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年传奇,百变藏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年传奇,百变藏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河源迎接。远远地,松赞干布看到公主走向自己,公主体态丰腴、面容娇好,不由得心生欢喜。而在场的随行官员开始打量着这位大唐公主的衣饰:色彩华丽,宽袍大袖,质地考究,纷纷啧啧赞叹。

松赞干布将文成公主接回拉萨后,公主向藏王敬献了从大唐带来的珍贵礼物。其中就有绸缎,它使藏族同胞在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藏王松赞干布带头穿上绸缎,王妃们自不用说乐于跟进,王室大臣也纷纷效法,一时间绸缎成为那个时代最时尚的奢侈品。除此之外,松赞干布在吸取盛唐“衣披天下”的服饰文化基础上,逐步制定和统一藏族的服饰并延续至今……

氆氇:长盛不衰的百变藏装

白天,束带为表;夜里躺下后,长袍就是温暖的被褥。同时,它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清理拉萨大昭寺文物时,发现寺内珍藏着松赞干布的一件衣服和文成公主的一双鞋。松赞干布的衣服是用质地较好的拉瓦(氆氇的一个品种)制成的。公主的鞋则以牛皮作底,氆氇鞋帮,鞋面则在绿色氆氇上绣有简单的花朵。

虽说文成公主进藏,使藏族服装在用料上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能取代传统毛料在藏服中的运用,尤其是在寒冷的农牧区。这就是氆氇。

新年的拉萨街头,寒意依旧。来到大昭寺祈祷的人们穿着厚实的氆氇藏袍。据说上好氆氇制成的袍子可以穿上一辈子呢。白天,束带为衣;夜里躺下后,长袍就是温暖的被褥。同时,它还可以根据冷暖适当调节,天热时,脱下右袖,束于腰间,或甩在背上、揣在怀里。劳动时,也可以脱去袖筒。而一束上腰带,怀里又是个小的旅行袋。这些特点,使得藏族人千百年来一直宠爱着氆氇藏袍。

如今,在拉萨的大昭寺北侧有一个松曲热广场。这里是氆氇制品最为重要的集散地。漫长的冬天,人们收减羊毛做好编织氆氇的准备,剪下来的羊毛首先要洗净,然后放在灿烂炽热的阳光下晒蓬松,根据需要染上颜色或保持本色,再刷成细细的羊绒,捻成线,用普通的编织机织成一肘宽的毛毡。刷过的氆氇再用清水使劲搓洗,晾晒后拿来染色。氆氇较为传统的颜色,是紫红色、黑色羊毛的本色,现在较流行的还有其他颜色,以及用扎染工艺染出的氆氇。

新年。在拉萨各大裁缝铺,来赶做新氆氇藏袍的人很多。裁缝师傅介绍说,“用氆氇制藏装肩部不扎线,也不使用垫肩,直接平滑下来,穿着干活活动自如,好的藏族裁缝在一块氆氇上作好记号,一只袖子直接可以制作下来不用二次缝制。”邦典:褪去“标志”的符号延续美丽一在过去,邦典是藏族女性到成年的标志,也是已婚的标志。

在拉萨城镇和周围的农区,妇女们都会在腰间系上根围裙,这是一条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氆氇,藏族人称之为“邦典”。

从贡嘎县沿“拉泽”公路出发,在距离县城1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杰德秀。杰德秀镇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畔,是历史上的古镇之一,素有“邦典之乡”的美誉。在这个面积不算大的小镇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响着编织机工作的声音。千年的岁月沉淀了小镇悠久的历史,也传承着杰德秀人世代相传的编织技艺。而这种手艺,据说早在文成公主时代人们就掌握了。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在耳朵里放上许多染料带到了高原,一路上,她把染色的方法教给大家,这才有了五彩斑斓的邦典。

“邦典”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用上好的羊毛作原料,经过梳毛、捻线,再上织机编织图案。然后着色,再经过反复浆染、揉搓、晾晒等工序,一条成品邦典才算完成。在这些复杂的工序当中,捻线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一般男主人都干不了这个工作,只有女主人来完成,所以在一直流传着“女捻线、男织机”的谚语。

在藏装顺应时展改良的同时,邦典也在演变。对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王勉之研究员说:“在过去,邦典是藏族女性到成年的标志,也是已婚的标志。一位已婚的妇女,是必须佩带邦典的。而现在,卫藏地区的藏族未婚青年女性也喜欢系带了。邦典逐渐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饰物了。”

如今,“邦典”有宽、细两种花纹,宽的花纹用强烈的对比色调来搭配,具有粗犷明快的风格。这种图案搭配受到广大农牧区妇女的喜爱;细的花纹则用相同色系的色彩组成娴雅温和的图案,城市里的妇女对此情有独钟。

绸缎藏装:新年街头的藏式“华服”

