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低年级)告状行为的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生告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如意或者不顺心的地方都会告知老师并要求其处理问题,这种行为并不是恶意的,而是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正在萌发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谨慎地酌情处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生;告状行为;研究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调皮捣蛋的现象,而有些学生就会将这些事情报告给老师,很多告状的内容都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尤其在低年级的小学办公室更是不断会有学生进出打小报告,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是告状的频率高,其具体内容也是不尽相同,虽然这是学生们的童心作祟,使得教师也能从中获得很多乐趣,但是当过多的告状出现时教师还是难免会应接不暇,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大增强,并且这么多问题的出现可能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教师对告状问题的处理,还会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会对学生产生很多正面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导致教师在遇到告状的时候会左右为难,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多管闲事,以后不再去很热情地指出别人的不足,而如果处理了有可能会因为得到表扬而让孩子们更加热衷于将问题丢给老师来解决,这样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不会想着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尺度,要有耐心对其解释以及进行适度的处理。
一、告状行为的解析
告状行为是学生在遇到不顺心意或违反规则的事情的时候判断自己无法解决,因此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处理小学生告状行为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因为教师不仅是来给孩子讲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以此来促进其身心的发展。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还可以收集以往案例作为借鉴,总之,要对学生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据统计,低年级的小学生告状的频率更高,而这种情况也使得教师往往会对告状行为产生厌烦情绪,就会失去应有的耐心。教师一旦失去了耐心就不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而本来兴冲冲地去报告老师却遭到了无视的学生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重视程度是很重要的。在实际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多用引导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与学生近距离沟通,深化彼此的关系,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告状行为的处理
1.家长联合教师解决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是对他们影响最深的人,所以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使得解决方法更具合理性。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去请教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借鉴他们的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孩子在小学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外界环境以及教师、家长的引导会令其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在授课之余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们互相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促进学生互相之间的帮助,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友好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使用正确的方法取得成就。
3.锻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过程也被称作自我教育,指的是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多可行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一定都是对的或者行之有效的,因此才需要用告状的方式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其自我思考,将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来。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
(1)自我分析。学生告状有很多情况都是由学生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教师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将当事者集合起来还原事情经过,让双方都能冷静思考当时出现的情况,各自总结出自己不对的地方,有利于事件的解决。孩子在发生争执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冷静而发生更激烈的冲突,教师在缓和矛盾的时候最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冷静地思考几分钟来自我分析,从而缓解矛盾。
(2)正确引导。当矛盾产生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双方都各持己见并且都无法说服对方的情况,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还小,很多问题不能进行到位的分析,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出面将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由上可知,小学生告状的现象必须要严谨看待,不能轻视,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瑞士)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