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鄱阳县周家村精准脱贫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鄱阳县周家村精准脱贫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鄱阳县是我省最大的国贫县,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县。2016年1月中旬,我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前往鄱阳县专题开展精准脱贫调研,走访慰问贫困群众,实地察看扶贫项目,真实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状况、致贫原因和所思所盼,并在周家村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群众座谈会,倾听精准脱贫诉求,研判脱贫致富条件,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一、周家村贫困概况

周家村位于鄱阳县西北方、鄱阳湖内珠湖北岸,距县城47公里。该村是“十三五”省定贫困村,辖周家老村、渡口、周家新村3个自然村,共6个村小组,有村民461户、1835人,党员64名,水田524亩,旱地629亩,村集体拥有山林1000余亩、水面300多亩。全村外出务工有600多人(创业知名人士有15人),在家进行水产养殖、生猪养殖创业的农户有3户,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700多元。2015年,周家村有贫困户38户、贫困人口146人。扣除年底实现脱贫的8户、28人,通过对30户、118人摸底分析,患病、缺劳力和无技能是造成农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一是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重病是致贫返贫的最主要原因。在30户贫困户中,家庭中有成员患病的多达27户,占90%。因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有的甚至债台高筑,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如,1组的周锡萍,丈夫2013年患癌去世,儿子又患有眼疾,儿媳手残废,欠债10多万元。3组的周士民,2014年摔伤致脑损伤花费近20万元,生活不能自理。还有1组的周文清,患尿毒症,每天在家透析两次,丧失劳动能力,妻子留家照顾也患有硬皮病。真是“一人病,一家贫”啊。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疾病重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二是因缺劳力而致贫的现象严重。在30户贫困户中,家庭中有成员生活不能自理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多达18户,比重为60%。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这样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使得另外的成员要留家照顾,没了务工收入。如,1组的周文显,残疾在家无劳动能力,妻子在家务农照顾,小儿子也只能在家做做零工。4组的周左勤,2008年摔伤造成下半身瘫痪,妻子张赛萍只能在家照顾。还有新村的周多龙,二级残废,同为80后的妻子周美玲也只有留在家做家务,经济来源全靠亲朋好友帮助和政府救助。这类贫困户往往很难通过自己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是扶贫工作的难点。

三是劳动力无技能、文化素质低使脱贫困难重重。在30户贫困户中,除了1户石匠、1户房屋装修工和1户校车驾驶员外,其他的劳动力都属于没有特长技能的。这类贫困户的劳动力,往往因为没有技能,仅靠少量的种养业收入来维持生计。如,1组的周正南,夫妻双双在家务农,儿子儿媳也都在家没有出去打工,房子是2012年危旧房改造指标建的,到现在还没有竣工。新村的曹荣丰,也是夫妻双双在家务农,儿子残疾女儿在读,经济来源依靠亲朋好友帮助和政府救助。由于无技能、文化素质低,就算外出打工者,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如,4组的周金文,1979年生,在宁波做小工,月薪2千;儿子周家辉1998年生,在深圳做刀头,月薪2千;而家里5口人中却有3个(妻、父、母)患病并无劳动能力。渡口的周多志,脚残疾、丧偶,在深圳做门卫,月薪只有2-3千,儿子读初三、女儿在南昌读中专,每学期学费就六七千,家里的房子是2015年危旧房改造指标建的,无法住人。

四是贫困存在代际传递的迹象。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 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教育,但周家村连小学都没有。调研反映,村里每年有40个左右初中毕业生,只有大约20个会继续上高中或中专,只有不到10个能考上大学。在30户贫困户中,仅有2个大学生,分别为新村周文赵的儿子周多鹏大学毕业后在家任教和新村周士民的女儿周玲洁2014年考取大学在校读书。这些贫困户的小孩,不但在贫困中度过童年,走上社会后大部分只能做苦力,甚至过得比父辈生活更艰难。当前,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困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扶持办法,他们不但难于在本代内脱贫,而且将陷入一个贫困代际传递的陷阱,使他们的下一代也难于脱贫致富。

