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甲钴钛胺;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96-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进行性、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大约为12%~25%[1]。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及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不佳的治疗效果,故而引起现代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对确诊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神径病变患者(均签署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1±8.7)岁,糖尿病足病程7d至3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2±9.1)岁,糖尿病足病程10d至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Wagner分级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早期(糖尿病足0级),同时肌电图证实有神经病变者,且伴有患侧或健侧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并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其它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医诊断与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辨证诊断为气阴两虚夹瘀型[2]。

1.3 治疗

1.3.1 基础治疗 ①胰岛素和(或)降糖药控制血糖水平;②糖尿病饮食,控制总热卡。

1.3.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采用甲钴胺(国药准字 H20044740)治疗,500μg甲钴胺注射液进行臀大肌肌肉注射,1次/日,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3]: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5g,大枣10枚,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鸡血藤15g,丝瓜络15g,甘草6g。日1剂,每天早晚温服2次,连用4周。

1.4 观察指标[4] ①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肢体的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情况、肢体的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疗效标准:显效:肢体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麻木无力等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上述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②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使用肌电图肌电诱发仪(丹迪Keypoint)测定治疗前后的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

1.5 统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肢体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等范畴,当发展到糖尿病神经病变阶段,属中医学“血痹”、“脉痹”或“痿症”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是由于消渴日久,则阴损气耗阳伤,又致气阴两虚,最终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阻滞,湿浊内蕴,痰浊瘀血痹阻脉络,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金匮要略》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此方具有益气通阳,和营行痹之功。盛庆祥[5]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明显改善微循环的管袢形态及血液流态,提高神经细胞血氧情况及营养供应,以促进受损的周围神经修复。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西医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基础,口服降糖药物和(或)注射胰岛素等控制血糖水平,此外联合中医中药,可取得更好疗效。所以,应该进行综合性的大型临床研究,深入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治疗效果,使中医药技术得到科学的、广泛的认可及推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B54.

[2]吴志昊,陈启.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下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2(9):226-227.

[3]李军,宋滇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09,6(2):418-421.

[4]Yao XM,Ye SD,Zai Z,et al.Simvastatin protects diabetic rats against kidney injury through the suppression of ren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expression[J].J Endocrinol Invest,2010,33(5):292-6.

[5]盛庆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2008,6(24):13-15.

(收稿日期: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