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直观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直观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贯彻直观的原则与提高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直观感知,对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那么,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直观教学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运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天性好动,好奇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数数及数的组成》时,我就让每个小朋友准备100根小棒,一根一根地边摆边数,每数十根就捆成一捆,一直数到100。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同桌互相述说: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学生在动手数数的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二、运用直观,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没有丰富的直观感受,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实践活动自然地引出概念。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中,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和一袋重1千克的洗衣粉,请同学们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提一提的实践活动,渗透估计的思想及方法,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充分掂量、感知,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运用直观,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巧用多媒体,培养抽象思维。多媒体课件因为它有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身,有趣、直观、形象、互动性的优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最佳帮手。同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信息化教学通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时,我用课件播放了一组情景图:芝麻开门,谁最聪明?接着出示 “选钥匙开门”,第一道门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钥匙上标有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问: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学生感到很新奇,学习的兴致盎然。接着课件出示第二道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的4把钥匙标有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问: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动手操作学具,加强思维训练。“实践出真知”。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在数学课中,教师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先引入:用5根小棒,你可以摆出什么图形?接着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巡视中我发现有的小组摆了小伞,于是我顺势引导设问: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算式:1×5=5,5×1=5后,我再顺势引入:你还能摆第二个吗?最后总结出口诀:一五得五。接着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5=15,5×3=15。最后学生总结并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运用直观,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操作要求和材料力求简明,突出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索。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23÷5=……”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小棒,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完后还有剩余。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我只是在巡视时,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地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抽象思维还不发达,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直观操作的功能,尽量让学生动手体验,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创造的活动中学数学,提出真正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华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