藏族姑娘都有几套体面的绸面藏装。逢盛大节日,她们身着华服,一片五彩缤纷。各色丝绸藏装绚丽夺目。

新年的拉萨街头,是一场藏族华服齐聚的盛会。其中的重头戏,来自绸缎藏服。

从唐代开始,在拉萨,丝绸一直深受藏族人们的喜爱。大昭寺二楼的赞普佛堂,身着盛装的松赞干布塑像,以绢缠头,身披五色彩缎半月披风;坐在他身边的文成公主,头裁金冠、耳缀、金饰、穿锦缎长袍,披花缎披风;尼泊尔尺尊公主,戴丝质头巾金耳饰,穿绿边蓝色缎袍披缎子披风。

那个时代皇家王室专有的“奢侈品”,如今已是家家户户的藏族妇女必备物品。每家的藏族姑娘都有几套象样的绸面藏装。逢盛大节目,她们身着华服,各色丝绸藏装绚丽夺目,一片五彩缤纷。而拉萨地区气候相对温暖,这种时髦而轻便的绸面藏装自然走俏。

藏饰:走向平民、走向世界

“如今,‘嘎吾’不再是贵妇身份的象征,而是普通百姓常用的装饰品。”

藏族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饰品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耳饰,均为互环和耳坠,质量因贫富而异。过去,在卫藏的日喀则地区,条件稍好的妇女们头上顶着“巴珠”,胸前佩戴的是“吉穷”,项间戴着“嘎吾”。而某些藏族佩饰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嘎吾”就是其中一种。

“嘎吾”为一金属小盒,面上镶嵌松耳石。肉装护身符之类。意义与男子佩戴的护身盒相同。王勉之介绍说:“在民主改革以前,‘嘎吾’形质大而重,足有两公分厚。那是因为在过去,它是贵族妇女身份的象征。现在,‘嘎吾’形质变薄,通常只有3、4毫米厚。可以说是从前‘嘎吾’的变种。它也不再是贵妇身份的象征,而是普通百姓常用的装饰品。这说明,在妇女的服饰中,贵族服饰平民化演变是很明显的。”

而在以外的地方,藏饰早已掀起一股热潮,流行于崇尚“民族风”的年轻人中和祟尚“中国风”的外国人中。

如今。很多内地人和外国人到了拉萨,不仅买些好看的藏饰回去,还自己动手做起了藏饰。这就是时兴的“藏饰DIY”。

Emily走进大昭寺广场外左边的民族商场,里面有很多做藏饰的基本元素。在拉萨杲上一段时间后,她俨然一个“藏族通”。她告诉我,“八角街有很多一串一串的珠子,冲赛康也有一些小店,但得自己去淘。”除了买些散装的珠子。大部分是买串成一串的珠子,自己拆开来,再重新串成新的饰品。而品种一般包括绿松石、蓝松石、红珊瑚,还有其他一些珠子和银饰。

说起做藏饰的本事,Emily说她是跟着八角街上一家开藏饰店的阿妈学的。做的时候用红线、鱼线或弹力线将原材料串起来,可以根据需要串成手链、项链、耳环等。开藏饰店的店主一般都会根据客人的需要来做,而想要原汁原味的藏饰,恐怕得到藏族同胞家里去淘了。

改良,万变不离其宗

人们认为藏装在穿着时比较麻烦,尤其系腰带是个技术活,如果随便系上去,袍子就会走样,显得邋遢……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到拉萨,内地服饰文化,影响到藏族人民的穿衣观念。在拉萨等地,年轻的小伙子也开始换上时髦的皮装,姑娘们也能穿到内地流行的潮流服饰。人们开始担心传统的藏装会不会逐渐消失在藏族同胞的生活中。

对于这种担陇,王魑之表示:“每一户藏族人家,人人都会拥有几件华丽的民族盛装。每么春节和藏历年,人们都会穿上最隆重的服装走上街头。供职于拉萨一些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他们跟内地官员交流会比较频繁,他们的衣着会更倾向于汉地的服饰装扮。而对于广大的藏族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的同胞,则依然保持传统服饰装扮。这也是最适合他们生活、劳动的服装。”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藏装也开始融入新的元素。

人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改良藏装的热潮。人们认为藏装在穿着时比较麻烦,尤其系腰带是个技术活,如果随便系上去,袍子就会走样,显得邋遢。讲究的人往往需要别人帮忙给系带子。为了既方便又美观,市场上出现了缝有腰带的女式袍子,布料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尤其是夏天穿的女式无袖袍,猛一看上去有点近似于内地的连衣裙。这种改革比较受城市年轻女性的欢迎。也给夏日增添了清爽、妩媚的色彩。

近些年,女式藏装更加时髦了。比如,在胸口剪出开口,甚至出现镂空,面料也更加倾向于轻薄。裁缝师傅们会根据客人的想法,做出花式新颖的衣服。

王勉之说:“千百年来,不管藏装怎么变,始终没有脱离传统藏装根本特点,即长袍、宽袖、右衽。就这一点,藏族服装的传承和改良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