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文化交际变化与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使人们对时空的感知发生了改变,昭示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发生在相异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逐渐增多,其交流内容更是从语言这一表层元素逐渐渗透到文化等深层元素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如若对背景文化、价值观念等无充分了解,则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引发交流障碍或冲突,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的起点从本质上看在于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文化认知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因素。因此,文章立足于文化认知视角探寻其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作用,以期能为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一、文化认知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变化
1.词汇认知下的交际行为变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是对其承载对象的最直接映射,在社会群体约定下产生、发展,是先辈劳动与生活经验的结晶。通观语言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词汇是其中对文化展现最鲜明的单位,不同文化中词汇都有其独特含义,背后都隐藏着某种指代对象或现象,同时词汇也是极易被社会文化影响,产生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故或习语等。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如未能理解词汇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而单纯依靠语法、语音等其他语言要素就很难有效地实现交际活动。根据研究可知,词汇存在的意义可分为两种不同层次:首先是表层概念,表层概念承载着词汇的文体,从这一层次上看,来自不同语言的词汇有同样的含义,换而言之,即在双语词典中有相互对应的概念;其次是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作为词汇的附加内容能够对民族文化特征进行直观反映,不同于表层概念,文化信息层次上看不同语言的词汇并不具有完全相同含义,而其中的不同含义,字典中也未能作出具体阐述。受文化背景影响,交际双方使用的词汇可能有特指含义,这也是容易造成交际困难的一大因素。由此可见,词汇认知对交际行为的变化有直接影响,在对对方民族文化并不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交际主体应尽量避免应用有多层隐藏含义的俗语、成语等,避繁就简,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理解其他国家俚语、习语应用情况。2.环境认知下的交际行为变化作为社会行为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跨文化交际行为总是发生在某种交际环境之中的。词汇的认识是使交际行为产生变化的物质条件,但其也要在环境干预下才能实现,可以说,环境的文化认知也是交际变化的一大重要因素。交际环境有宽泛、具体之分,前者指代社会风俗习惯、思想价值理念等广泛、抽象的内容,后者则包含指代交际具体情境、交际主体关系、交际角色定位等具体内容,无论是宽泛内容还是具体内容,都对文化交际变化产生着影响。根据美国学者Hall关于强、弱交际环境文化的相关概念可知,以强交际环境文化为背景的交际主体发出交际活动过程中对环境细节提示更加敏感,而以弱交际环境文化为背景的交际主体则更倾向于依靠语言力量自身。强交际环境下的主体交际行为具有含蓄、保留、轻描淡写的特性,对于强调集体主义文化的民族而言更具有积极意义,对比来讲弱交际环境下的交际行为则更强调语言的准确表达。深刻准确的交际环境认知能够帮助主体体会交际中需要注意的文化知识和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实现。3.语用认知下的交际行为变化语用受语境的影响并随其变化而变化,因此,语用同样在引发跨文化交际变化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对语言表达方式、语言功能的理解仅仅是一方面,如果不能对其社交意义及使用方式有所掌握则可能引发语用失误,并对交际行为造成消极影响。以语用中的礼貌表达为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主体在文化规约下受交际准则、文化熏陶影响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模式,日常问候、表达感谢及至其背后隐藏的思想层次的交流都印刻着文化的痕迹,是其思想价值观念的直接展现,因此在进行表达时的语用方式也各有差别。交际主体如若仅站在自身文化立场上,忽视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运用自身语用策略,则很有可能引发思想价值冲突,导致交际失败。综上所述,词汇、交际语境及语用相关等的文化认知都是跨文化交际发生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外语学习者对诸如此类的文化认知程度的掌握最终决定了其跨文化交际行为成功与否。
二、文化认知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发展
1.认知与文化差异接受跨文化交际过程是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这种交际有积极正面属性,也有消极负面因素。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性往往会给跨文化交流带来阻碍,造成理解偏误、交流不畅甚至引发文化冲突。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受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审视异质文化时更习惯将其先纳入其所在文化背景当中,站在自文化立场上进行理解。而主体所具有的关于异质文化相关知识越少,其对异质文化理解的客观性自然也就越弱。尽管所处语境、应用语言等都会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影响,但究其根本,文化差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负面因素的产生根源。