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范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范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众多学者对农民工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多多集中于就业各环节的歧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较少从政府宏观就业管理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基本没有专门涉及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一种监测预警体系,为农民工就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 监测预警 范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79026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N-509)。

就业问题及其解决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专门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几个模型各具特色,但都提出应通过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来解决二元结构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现有农民工的绝对、相对数量、其就业的流动性和非正规性使其成为城市中失业比率和频率最高的群体,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宏观就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而其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公平待遇,如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就业过程中的待遇不平等、就业后各种福利、社会保障的缺失则加剧了该矛盾。国内众多学者对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多集中于就业各环节的歧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较少从政府宏观就业管理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基本没有专门涉及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一种监测预警体系,为农民工就业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农民工就业及其监测预警的内涵界定

(一)农民工就业

本研究中就业的涵义不同于现行统计中的就业涵义。这里的就业指劳动者劳动能力在生产中使用,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果和劳动报酬的过程,分为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如果劳动者劳动能力被部分或全部闲置,称为非充分就业,反之,则是充分就业。

农民工就业特指农民将家庭劳动能力转移到非家庭劳动领域,实现就业形态由家庭自我雇佣向雇佣工人的转移,由家庭生产经营者转变成为专业或兼业的产业工人以分享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好处;其主要标志是以获得收入为目的的非家庭劳动的出现,其最终结果是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因而,本研究中的农民工特指发生了就业形态由家庭自我雇佣向雇佣工人转移,并由家庭生产经营者转变成为专业或兼业的产业工人,但户籍身份还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农民。

对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分析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表示,前者用农村人口的人均工资性收入这一指标来衡量,反映国家或某一地区农民工的就业(综合反映就业率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后者用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表示,反映农民工就业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人均工资性收入水平和其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高,说明农民工整体就业水平比较高,就业量水平高(反映就业机会较多)或单位就业的“质”水平高(就业待遇水平较高)或者两者均高,反之则反。选择这一指标来衡量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大多数进城农民工职业具有不稳定、临时性强的特征,进行传统的就业率分析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建立在通常意义就业或失业概念基础上的相关研究可能更侧重于对就业“量”的多少,而忽视了对就业“质”――就业否是可持续的、是否给劳动者带切实经济效益的研究。考虑到农民工就业不同于一般城镇居民就业的特殊性。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仅要考虑其就业的“量”,更要考虑其就业的“质”。选择就业结果作为衡量其就业情况的标准,可以兼顾“量”和“质”。

(二)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内涵界定

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是指为了农民工就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对其状况及后果所进行的预测、评价和报警。是对其就业状态的动态考察。是以农民工就业监测为根本出发点,着重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进行动态监测,对其宏观态势给出正确评价,并对其未来态势进行科学预警和警情程度判断。目的是识警防乱,化险为夷。通过提前示警,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预先拟定对策,提前采取必要的控制行为,以消除或缓解警情,维护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状态。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的必要前提。

二、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内容与手段

监测预警内容:主要围绕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其值等于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值。具体包括监测预警和监测评估,其中监测预警是对农民工就业进行事前的预测性监测;监测评估是事后的评估性监测,即直接对当年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预警手段:确定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的安全底线及其安全区间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年初对监测指标进行预测对照确定的安全标准预警预警农民工就业的安全程度年末将监测指标观测值与确定的安全标准进行对比对农民工就业当前安全程度进行评价。

三、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指标

根据中国农民工就业及其监测预警内涵,我们用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用乡村人口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反映农民工就业最终成果的相对水平,其水平越高,说明农民工就业水平越高,安全度越高而警度越低;选择该系数作为预警指标,既可以反映农民工家庭外就业的水平又可以消除采用绝对值指标时物价影响,增强横向见面数据间、纵向历史数据之间的可比性。

