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翰墨伴行享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麦锦超先生
与香港书法名家陈更新先生K誉为“书画I宝”。年幼接触书法後,他笔耕不辍,打下深厚的书法功底;九十年代已入选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退休後全身心投入书画的研习,如痴如醉,尽享瀚墨之乐,既能入帖,又能出帖,既能师古,又不泥古,寓行草入隶书,古为今用,走出一条新路。
割尾欢系暮材情缘
读书时代,麦锦超先生就对书法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他说,几十年前香港学习书法的人极少,所幸学校还能开设书法课,虽说一周只设有一节课。在带有古的一笔一划中,他对书法的热爱十分着迷。
那时练习书法,都是买来临摹用习字薄的字格,上面有写好的书法字,用一张薄薄的纸覆在上面,一遍又一遍地练,为了练好书法,他用坏的临摹卡片一张又一张,写完的练习纸也是一张又一张……如此,在浓淡不一的水墨之间,在横竖撇捺的笔划之间,书法基础也日益打牢。
“我的书法课能考到95分,可大多数同学才60、70多分,这样就大大拉高了我的总分,将我的成绩拉至前五名。”也因此,他更加专注书法练习。
其後,书法伴随着麦锦超先生走过数十年,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书法是我的兴趣爱好,一直有练习。”1994年,退休後的他,立即将所有精力投身书法,想要更进一层楼。
紧接着,麦锦超先生认识了香港书画家、惠风书画研究会会长陈更新先生,两人相识,在艺术方面互敬互重,“陈更新先生不但是我的好师兄、好朋友,更是我的老师。他见我沉迷书法,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给予我专业性的指导,真是帮了我很大的忙。”
1998年,麦锦超先生的作品就曾入选当年的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杭州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多次入选国内各省市书法展;2011年,他获施子清先生之邀,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成为其创会成员之一,现担任执委;也获聘为惠风书画研究会名誉顾问,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成员、香港书法家协会成员等。
古为今用的创新书法
麦锦超先生,别署“老墨、墨翁”,可见其对书法的热爱。
他认为,师古而不泥古,方为书法之道。“行书有王羲之,草书有‘颠张狂素’,隶书有蔡邕,楷书有王献之,在这些前人面前,今人已无法超越,唯有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方能写出新意。因而习书法,择善而习,要有悟性,入帖亦能出帖,否则越写越死板。”
他在书法创新方面的见解,跟香港书法界诸多有识之士不谋而合。不久前,在“陈更新书法作品展”上,香港著名企业家、书法家施子清在致辞时也提出,学习书法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断观摩,下苦功和创新,方能古为今用,创作出L格多变K有新意的作品来。
麦锦超先生擅行书、草书及隶书,拥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且愿意不断摸索新路子。他不拘於成法,不泥於世俗,以行书及隶书之笔法融入隶书,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面貌。观其书法作品,笔法自然天真,书写得心应手,有一种宛若天成之感,耐人寻味,富有生命力,以王泉胜先生对其书法的评价为:“其行书E存黄庭坚、王铎笔意;隶书带三颂神,融诸法帖为己用,然不泥古,是以其书每多创意,变幻万端。而作隶则重筋骨,时又露显金石之古拙,应与其沾手篆刻有关。行草左右欹正呼应,自出心裁,浑然天成,湿墨洇润,焦墨苍枯,穿插交更,教人目不暇接,作品耐看,在香江书坛为三五数之一。”
多年的心血筑就,麦锦超先生的书法在香港书法界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现已成为书法界的表表者,与陈更新先生同誉为“艺坛I宝”。而在他们的身边,亦聚集起大批书法家,如惠风书画研究会顾问陈义源、郑浩明,天趣艺轩永远会长廖凤娇等。
都说香港是一片文化的沙漠,这话K非如此。在这里,人们能看到一批又一批如麦锦超先生痴迷书法K有所成就的书法名家,他们以毕生的心血与书法为伍,正因为有这些书法名家对文化的坚守,令得香港渐渐地变成了一片百花齐放、百家鸣、人人向往的文化乐土。
穹檬旨
与麦锦超先生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他虽说年近八十,但思维活跃,时常妙语连珠,性格和善,很受朋友们喜欢、爱戴;他身体健朗,还是一个运动健将,原来他退休前是一位体育老师,真是文武双全。
他的兴致爱好广泛,一周七天排得满满当当,他说:“周一和周四和球友相会打网球,周三去书画研究会写书法,周二会雀友,剩下周五的时间留给太太,太太不断投诉留给她的时间太少了。”话一完,大家听着都哈哈大笑起来,氛围特别融洽、欢乐。
他喜欢音乐,趁着太太外出时,就打开家中的音响,沉浸在贝多芬激荡的音乐世界当中,独自承享这一片精神上的欢愉。
麦锦超先生这位善良的长辈,能如此用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在书法上又开阔一片属於他的天地,真是一位可爱可敬的长者。祝福他在丰富多彩的人生当中,继续挥毫,翰墨伴清f,乐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