二、周家村致贫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周家村与鄱阳县其他贫困村相似,其贫困的形成,既有历史背景、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也有村民意识、脱贫能力等主观因素。特别是薄弱的产业基础、闭塞的交通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滞后的农村教育等致贫原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代表性。对其进行联系帮扶,对鄱阳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有示范作用。

一是交通不够便利,基础设施建设乏力。周家村地处湖边,三面环水,一面是丘陵。去往县城,要么从陆路绕行近1小时车程,要么从水路换乘交通工具。交通运输通道不畅,导致外面的产业引不进来,里面的产品运不出去,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周家村所辖3个自然村分布散而偏,交通设施建设差距较大,除老村村内所有道路基本完成硬化外,其他2个自然村未实现村内水泥路全覆盖。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规划多建设少,农村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灌溉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发展。

二是收入来源狭窄,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后劲不足,第三产业严重缺乏,村民除传统的种养和外出务工,无其他固定收入来源,增收致富渠道有限。村民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或者特长,对外界接触面不宽,对国家方针政策、商品流通信息、最新市场行情知之甚少,长期从事习惯性和盲目性生产,脱贫发展办法不多。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没有形成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带动能力不强。全村面积小、耕地少,产业结构单一,种养业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缺乏精深加工,未形成产业链,发展无资金,生产无技术,产品无档次,流通无信息。

三是青壮劳力流失,人口素质整体偏低。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一半的年轻人初中毕业便外出务工,导致大量人口外流,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残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大多没有专业特长,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普遍不高且开销大,一年到头积攒不多。全村无教学点,小孩上学要到乡里的中心学校,导致外出陪读的多,无形增加了就学成本。全村大学生数量偏少,高考录取率不到50%,且多为二本以下高校,录取到一本高校的基本没有。

四是返贫现象频发,脱贫障碍依然较多。在已脱贫的人口中,富裕人口相对较少,收入单一,因灾、因病、因残返贫现象频繁发生。现有贫困户主要是孤寡病残,有的已经丧失劳动能力,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只能依赖政府低保救济;有的虽然有正常劳动能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脱贫积极性大打折扣,有心无力。在危旧房改造上,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但大都属于贫困户,虽有建房意愿,资金缺口较大,难于享受到政策红利。在长期贫困的状态下,贫困户思维方式保守,容易满足现状,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自主意识还不强。

三、周家村脱贫致富有利条件分析

通过进村入户和横向比照,周家村也存在许多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脱贫致富前景广阔。尤其是近年来,周家村抢抓扶贫开发新机遇,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创新扶贫思路,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贫困率由2012年的12.9%下降到2015年的7.9%。周家村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有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生态好,旅游资源丰富。周家村自然生态好,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口中的“小南海”飘里山在湖中与其相望,造就了青山与绿水相映成趣的景致。飘里山常年绿荫葱葱,栖息着近十种鸟类,它们嬉戏追逐,长空翔舞,昂天鸣唱,不绝于耳。村内处处栽着樟树,望眼看去好似村在林中。这些樟树有些年头,颇有古道之风,有的一两百年树龄,最大的有五六百年,都得到了周家村的有效保护。村里有近1000亩连片的农田,适宜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林下资源的开发,加之具有一定的休闲旅游、种植、养殖基础,休闲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潜力较大。村里还建造有“滴水观音像”“凤凰雕像”“逸怡园”等景点,提出了“打造最具乡愁村庄”的发展思路。在全省百个“最具乡愁”村庄评选活动投票中排名第9。

