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速公路交通标线的优化设计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速公路交通标线的优化设计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建设项目也是越来越多,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同时,随着高速公路的行车数量的增多,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大。据相关数据表明,没有标线的道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有标线的道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高,道路标线在一定程度上对驾驶员的行为模式起到了影响,起到了对驾驶员进行规范化辅助驾驶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对高速公路交通标线优化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标线;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公路标线的基本概念

(一)高速公路标线的定义与设置原则

高速公路标线是指划在路面上的各种线条、文字、箭头等交通标志,既可以与道路交通标志联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能够提醒驾驶员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行驶安全等,在交通安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道路标线的设置同样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遵循足够明确的原则,要给行驶人员以明确的警告和指示。其次,在设计上要遵循我国公路设计与施工标准,要考虑到公路的宽度、行车数量等因素,在综合所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最后,需要注意道路标线要与道路同步进行改造与更新维护。

(二)高速公路标线的特性

不同的公路,在设置标线时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高速公路的标线就要适合高速行车的需求,在尺寸上要考虑到高速公路不同的车流量以及不同于其他公路的行车速度。道路标线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许多标志标线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在遭遇暴雪、暴雨等较恶劣的天气状况时,标识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就能对驾驶人员给予一定警示。

二、高速公路交通标线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道路的出口标线的设计

高速公路出口路基渐变段至匝道楔形端处为事故多发地,多是因驾驶人非法减速停车、突然向外侧变换车道造成交通事故。出口标线常规设计方案为:根据路基渐变设置纵向标线(3m长,45cm宽)和三角地带标线(导流线)。优化设计方案是在常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将渐变段的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为实线,禁止车辆变换车道,同时在三角地带起始处的主线路面增设直行确认导向箭头。

(二)桥梁路段标线的设计

(1)曲线段桥梁

曲线段桥梁一直是车辆易发生侧滑的高发地,即使圆曲线最小半径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的数值,在路面湿滑、大雾能见度低、道路结冰的情况下也易造成车辆偏离正常行车轨迹,为此需增强路面的抗摩擦系数,在桥梁段每隔50m设置一组长度50m彩色薄层铺装区域,极大限度地减少车辆因路面摩擦系数不足造成的侧滑。多雾地区的匝道桥易结冰,也可参考此方案设计。

(2)大中型桥梁

长度等于或大于500m以上的大桥的右侧车行道边缘线处设置隆声带,鉴于标线使用寿命、后期除雪养护等情况,采用在右侧硬路肩内设置凹槽式隆声带的设计方案,提醒驾驶人注意因受侧向横风影响而产生偏离车道的行为。隆声带设置范围为驶入桥梁前100m至驶出桥梁后50m。隆声带在施工时要注意避开桥梁伸缩缝。

(三)长陡下坡路段标线的设计

高速公路长陡下坡路段多出现在山区中,是指纵坡率超过3%,且里程连续超过2km以上的路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长途疲劳、易瞌睡、有不良习惯的驾驶者行车在长下坡路段可能有超速、刮擦护栏等行为,超载大型车辆由于驾驶人需要连续制动,可能使刹车片高温失效,发生追尾、冲向路侧护栏等事故。

为尽可能降低此类事故发生的几率,以预防性为主,可对此采用如下标线优化设计方案:长下坡路段每隔300m设置一组横向减速措施标线(黄色或者红色薄层铺装),每组五道,每组长度86m。通过车体振感和颜色警觉来加强驾驶人警惕性,告知提前分段、逐级减速。长下坡路段车边缘线处设置纵向突起式标线或凹槽式隆声带,目的是使注意力分散或者打瞌睡的驾驶人在偏离外侧车行道时,利用轮胎产生噪声并引起汽车振动发出警告,从而减少公路单车事故的发生。

其中内侧行车道为超车道(小型车辆居多),遂左侧车道边缘线采用纵向突起式标线便可提供充分的振感。选用突起式标线时,应注意路面排水的问题,由于突起式标线总厚度在7mm左右,易造成路面积水的现象,设计时应注意每隔15m留出10cm的排水口。

右侧行车道客、货车居多,由于车体质量大、车内自身噪音大,若采用纵向突起式标线振动效果不明显,且重型车对突起标线磨损程度较大,冬季除雪更不便于养护。故需适当地提高隆声带的振感和加大噪音分贝来警示驾驶人偏离车道的行为。综上所述,在设计中采用右侧硬路肩内设置凹槽式铣刨隆声带的方案。

凹槽式铣刨隆声带,是在已成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切割出浅槽,形成凹形震荡隆声带。为预防或缓解路肩路面局面的早期破坏,需对凹槽进行防水封层处理,防水前要先清除凹槽内壁上的余渣。防水封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喷洒。凹槽式隆声带目前已在我国多条高速公路采用实施,南部地区居多,北方高速公路应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来提高路面行车安全性。

(四)隧道的出入口标线设计

(1)隧道出入口路面

隧道入(出)口前后50m左右范围内的洞内外交界处路段,黑白洞效应容易给驾驶人心理产生影响而引发驾驶人的制动行为,洞口处于冷热气流交锋处,路面相当容易湿滑,这就使制动车辆发生侧滑的概率大大增加,为此需增强路面的抗摩擦系数,遂在隧道的入(出)口前后的50m范围的区域内设置成片的彩色薄层铺装,同时也能通过色彩的醒目性提高驾驶人的警惕性。

(2)隧道入口前的硬路肩

进入隧道前的路面含有硬路肩(宽度为2.5m或3m),隧道内的路面没有硬路肩(仅有50或75cm宽的路缘带),为避免车辆在硬路肩非法行驶时撞上隧道洞壁,传统设计是在硬路肩内施划黄色导流线,以示车辆禁止驶入硬路肩。为增加路侧提醒,在传统设计方案基础上可进行如下优化:右侧车道边缘线推荐设置为纵向突起式震荡标线,在第一时间给予驾驶人因疏忽驶入硬路肩的行为提醒。

(3)隧道内的路缘带

已建成的隧道内检修道侧壁经常有车体刮擦的痕迹,由于视线不良加之路缘带宽度仅有750mm(或更小),推荐采用:隧道内左、右侧车道边缘线设置为纵向突起式双组分标线,通过使偏离行车道的车辆产生振感并增大噪音来提醒驾驶人偏离车道的行为。

(4)隧道车速控制

为提前告知驾驶人隧道内行车最高、最低时速(配合限速标志),可在距离隧道入口前300m的路面上开始设置路面限速标记,根据公路设计时速确定路面文字规格,表示最低限速值数字的颜色采用白色,表示最高限速值数字的颜色采用黄色。

当隧道出口临近立交出口匝道,需在隧道内限速车道内设置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通过车道边缘线内侧菱形块虚线的设置,利用驾驶人的视觉效应,主观感觉到车道变窄、车速过快的错觉,从而主动降低车速。当匝道、分合流交织段等路段需要严格控制驾驶人不得超速行驶时,可以考虑采用设置纵向减速标线的方案。

(5)隧道内车行道标线材料

隧道内照明设施并非全路段无间隙照明,光照条件有限,且灰尘较大,推荐隧道入口前50m、出口后50m和隧道内标线均采用双组份标线涂料,具有更高的雨夜反光性能。

结语

在当前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方面道路标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道路标线在我国的发现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创新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关人员做好标线设计的工作,确保其质量和效率,为道路的交通安全创造更加良好的行车环境,确保行使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俊权,王保成.溶剂型环氧道路标线涂料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2]张彦修.新型道路标线材料在山区适应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2(07)

[3]程巍,董玉.热熔型道路标线开裂产生原因及对策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