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避免消除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因素,促进交际活动成功实现的必要条件,而认知是承认和理解文化差异性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文化认知并不等同于文化理解,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是根植在由政治环境、社会风俗、价值取向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构建起的文化背景之中的,从认知到理解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以文化认知为对象进行长期复杂的学习与训练。由此可知,要理解文化差异并顺利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实践经验累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2.认知与理解文化表征课本、大众媒体或口耳相传等都是文化认知的发生途径,在上述过程中主体会对异质文化建立起初步印象。这种初步印象是主体对以异质文化为背景的群体概括,有着较为凸显的局限性,正确与否都有可能,来源途径广泛多样。客观准确的初步印象是文化认知的良好开端,也能够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更多的积极因素。初步印象的关注对象具有群体性,其建立基础并非缺乏证明的主观偏见,而是有着丰富经验作铺垫的针对性研究,初步印象的构建与存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起到临时的铺垫作用,能够帮助交际行为有效开展。借助初步印象,跨文化交际的主体双方能够通过借助相对开阔的文化视野对交际参与者进行大致界定,借助上述界定,主体双方根据自我与对方的差异性适当作出协商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并为正面、良性化的交际活动实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由文化认知发起的初步印象的建立与准确理解过程本质上讲也就是对文化表征的理解。3.认知与文化差异理解深化文化认知从本质上讲就是以文化为学习对象进行的学习及把握,这种认知根植于社会活动之中,随着认知主体年龄、阅历等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由此可见,对于认知主体即人类而言,作为具有拓展和延伸性的文化认知过程也是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双方建立共同点的基本途径之一。在现实情况下文化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无法被抹除或更改。主体在文化认知引导下对文化表征有所认知,肯定文化差异性的存在,然而这种表层的肯定和理解不足以支撑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长远进行。以认知为引导对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利于交际主体站在自身文化角度上对零经历的异质文化特征有客观正确的理解,对异质文化的存在意义有更加明确的掌握,明确差异存在对于多元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其产生更深层次的解读,进一步从理解、解读中产生对异质文化的积极适应态度与适应能力,并最终作用于推动跨文化交际实践互动的顺利进行。4.认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总结前文不难发现,从接受到表层理解再到深入理解,文化认知的理解过程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无论通过何种形式表达出来,跨文化交际始终是建立在文化认知基础上的。文化受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被各不相同的社会期待所影响并处于不同社会规范范围当中。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意义并非表面上的简单适应亦或是相互同化,而在于通过相互之间的真诚沟通实现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协作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主体而言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取得成功,了解把握对方文化是必要条件。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文化的差异性能够通过沟通、协商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但并不可能彻底消失。交际主体应在认识、接受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从宏观性的历史、地理等角度及微观性的语用、词汇等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明确文化差异性的合理存在及其不可替代意义,借助解读实现交际的深层次发展,打破主观造成的不合理交际因素,经历异质文化的认知接受—表层理解—内涵掌握这一复杂过程,达到能够以异质文化立场审视他者与自我的良好交际成效。
三、结束语
文化认知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初出发点,并与其变化发展直接相关,跨文化交际主体的文化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文化认知视域中审视跨文化交际的变化发展可知,交际主体需要从微观层面借助包括词汇、交际环境及语用等微观角度入手审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他国异质文化,做到利用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维方式理解交际对方,体会文化差异下的交流活动特殊性,取得彼此间的文化理解和认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以跨文化角度研究其对交际行为变化发展所起作用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爱真.文化认知与言语得体———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思路谈[J].外语界,2014,(2).
[2]刘秀辉,张春晓,苏学雷.谈外语教学中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J].探索与交流,2006,(21).
[3]刘鸿宇,王牧群.构建心理图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4]王志强.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J].德国研究,2015,20(3).
[5]詹桂香.试探自文化认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6).
作者:肖丽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