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吟诵,诗词教学的皈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吟诵,诗词教学的皈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史和斗争史,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人文精神滋养着中华民族,也给当代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培养提供了丰富内容。古代诗词教学一以贯之地以育人为宗旨,当今的诗词教学如何继往开来,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值得探索解决。

一、溯本索源,探寻教学经验

从古到今,诗词的教学不断地发展变化。在不同的教学意旨、教学环境,教学指向下的教学意义也就有差别。在中国传统的诗词教学中,吟诵是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古诗词,又能让他们逐渐领会古诗词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从美学的角度看,吟诵可以使诗词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得到更好的表现,从而渗透到灵魂中去。从创作角度看,吟诵是创作诗词的方法,“新诗改罢自长吟”,古人在吟中酝酿、推敲、修改、创作,吟是“情动而辞发”,吟也是“披文以入情”,吟诵是古诗文溯源性的学习方法。从声韵学角度,现代汉语,字音一般不表义;而在古代汉语,字音则具有表义的功能,因此吟诵也是理解诗意的方法之一。而当今古诗词教学中,多采用朗读或朗诵方法。当然,朗读(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读者和听者准确地把握每个汉字的发音,也便于把字音与字形进行清楚的对照,对于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贡献颇大。朗诵和吟诵各有所长,不可替代。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朗诵在表现诗词的韵律、平仄、篇章结构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吟诵以浓厚的音乐美、独具的表现力,在教学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比较显著。

二、吟诵为本,提升诗性素养

(一)把握诗句,读出节奏

古诗词中起伏变化的平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韵律,富有音乐美。诵读诗词的首要是准确地把握停顿与节奏。一般来说,多按表音节奏划分,少按表意节奏划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形式,发现规律,加强训练。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有“二二一二”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二二三”节奏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读出节奏时,也要把韵脚读得响亮而稍长,以体现出诗词的音乐性。

(二)因色求声,吟出乐感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对古诗词鉴赏强调两个重点:诗词的“声”与“色”。要让吟诵依“色”行“声”,“声色”并茂,则应遵循“平长仄短,韵长入短,依字行腔”的吟诵规律。

1. 平长仄短,运用规律。如在《咏柳》吟诵中,“高”“绦”“刀”这几个韵脚,是平声字应拉长;而仄声字要短促,“玉”“出”两个入声字后可加上衬音,“绿”可吟成“lù”,“下”“叶”“二月”“似”等字要强调。

2. 依字行腔,灵活处理。如《回乡偶书》吟诵中,首句“家”“回”字应延长,突出思家心切,步履沉重;次句“音”字拖长,“无改”稍快,紧接着送出稍微拖长的“鬓毛衰”三个字,让乡音不变与鬓毛之变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见”字音高略有提升且有力度,“识”字急促;末句,可一反常规,将“何处”的“处”(仄声)字延长,以表疑问,“来”字加颤音延长,以示诗人内心深藏之苦楚。

(三)定准基调,诵出意境

1. 把握感情,定准基调。大部分诗词感情基调比较清晰,便于把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要读出思乡的情感,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要读出喜悦的语气等等,这一些通常在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时学生就有所体验。而有些古诗要比较深入,才能把握其中情感,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表达这种“依依惜别”之情时,要么进入不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要么任由这种伤感泛滥而显得过于悲凉。李白送别孟浩然,其昂扬向上、乐观自信的送别之情是“伤而不悲”,整首诗押“ou”韵,韵律大气、豪放,昂扬向上。所以,让学生吟诵这首诗,在音调处理上就要指导他们吟出这种略有伤感却并不悲凉的情感。

2. 想象补白,入境悟情。古诗词言简义丰,字里行间留有空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补白,通过文字符号的转换,在脑子里再现诗词中的场景,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带着自己的理解吟诵。如《江雪》一诗,学生初步读懂诗句意思后,引导学生想象什么样的“雪”与“江”。让学生明白诗中未见“雪”字,但透过飞鸟远遁、行人绝迹,那铺天盖地的大雪,凛冽逼人的寒气,已然在脑里眼前。而“江”中,一叶扁舟,一身蓑衣,一顶斗笠,悠然独钓,一种凛然无畏形象更跃然纸上。这样,调动“眼―脑―口”多感官学习,让吟诵搭上想象的翅膀,让想象丰富吟诵的意境。

(四)与时俱进,提高成效

古诗词年代久远,吟诵时如何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教学中应该与时俱进,创新形式。

1. 古为今用,因地制宜。由于古代没有录音技术,古音难以完整流传下来,因此我们无法也无需用所谓的“古音”去吟诵。我们主张学习吟诵要与时俱进,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进行。有时,可以利用方言来吟诵,因为有些方言还保存着入声、浊声母、尖团音,甚至保存着中古的韵母系统或声母系统。如东南地区,使用闽南语教学吟诵,更能表现出诗词的押韵,彰显出特有的韵味。

2. 吟唱结合,创编诗曲。广义的吟诵还包括吟唱,就是较吟咏更接近歌唱,有一些吟唱是依据古代流传下来的曲谱编写的,或是创编具有吟味的新曲调,可为数很少,不易学习。现实中,不少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对自己的偶像演唱过的歌曲张口就能哼唱。比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尽管较多学生还未学过苏轼的《水调歌头》,对歌词却能熟记于心。受此启示,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根据古诗词填词的流行歌曲,借鉴其旋律中透露出来的起伏抑扬的节奏。可以想象,当学生配合着乐曲《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吟诵《水调歌头》时,那声音自然会像音乐一样脍炙人口了。

吟诵,使得纸面上的诗词变得鲜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词内涵与审美意蕴,受到道德情操的感化,从而喜欢上古诗词。不可否认,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成效是显著的,对于提升学生的诗性素养也是明显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