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明威作品语言与写作风格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明威作品语言与写作风格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海明威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他所创作的作品大都以简洁的风格而著称。本文基于海明威的代表作,对其文中所描写的鲜明形象进行发掘,详细剖析了他的写作风格,进而去感受其作品深处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 语言大师 文学巨匠

引言

海明威的文学创作时间长达近四十年,这几十年间的写作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世界文坛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经久不衰。他的作品创作涉及到了小说、诗歌、剧本、游记和回忆录等众多体裁。在这些体裁中,海明威最为擅长的是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作为美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在海明威的笔下,涌现出一批栩栩如生的、有着鲜明个性和饱满精神的硬汉形象。从这一系列硬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独特的审美个性,作为一个极富开拓精神的作家,他将20世纪西方文坛流行的华丽风格摒弃,并开拓了自己全新的写作风格。他创作的冰山理论,不仅有着直观而简洁的形象,同时又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穿透力,他独特的写作手法、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含蓄而凝练的创作风格,具有极强的艺术借鉴价值。海明威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客观叙事技巧、作品中简练生动的语言汇集含蓄而又唯美的象征手法,这些方面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迄今为止对世界文坛都具有深远影响的“海明威式”文体。

一、简洁紧凑的语言

读过十九世纪欧洲的小说作品,不免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句子 过长、形容词过多,如果读者的精力不够集中,那么很难读懂句子的意思,而读者阅读海明威的作品,总会有一种流畅简洁的感受。

海明威自小生活在离芝加哥九英里的橡树园,这里的生活是沉闷的,人们的思想是保守的,行动是拘谨的。年轻时候的海明威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见习记者,编辑对于记者的要求就是要用简明、简洁的短句来描写,不能用陈旧的语言,也不能用过多的俚语。这是海明威第一次收到严格的文字训练,而这段时间的锻炼是 “海明威体”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他曾经说过,这段时间的文字训练对于他来讲是学过的最好的准则,因此,在他后续的文学作品创作中,他总是尽量避免采用华丽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总是用最为简练的语言来勾勒出活生生的形象,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思维。

“我们穿过森林,上了路,绕过一块高地,只见前面绿油油的一大片平原,绵延起伏,路的尽头是焦黝黝的山峦。”(《太阳照样升起》)

很晚了,咖啡店里的客人都走了,只有一位老人还坐在灯光下树叶的阴影里。白天满街灰土飞扬,晚上夜露抑住了轻尘。老人喜欢坐得很晚还不走,他耳聋,这时夜晚已静,他还是感到这不一样。(《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比较偏重于口语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力简化作品中的语言以及词汇,他所用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也非常经济,但是却不失鲜活,有很多的作家对海明威式的文体进行剖析过,一致认同其语言的简练和鲜活,英国著名作家福特曾经这样讲过:“海明威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打击人,这些字好像是新从小河里捞起来的石子一样。”当然,我们都知道,“海明威式”文体的形成并不是天然的,而是通过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才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其独特的简练语言风格。有一次海明威接受记者采访,他首先就提到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认为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他也承认受到马克・吐温的影响最大。详读海明威作品集,我们发现他的作品在现实主义描写上继承了马克・吐温等作家的风格,但是他的作品本身却在思想以及创作手法上都有所变化,这种继承和变革的融合构成了他独有的写作风格。海明威对于讲故事的艺术把握得入木三分,也对当代的文体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故此,在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直至今天,海明威式文体仍然被众多的作家争相采用。

二、海明威作品的意境风格

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和意境来自于他波折的人生经历,这些烙印自始至终存在于他的作品中,现实与创作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意境风格。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海明威在创作中周旋于两个世界并存,一个是异己的生存世界,另一个是理想的自由世界。海明威对人类解救之途的探寻是从对异己的生存世界的描述开始的。他往往以生与死为切入点,选择痛苦作为创作题材,从而为解救的出场提供可能。海明威的小说描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示20世纪西方人的生存状况,普遍弥漫着焦虑、沮丧、惊恐不安等痛苦意识,这一切都是由于作家的创作思想引起的。

