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教育中的母语音乐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教育中的母语音乐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之声》――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这是用音乐造就的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敲开孩子们幼小心灵深处的大门――音乐则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早期的音乐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精确定音的能力,学生的母语对定音能力的影响更大。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演唱(奏)技能及音乐基本知识,更是音乐文化的教育。认识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从根本上说,要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音乐之声;母语与音乐定调;民族音乐文化

世界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艺术与娱乐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美国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美国音乐片巨匠罗伯特・怀斯新风格音乐片的又一力作。在编、导、演天衣无缝的配合下,而这部影片更是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天性自由、善良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眯》;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作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这可能是影史上最受欢迎的歌舞片,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这些元素当时令它打破了影史最高卖座纪录,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

和片中的那个家庭一样,人们在庸常的生活中突然遭遇了一个女人。她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她用天籁般的歌喉唱出一首首传世经典:《音乐之声》、《雪绒花》、《哆来咪》……这是人们对天伦之乐的幻想,这是一个女人照亮的凡尘俗世――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在这里只有用音乐才能把爱这个永恒的话题加以换之。

影片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这是用音乐造就的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美丽漂亮的女主人公如果没有了音乐或是电影失去玛利亚的歌声将会是多么的苍白,敲开孩子们幼小心灵深处的大门――音乐则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其实我们人类文化的学习都是从民族的母语音乐开始的。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更加显示和证实了这一点。这份研究报告指出:母语与人的音乐天分有着内在的联系。亚洲语种的人,尤其是中国人,由于母语的关系理论上更容易产生音乐天才。一个人的母语不仅会影响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定调的能力,而且还会影响个人弹奏乐器的能力。在语言和音乐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是不涉及任何文字内容的乐曲,也会忠实地反映作曲家母语的影子。这份研究还进一步显示:完美的定调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一些亚洲语种的人在这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并且这种能力会被作曲家带人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当中。

圣地亚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戴安娜・道夫测试了88位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定调能力,那些学生都拥有完美地定调能力,同时,这些学生的普通话发音都相当的标准。究其原因,这与亚洲语言中的声调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中国普通话、广东话、泰国话和越南话,要求说话人调整舌头和声调来表达音近而意不同的词语。例如,在普通话中,“ma”这个音的不同声调可以表达“妈”、“麻”、“马”或者是“骂”等等很多意思,这都要取决于说话者舌头的变化。尽管早期的音乐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精确定音的能力,但是,研究发现,学生的母语对定音能力的影响更大。对于那些从4、5岁就开始进行音乐训练的学生来说,74%说中国普通话的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定调能力,而英语母语的学生这个比例只占到14%。道夫最后在报告中强调说:“我想,这些研究结果是由于一部分说普通话的学生,从小就开始不知不觉地进行语言声调的训练一或者换句话说,那些以非声调语言为母语的人很少具有这样的能力(大概10,000个人中又不到一个这样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习惯用不同的声调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但她相信,如果所有的孩子从小就进行语言声调的训练的话,那么,他们都将拥有完美的定调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演唱(奏)技能及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教育更是音乐文化的教育,要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体现。认识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从根本上说,要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纷纷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奔走呼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管建华先生在《文化研究与音乐人类学》一文中指出:“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延续,要有新的变化,如果没有自身文化认识的一个起点或立足点,没有对自己传统的深入学习了解,谈什么推陈出新!”

当今,对国际音乐教育发展影响较大的学术观念首推当代音乐人类学。首先,多元文化价值观念,音乐(Musics)加(S)复数在国际音教会上的广泛使用,正是这种观念及意义的体现,跨文化或多元化音乐教育成为注视的焦点。

国际音教18届世界大会主题为;“音乐教育的世界性观念”(1988);

主题为“音乐教育面向未来” (1990);

20届主题为“共享世界音乐” (1992);

21届主题为“传统与变迁” (1994),会议论文都明确体现了这种学术观念的指向。

1996年7月召开的第22届主题为“音乐教育为21世纪做准备”的大会,从四个角度对此主题进行了讨论:

1 各年龄层的普遍音乐语言形式;

2 各时代的普遍音乐语言形式;

3 各文化的普遍音乐语言形式;

4 各民族的普遍音乐语言形式。

国际音教世界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有世界各国上千名学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参与,影响很大。从上述各次会议主题看,我们已经感觉到21世纪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向和背景。

那么从电影《音乐之声》的成功以及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国际音教大会都得以证明:

在音乐教育中大力加强民族母语音乐教育、弘扬优秀民族母语音乐文化,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以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不仅具有积微成著的作用,更符合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