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变历史的通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书信几乎已经成为文物的时代,一档名叫《见信如面》的读信节目却火了起来。信的魅力,在于其用文字构建了一个见面的场景,见信如面,正是由于想象的存在,才变得如此有魅力。如今,通信技术发达,人们随时可进行视频聊天,“见信如面”真的实现了,但却少了几分味道,只剩下粹的信息交流了。
1787年,英国皇室派出国会议员兼孟加拉国军需司令加茨喀特率领一个使节团,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写了一封私人信件。在信中,乔治三世把乾隆好好恭维了一番,说贵国在您的领导下,真是一个不错的“盛世”,现在我们两国好好发展贸易怎么样?这封信中,乔治三世的观点和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看法差不多,他呼唤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语气也颇为客气。
当时的世界,英国已经崛起,而清帝国则走向了下坡路。英国需要清朝多开放一点儿市场,可以把工业品倾销进来。但是,清朝却仅仅留了一个广州作为开放口岸,别的地方都关闭了。清朝的思维是,洋人到处跑,相当麻烦,而英国虽然能产出一些东西,但是没几样是中国所需要的――后来,就只有鸦片了,即便只有广州一个口岸,仍然让清帝国的外贸出现了赤字。
不幸的是,当时的通信非常不便,加茨喀特带着信在海上航行,中途感染肺炎死掉了,这封信也就没有到达乾隆的手中。5年后,乔治三世派东印度公司再度尝试,这次的使节是著名的马嘎尔尼男爵。乔治三世又给乾隆写了一封信。5年过去,英国更强大了一些,而清朝则又困难了一些。乔治三世对乾隆依然客气,呼吁自由贸易,但是在信中,他也反复暗示英国的武力是非常强大的。
这次马嘎尔尼见到了乾隆。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会见,马嘎尔尼在承德停下来,反复通过书信与朝廷沟通,一些礼节难以达成一致。最核心的一点,按照清朝的规矩,见皇帝是要下跪的,但马嘎尔尼却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英国已经是海上霸主,而不是过去那种需要向中国皇帝进贡的附属国,马嘎尔尼希望以更平等的姿态与乾隆会谈,但是没有成功。
更重要的是,马嘎尔尼给乾隆带来的礼品,比如精密的钟表,想以此证明英国的生产力已相当发达。但是,在几十年前,就有耶稣会士给乾隆送过这样的礼物了,说不定还更高明呢。乾隆对马嘎尔尼的礼物没能产生兴趣,乔治三世的亲笔信,更是让他不快,但他还是回了一封信。乾隆的意思是这样的:天朝物产丰富,毋须外求。茶、瓷、丝这些东西,反而是你们所需要的。再说,西洋又不止你们英国一个国家,答应你们自由贸易,别的国家也会要求,太麻烦。
如果说乔治三世写信表达的是自信,乾隆的回信就是傲慢了。马嘎尔尼回去,被塑造为爱国青年,因为他最终没有磕头,而kowtow也马上成为一个英文单词,用来形容清朝的可悲。如果乾隆能看到乔治三世第一封信,历史会不会改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