四、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警度区间的确定

(一)中国农民工就业安全程度、警度划分

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常规则性监测预警研究,首先要确定监测或预警的标准,即确定农民工就业的警戒线――本质上是要确定农民工就业“适度”或者“安全”水平,是农民工实际就业应该达最低水平。实际就业成果系数低于这一水平,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低于“适度”或者“安全”的区间或范围的就业状况谓之有警就业,向下偏离程度越大,警度越高。

兼顾“安全度”与“警度”的考虑,可将农民工就业的安全度划分为七种类型:

1、极度安全

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远高于最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均处于最佳水平,这种就业水平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起正向的、积极的作用,即综合指标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状态。

2、高度安全

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高于最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均处于较好状态,利于或者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即综合指标得分在80~89分之间的状态。

3、中度安全

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略高于最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处于较低状态,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均没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即综合指标得分在70~79分之间的状态。

4、轻度不安全(轻警警度)

用蓝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低于合理水平,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处于较低状态,对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稳定存在轻度的负面、消极影响,即综合指标得分在60~69分之间的状态。

5、中度不安全(中警警度)

以黄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低于安全区间达到一定程度,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水平很低,就业不足的农民工对政府不满较强烈,对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稳定存在较大的负面、消极影响,应该引起关注的状态,即综合指标得分在40~59分之间的状态。

6、重度不安全(重警警度)

用粉红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低于安全区间达到一定程度,表明农民工就业率、人均工资收入平中至少有一方水平非常低,就业不足的农民工对政府不满很强烈,经济的发展或社会的稳定已经严重受其影响,即综合指标得分在30~39分之间的状态。

7、危机(巨警警度)

用红色信号灯表示,指农民工就业成果系数水平过低,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即综合指标得分在29分以下的状态。

具体如表1:

(二)中国农民工就业警度区间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监测预警的关键在于确定安全区间,或者安全的界线。安全区间的确定首先要与经济理论和已经有的定性认识一致。

确定安全区间的思路是客观分析与主体调查相结合。所谓客观分析是依据若干基本原则,具体有如下几种:多数原则、半数原则、少数原则、均数原则、众数原则、人数原则、负数原则、参数原则。

上述原则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综合应用,即将各原则结果加以综合平均。安全低线和安全区间的实际划分还要结合专家调查确定,少数指标还要通过现实的经验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得出的结论要结合定性认识和以往经验及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才能最终作为监测的安全区间加以使用。

五、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的实证研究构架

中国农民工就业监测预警主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要首先根据搜集的数据及前面介绍的安全区间、警度区间的划分方法、原则来确定具体指标的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然后在年初利用上年年末数据预测得到本年各指标预测值,根据预测结果对照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得出各指标的打分值,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到本年度农民工就业的监测预警结果并预报安全度和警度水平;到本年年末再根据各指标的观测值计算其得分值,然后对照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来对本年度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预警结果评价预警准确度。

就业成果的监测预警主要用于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渐进性变化状况的监测。考虑到目前乡村居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巨大的城乡差距已经使得城乡关系日益恶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通过由纯粹的农民向专业或兼业农民工的转变是绝大多数乡村居民缩小与城镇居民各方面差异的主要现实手段。通过就业成果的监测预警保证这种手段的平衡有序发展是一定时期内政府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定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农民工来源地、就业所在地区域性特征明显,同时,其就业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因而对农民工就业的监测预警仅停留在常规性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农民工就业突发性事件的监测预警。这种考虑的必要性在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产生本身就是常规与突发的结合――既有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变化的因素,也有突发性的因素。其中突发性监测预警系统核心是为预防突发性事件可能会对地区经济或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大的影响,中心依然围绕农民工的就业成果,可以主要监测就业成果的前导性指标:农民工失业情况和欠薪情况。

参考文献:

[1]马九杰等.城市农民工第二市场择业―关于深圳市的个案剖析[J].开放时代,2003

[2]顾海兵等.未雨绸缪――宏观经济问题预警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3]王亚红.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重警边缘[J].爱知论丛(日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