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IT融合承载全业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信重组带来全业务运营,以IMS为核心的固网、移动融合网络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IMS最终要创造这样一个开放的、可管理的、高效融合的运营环境,而这种杀手级应用环境的两个重要特征就是:分工和融合。相应的,全业务和IMS对IT支撑系统也提出了分工与融合的要求。在全业务环境下,IT支撑系统要以融合的能力去支持多业务、混合业务提供,在这个过程中,计费系统面向融合的改造,成为了融合IT的最大主题。
融合计费重整业务能力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网络部运维规划处的王本忠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谈到,目前看来,国内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传统的计费系统功能往往基于话音、数据、多媒体内容等不同类型的业务体系纵向并行发展而来,造成业务间计费的孤立,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采用完全不同的机制分别处理,造成客户细分营销策略不得不受到预付费和后付费的天然阻隔。
王本忠指出,随着电信重组的深入和网络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旧有的垂直支撑系统用于满足完备的计费需求的计费系统,必然存在重复投资问题,不但成本高、效率低下,而且各系统的计费能力各异,相互之间难以做到信息共享和业务捆绑营销,无法满足未来的融合业务运营环境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融合计费成为了解决系统问题、发掘网络潜能的必要手段。融合计费的核心系统OCS(OnlineChargingSystem),作为3GPP网络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也是计费运营在模式上不断发展和分工的结果。
“融合计费的思想首先要求批价计费和业务控制逻辑的分离,通过对当前和未来通信环境中计费能力和计费要素的高度抽象和整合,构建一个独立于网络和业务使能部件的融合计费系统。”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电信运营研究部副主任汪海鹏介绍说。她认为,各业务系统仅保留各自的业务能力部分,共用能力(如计费信息的采集、管理)整合为独立的公共部件;之后,将原来分布在各系统中的相关用户订购信息也分离出来集中管理,并且通过规范化的协议与业务控制层交互,实现在线计费控制能力。
IT融合先于网络融合
汪海鹏指出,业务逻辑控制与批价计费相分离,使得计费系统屏蔽了网络侧的不同差异,将各种纷繁复杂的计费信息都转化成为标准的计费元素。独立出来的融合计费能力可以做到异常的灵活和适应性,并且在新业务部署上也极为高效。可以说融合计费是电信行业未来发展中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融合计费是通过IT系统实现业务融合的一种最快途径。”汪海鹏表示。她进一步解释说:“移动与固网在核心网络完全融合的理想境界,需要等待一个漫长的全网逐步改造过程来实现;而通过融合计费实现在业务层的融合,完全可以先于网络的融合。”汪海鹏认为,融合计费的理念完全可以基于现有的基础网络、现有的业务平台逐步搭建起来。
此外,汪海鹏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尽管融合计费在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设备商,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建设模式,但总体来说,在业务运营上带来的外在变化大致包括如下方面:更加灵活的在线计费能力,快速的新资费配置,更加灵活的付费方式,预付费用户/后付费用户可以使用同样多的业务和资费套餐,提升全网用户的实时业务体验,全网乃至跨多网络的统一产品管理,统一的客户视图,以致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等等。
以客户为中心的计费
正如运营商网络整体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计费运营层面的建设和演进也遵循着同样的阶段:从以网络为中心,到以业务为中心,再到以客户为中心。
最初的计费系统是面向基础网络提供计费能力,如固网、GSM、CDMA各自都有独立的计费系统,用来针对各自网络的原始话单和计费规则进行批价计费,并建设不同的智能网系统来支持不同网络的预付费用户;随着增值业务的不断丰富,对计费系统的能力要求进入第二阶段,需要支持不同类型业务的计费能力和维度、不同的商业合作模式。
当计费系统进入融合计费阶段之后,就可以向第三阶段,即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方式阶段迈进了。IBM大中华区电信与传媒事业部的王培元认为,在这个阶段,客户是真正的核心,所有的营销手段都围绕着客户细分,所有的业务、资费计划、付费手段都不能成为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的制约。比如预付费方式或后付费方式,可以由客户根据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业务用量等条件灵活选择。
王培元还谈到,随之相配套的客户管理也将进一步发展融合,实现统一的客户视图。最终目标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偏好,进行大规模的个性化产品策略定制,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各类客户的潜在价值,最大程度地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在整体的运营管理上实现全网的统一,进一步降低整网的运营成本。他认为,这个阶段除了技术上的支撑外,还必然涉及运营商内部相应组织结构的调整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