盗电缆,不幸的是此次没以前那么幸运了。

2.2 冒险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头脑发热,做出一些冒险愚蠢的事情。例如2005年1月8日,深圳西乡后瑞一栋三层楼五金加工厂因一个有着大专学历的业务经理与员工打赌说白电油点不燃,擅自在危险品仓库做白电油点火实验,引发大火,大火迅速蔓延至三楼宿舍酿成4人死亡,多人烧伤的惨剧。

2.3 麻痹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见怪不怪,安全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年感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例如1989年4月21日,四川合江化肥厂造气车间副主任、技术科土建助工、技术科设备助工和土建临时工四人检查烘炉情况,由于入炉前未办理入炉许可证,不对炉内气体进行分析,也不设置监护人,只是主观认为新炉不会出问题,最后导致3人中毒死亡,只有技术科设备助工由于有事到机修车间去了一下,回来后从炉顶沿软梯进入炉内,下到炉内用脚一蹬发现下边有人,自己也有中毒感觉,于是赶紧爬了上来喊人救命,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其他三人被救出炉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2.4 贪便宜、走捷径心理

这种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心理的根据。例如某单位一工人在检查盘式过滤机辅料情况时被旋转部位卷入并死亡,事故调查发现违章操作是事故主因,当天,该工人所穿工作服为扣纽扣,致使其被翻盘滚轮辗住时难以脱身,在观察辅料情况时为了图省事直接站到导轨和导轨主柱侧危险区域,而不是站到操作平台上进行观察,图一时省事,致使事故发生,造成其腰部、后背挤伤,双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经抢救无效死亡。

2.5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对别人的要求采取抵触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和行为在年轻人身上最常见。当年轻的工人与领导关系不融洽时,工人常常会表现出“你叫我做这,我偏就那么做了”。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表现显性对抗和隐性对抗两种,显性对抗如当安全检查人员指出他的违章操作时,他当面顶撞,继续违章,甚至大发脾气,骂骂咧咧;隐性对抗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办。当受到领导批评后,表面上“阳奉阴违”,当领导走一走,仍旧“我行我素”。

2.6凑兴心理

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他有时能够增进人们的团结,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如,2013年7月20日晚,河南林州某民警和另外两个人晚餐后准备去皇冠国际歌厅娱乐一下,路上远远看到一对正在附近散步的夫妇怀抱婴儿,就借着酒劲打赌那个婴儿是真人还是硅胶玩具,因为他坚信那是硅胶玩具遭到大家取笑,于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这对夫妇手中抢走女婴,举过头顶,然后摔在地上,造成女婴脑部三处骨折,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一些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经验不足的职工为了能够满足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喜欢凑热闹,寻穷开心,乱动设备、相互涉赌,鼓励冒险违章等,常常成为引发事故的隐患。

2.7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的压力下,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从众心理有时候是一种良好的次序,有时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但是,由于从众心理,一些不好的行为也很容易被他人效仿。比如在闹市的道路上发生了车祸,有人受伤了,伤得很重,事故现场围观的人很多,但是上前帮忙的人缺寥寥无几,不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好人,而是大家都抱着一种观望别人行为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组织一下,那么这些观望的人就会置身在救援者的队伍中,而且很尽力的去帮忙。

3 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笔者认为应从4个方面入手:

3.1 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首先要采取合适的激励手段。通常情况下,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但有时候,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日常管理中,我们应当以教育说理为主,当一个人违章时,我们应当在批评教育的同时了解其违章的深层次原因,帮助他排忧解难,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实践证明:赏一人,如果赏赐得当,可激励百人;罚一人,如果惩罚得当,可以儆戒百人。赏与不赏,罚或不罚,都需要领导用心去斟酌,做到公平、适度,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再次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更加显著。

最后奖惩激励要及时。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根据这个人在不同时期各项工作中的一贯表现,决定对人才的升降使用。根据他在这段时间这件工作中的功过,论功行赏,论过处罚,此功不顶那过,那过也不掩此功,只有这样,才能使赏罚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3.2 正确运用自我调节机制

通常情况下,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但是,精神状态与安全状态不一定是正比的关系。当人的情绪处在兴奋期或低落期时都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属事故多发期。因此,职工要努力学会自我调节,要有自制力。遇到喜事要沉着冷静,做到胜而不骄,遇到困难时要宠辱不惊,做到败而不馁,要学会保持冷静、淡然的心态,汲取乐极生悲的教训,努力摆脱激情的不利影响,在工作压力大或精神状态欠佳的时候,要会自我调节紧张状态,合理安排手头的工作,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多找同事、知己、领导谈心,沟通思想释放压力、时刻保持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

3.3 运用相互调节、制约机制

相互调节、制约有群众调节和制约,领导调节和制约,组织调节和制约三种。

群众调节和制约,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助互爱。看到违章现象时要立即制止和纠正;在同事遇到危险的紧要关头,要敢于挺身而出,理智地防止事态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领导调节和制约,首先,领导干部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经常与职工做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随时掌握职工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不良外界的干扰,保证安全生产。其次,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决不违章指挥;一方面要敢抓敢管,对于人的安全行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工作职位的调动等等,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严厉处罚,赏罚分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组织调节和制约,就是组织领导者一方面要因人而异、做好统筹安排,使不同类型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在日产工作中要留心观察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必要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由于人的状态不佳出现意外。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全员操作技能,尤其是安全心理素质和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最终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4 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人的行为性质,而他所处的环境因素及其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程度影响了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因此,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尤其是作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懂得人的不安全心理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其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在日产工作中调节好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方面要努力改善现场工作环境,尽可能消除如高温、高热、高噪声、阴暗潮湿等恶劣环境对操作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的干扰。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则可以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安全管理要人性化。制度条款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同样的制度规定,生硬地去执行可能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制度就不容易得到落实;带着感情去实施一项制度,只要把出发点摆正,管理人员的纠章行为就容易得到执行,职工就不会产生负面心态,安全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4 结语

总之,人的不安全行为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影响重大,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把分析、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当作是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头戏。此外,企事业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不但要持之以恒的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职工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平时要关心职工疾苦,及时消除不良心理反映,促使职工心理因素良性发展,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或者消除的不安全行为,大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栗继祖.安全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2]刘轶松.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5,6.

[3]杨大明.人为失误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2 .

【作者简介】

胡卫杰(1980-),男,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注册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安全评价及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