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画之魂,西画之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画之魂,西画之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出现了“中西融合”的绘画理念,林风眠是主张“中西融合”的代表画家,毕生“以调和中西”为艺术导向,以中国艺术为文化底蕴,创造性的移植和改造西方近现代绘画的造型观、色彩观、构图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林风眠 中西融合 造型 色彩 方形布阵 构图 意境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进入了一个朝气蓬勃、人才辈出的时代。林风眠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秉承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致力于中西艺术的融合、发展和创新。他吸收东西方的绘画精华,以西方绘画为参考,定位于东方绘画之中,使得一种经过改良的中国画出现在中国画坛上,给传统东方艺术带来新的生机。

一、 林风眠生平简介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省梅县人,1900年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石匠兼画师,父亲的启蒙是他迈入了艺术殿堂的第一步。1918年林风眠毕业之际,林风眠的老师梁伯聪给他指出了一条宽阔的艺术道路,鼓励他去巴黎留学,同年林风眠加入了蔡元培、吴玉章等创办的勤工俭学赴法留学会。是年12月,林风眠登上了赴法留学的轮船,从此开始了他独特的艺术之路。

1920年2月,林风眠进入法国第戎美术学校学习,他学习刻苦,绘画很有天赋,受到了校长杨西斯的青睐。杨西斯对他的忠告影响巨大,杨西斯指出中国本土艺术的伟大,要求林风眠能够走进东方艺术,到自己国家的矿山中挖掘宝藏。之后,林风眠对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以及现代派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中西融合”的理念在林风眠的思想中萌芽。

1925年,林风眠归国,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国立艺术院任校长。期间,林风眠的艺术受到了质疑和批判,对他的艺术创作之路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林风眠70年代定居香港,继续着他所坚持的艺术。1979年,林风眠在巴黎举行了个人画展,取得极大的成功。

二、林风眠“中西融合”的绘画思想

林风眠早年赴法留学,他受法国第戎美术学院院长杨西斯影响, “中西融合”的思路得以启蒙,最终把自己的艺术定位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使中国画焕然一新。

在改良中国画的过程中,林风眠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对中国,他选择汉、唐以前的艺术和民间艺术并对其加工提炼。对西方,他选择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出发。林风眠的绘画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建立在广泛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之上,真正做到了中西融合。

三、林风眠“中西融合”的绘画作品特色

1.中西融合的造型

林风眠在造型上的融合和创新,不是表面的移植,也不是中西方造型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表达,经过取舍和提炼。

林风眠的绘画作品中造型多以线为主,他的线条有两种:一种为直线,吸收汉唐绘画中的线条,用笔苍劲有力;另一种为曲线,源于民间瓷器中的瓷绘用线。林风眠的花鸟画中鹭与鹤线条光滑,寥寥数笔勾勒出展翅欲飞的姿态。他的风景画,用线简约雄壮,粗犷厚重。他的仕女图,圆润光洁,安详秀美、娴静端庄。

2.活力新鲜的色彩

林风眠吸收了西画改良传统国画,在宣纸上引入了西画的色彩,色彩与墨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显示出具有东方韵味的绘画特色。

林风眠采用大块墨色平衡画面,墨不在处于主导地位,而是从属色彩,起到了调和画面的作用。林风眠使用西方油画中重光感效果的色彩手法,用色层层叠叠,颜色既有变化又显得沉稳。中国画自古以来所呈现的清远幽静的风格,在林风眠的改良下得到了成功的蜕变,他的作品《菖兰》、《鸡冠花》等,色彩绚丽,生机勃勃。在中国画中引入色彩是林风眠绘画风格中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对中国画的成功探索。

3.别有新意的构图

林风眠早期的绘画受到中西方传统构图的影响,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林风眠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构图形式,他主要在方形的构图中寻找变化,这种构图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长卷式也不同于西方的黄金分割式,是林风眠独特的构思。这就是“方形布阵”。

方形构图本身并不是艺术成功的关键,关键是在方形中如何布局。在林风眠的“方形布阵”中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中心式、分散式、平远式、均衡式。林风眠从三十年代到艺术生涯的结束,从未放弃过“方形布阵”的构图。

4.寓意深远的意境

意境,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林风眠在创作中,紧紧把握住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艺术诗意化的特点,作品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林风眠体验人生并用画笔记录内心感悟。他的作品不提诗,不讲究书法,全靠构图、色彩、造型来营造意境,通过绘画本身感染观者。

林风眠的花鸟画《芦雁图》,画面中空旷的河面和云天,芦苇向右摇伏,大雁向左急飞,两种相反的力使画面具有了生命的震撼感。这幅画在用笔用墨上色调简单,显得一派萧条的景象,给人置身于秋风中的萧瑟感。林风眠的作品不论是哪一类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或悲凉、或孤寂、或抒情都令人观后感动不已。

四、林风眠给予的启示

中国现代美术中,不少画家都曾在中西方绘画交融上进行实验和探索。但是没有一个人像林风眠这样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林风眠的艺术道路是曲折的更是异常的艰辛和痛苦的。但是他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定位在“中西融合”之上,走中西融合的道路。林风眠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变为现实,为中国画的创新找到了出路,以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证明了中国画旺盛的生命力。他的努力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林风眠作为艺术家,他的绘画使中国画焕然一新。林风眠作为教育家,他的美术教育理念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林风眠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态度,不仅为中国画的未来开创了道路,也对后世影响深远。(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书画名家话语图解 林风眠》 杨秋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中国画论论纲》 贾涛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3]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4] 《中国现代绘画史 民国部分》 李铸晋 万青力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

[5] 《中国画评审标准谈》 何东 王智慧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6]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 潘耀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