海明威的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创新就是要尽力追求一种含蓄的意境,他拥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官,因而总是能够将文章串联得紧凑。海明威从来不对人物的感情诸如失望、恐惧、轻视等夸大描写,而是将这些情感的表达寓于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或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述中。这种描法含而不露,能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为了达到此含蓄的意境,海明威从不吝惜删除篇幅或者缩减篇幅。由此可知,这不仅仅是他的创作手段,同时也是他本身的生活态度。当诺贝尔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告诉记者,关于这部作品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而且确实也可以写出来很多东西,包括村子里的人出生过程、成长过程,受教育过程等等,这些内容对于作家来讲简直是手到擒来,而且做得很好。但是海明威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大量地删减这些内容,做起来毫不犹豫。

这也就表明了作家实际上可以将很多不必要的内容删除掉,作品不要铺陈,不要繁琐,要贵在精,而不要嗦乏味。艺术的感染力往往在于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小说中要将所有的人物以及相关事件解释清楚,那作品的内容就会非常繁琐,因此,不如专心地写清楚一人一事,将其交代清楚胜过写诸多内容。这一点其实和画家作画是一样的道理,画家可以无节制地作画,将所有内容都画在作品上,但是也可以是将主要的内容画上去,其他的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我上面那个人的血仍旧流个不停。在黑暗中,我看不清是从哪个地方流下来的。我试图把身体移开一点,但血仍旧滴在我的衬衫上,又暖又粘。我身体冷,腿又痛,上面的血一流下来,更是十分难受。过一会儿,上面那个伤员的血流少了,但仍然是一滴一滴在落,我听得见他动了动,以便死得舒服一些。”(《永别了,武器!》)上一段话摘自于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之一《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大的创作背景,以人物之间的爱情将整篇作品串联起来,运用写实的创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抵触、反感以及人生的希望。他以诗一般的语言将读者的思想引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情世界里,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将整部作品的艺术境界进行了升华和提高。作品中海明威对于主人公亨利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进行了客观的描述,所用语言非常简短,但是正是这简短的话语,将一个伤患稀里糊涂丢掉性命的过程表达得清清楚楚,也清晰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这种手段凝练、简短,却极具表现色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客观的叙事视角

从客观的叙事视角对故事进行叙述和评论的代表作是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这部作品并未像当时的主流小说那样采用故事人物或是全能视角对事物进行评论,相反,海明威独具匠心,从客观的叙事视角直接地将信息传达给了读者,让读者以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而不受到作者思维方式的影响。在海明威的笔下,世界是不可知的、冷漠无情的、痛苦的,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无从解释的,也是无法预料的。可以这样说,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将作者本身的情感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甚至是不要作者的感情介入一分一毫,叙述的语言不带有作者的一丝主观色彩,避免作者感情的流露影响读者本身的评判。他呈现给读者一个最为客观的状态,也是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状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所出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但是读者本身却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谈话和肢体动作,进而判断出人物关系。例如女孩有孕在身,男孩劝说女孩去做流产手术。作者并不将自己对男孩的态度以及女孩的心理冲突描述出来,但是两人之间简短的对话,让读者自己将二人之间的关系艰难地摘选出来。作品在接近尾声时,男孩询问女孩说:“你觉得好些了吗?”此时女孩对男孩投来一个微笑,她说道:“我觉得好极了。”小说到此结尾,这就是零度结尾,典型的海明威式结局。这种结尾方式非常平淡,好像到此结束了,但是好像又并未结束。小说中的人物到底是谁,他们去向哪里,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种结局不会点明主题,但是好像读者却会从作者省略的内容中猜测出来似的。因为海明威本身就认为在作品中应该删除那些没有必要的描述情节,而是要靠读者本身的阅读来判断,阅读判断过之后,这就真正成为读者的宝贵经验。实际上,这种以客观的叙事视角进行创作,不仅不会阻碍读者的阅读,反而通过阅读更加会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海明威所说,潜藏于水面之下的部分才是故事真正引人入胜的情节。语

参考文献

[1]海明威.永别了,武器[M].余光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0)

[2]李丽芳.主体理论视角下对海明威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分析[J].语文建设2012(02).

[3]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46-48.

[4]张继红.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探析[J].语文建设,2014(29).

[5]邓雪,李卫国.从《老人与海》中感受顽强拼搏精神的内涵[J].语文建设,2013(35).

[6]林池容.自然观视角下《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J].语文建设,2014(08).

[7]陈志明.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J].语文建设,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