二是文化古,村风民风良好。周家村世代以渔为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渔俗文化,传承至今。村里文化气息浓厚,成立了渔俗文化歌舞队、业余赣剧团、舞龙队、龙舟队和腰鼓队等文化团体,可以向民众和游客展现周家历史文化和乡土特色。村里留有一座周处庙,是村民缅怀先祖周处除三害事迹的地方,世代教育村民明礼自省、与人为善的朴素为人处事之道。周家村的村风民风文明淳朴,村民环保意识强,自发对村庄定期清扫、处理生活垃圾,保持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三是思想齐,脱贫愿望强烈。周家村461户有440多户姓周,家族之间非常团结。经长期困难生活的磨练,村民为改善和摆脱当期贫困现状、努力发家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全村一盘棋的思想深入人心,村民公益事业心强,凭借在外务工创业获得的收入,都愿意为建设美好家园出资出力。村民对周家村的发展有信心,支持村干部的干事创业行为,在村庄规划、环境卫生、湖水保护等方面,都能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比如,有村民投入10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一处景点“滴水观音像”。

四是班子强,干事创业热情。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办事公道正派,对全村发展思路清晰;村支书属于回村的“能人”,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具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在调研中,村班子面对调研组提出的各个期望目标,说了多达10多次有信心。村里还组建了转产创业、外出务工、民事代办、纠纷调解、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六个党员服务团队,将联系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近年来,周家村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示范村居”,省“妇女儿童之家示范村”,市“巾帼示范村”“优美新村”“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四、周家村精准脱贫对策建议

周家村的贫困现状,只是鄱阳县乃至全省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面对这样的贫困村、这一些贫困群体,怎么去帮,怎么去扶,怎么让他们脱贫,怎么让他们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需要深入调研,深入思考。推进扶贫开发,帮助脱贫致富,不是简单的兜底供养,也不是单纯的给钱给物给政策,而是要找准根子,精准施策,根据周家村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制定脱贫攻坚对策。

(一)实施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之战。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打好脱贫攻坚之战,需要精准施策,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一要摸清贫困家底。进一步摸清30户、118个贫困人口情况,按致贫原因和发展潜力作进一步细分,逐户研究采取针对性扶持措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要聚焦特困人口。强化特困人口托底保障,全力抓好保障性、兜底性扶贫,对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条件的无力脱贫特困群众,及时给予保障性、兜底性扶贫,保证他们基本生活条件,做到“不让一户贫困,不让一人掉队”。三要解决现实问题。重点抓好现有的需要改造的48户危旧房,把移民搬迁、危旧房改造等有关政策捆绑起来,筹集改造资金,建设美好家园,做到“不让一户农户居住在危旧房里奔小康”。

(二)加大旅游开发,打造最具乡愁村庄。旅游扶贫是一条投入相对较少、回收较快、返贫率低、成效较高的扶贫之路。要结合周家村提出的“融入鄱阳湖旅游开发大局,建设山水乐居秀美周家,打造‘最具乡愁村庄’旅游名片”的发展思路,逐步打造一批特色的渔家乐、农家宾馆及鄱阳湖水产品品牌,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一要规划引领。主动对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周家村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以乡村旅游为支撑,以农家乐为基础,以渔俗文化为特色的周家村旅游体系,从整体上提升旅游品质,增强发展后劲。二要文化搭台。加快修建戏曲大观园及其配套项目,搭建饶河戏、赣剧的表演舞台;规划重修周处神庙,向游客宣传“周处斩蛟龙”的传奇故事。融合戏剧表演、传统历史文化、特色渔俗文化展示等载体,使周家村成为一个让游客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的休闲景点。三要特色唱戏。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自然生态、民俗文化、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打造周家村旅游的品牌、特色和新亮点。规划开发渔俗文化体验项目,建设渔俗文化体验馆,内设渔船、鱼网、渔具等工具,让游客体验捕鱼、钓鱼的乐趣,品味劳动果实。

(三)强化产业带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没有产业支撑,贫困户就难于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也难于持续。产业扶贫应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扶、扎实扶。一要坚持政府推动。抓好规划布局,建设示范基地,引进优良品种,落实帮扶资金,引导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进一步集成政策,采取以奖代补、信贷扶持、科技服务、电商扶贫等方式,选择1-2个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二要坚持企业带动。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建设村民参与的光伏发电站。引进和培育几家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引周边农户入股,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奖励贫困户流转承包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种养。三要坚持抱团联动。发挥种养能人作用,带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参加,形成抱团效益,降低市场风险。积极完善“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托周家村山林和池塘优势,大力发展油茶、水产、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力入股,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通过合作社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四)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要鼓励引导贫困户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突出抓好劳务扶贫和教育扶贫,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和增收本领,既摘“穷帽”,更拔“贫根”。一要着力扶技术,增强脱贫信心。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群众,分类制定和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能掌握1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为脱贫致富提供最根本的保证、最持久的支撑。二要着力扶就业,增加脱贫收入。逐家了解富裕劳动力情况,建立精准就业扶贫台账,完善贫困群众就业服务平台,开辟贫困群众就业绿色通道,引导鼓励企业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力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三要着力扶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尽快恢复周家村小学,可先实行“中心小学+教学点”模式,保障小学三年级以下孩子就近入学,保障贫困户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扬读书光荣、读书可以脱贫致富,合理引导村民重视教育,营造重视读书、重视教育的氛围。统筹社会力量,开展捐资助学,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读得起书、毕得了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周家村脱贫攻坚目标步骤

根据调研的脱贫攻坚建议对策,我们与周家村商量确定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书和时间表。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为:2016年,全村农业总产值翻一番,全部贫困户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贫困村民人均收入达4000元。具体而言,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产业发展。主要有:在水产养殖方面,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规模养殖户10-20户。计划组建周家水产养殖合社,预计投资200万元以上,养殖的水产品加工销售给游客,并包含垂钓等项目。力争通过以贫困户劳动力入股和自主创业的方式,帮助10户贫困户脱贫。在休闲农业方面,取招商引资的形式,通过承包或合作经营周家村连片荒地,进行休闲、观光、垂钓、采摘开发,探索开展休闲观光体验式农业。计划成立鄱阳县鼎润农林专业合作社,预计总投资2600万元,建设1000O的榨油厂、500亩的采摘园、230亩的钓鱼塘和发展游客留宿经济的休闲运动山庄等。其中,采摘园2016年计划建设200亩,2017年计划建设200亩,2018年计划建设100亩。力争以劳动力入股和扶贫入股的方式,帮助20户贫困户脱贫。另外,在现有的渔家乐餐厅、水上旅游饭店基础上,鼓励农户开设农家乐及旅游宾馆。力争以自主创业的方式,帮助5户贫困户脱贫。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开展村庄整治,主要是在渡口和新村2个自然村进行村内道路、危房改造、改水改厕、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等建设。2016年,在渡口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300米,建设下水道1300米,新建休闲活动中心;2017年,在新村修建前后环村路1100米,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并在渡口村建设一处观鸟台。建设环湖公路,形成环内珠湖示范带。2016年,完成莲花洲至渡口村道路2100米,老村至莲花洲护坡1150米,并修建老村和渡口2个码头;2017年完成石咀至沿湖路600米,并对环湖路绿化、亮化。建设戏曲大观园,搭建饶河戏、赣剧的表演舞台。2016年,完成大观园主体工程征地及建设,完成通大观园道路硬化500米,大观园至老村平台80米,护坡50米,并建设旅游商铺15间。

三是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有:建设休闲活动场所,在渡口和新村新建休闲活动中心,添置健身器材。重新开设村级小学,引进优质师资队伍,采取接送教师的方式,不让学生奔波,使学生就近上学。开展节日慰问走访,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党员、群众的关心,每年春节前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结合“连心”工程,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助实现“微心愿”。关心关爱特困群体,帮助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