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和微创全瓷修复中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和微创全瓷修复中在前牙缺陷美学修复中的效果对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微创两种全瓷修复中在美学缺陷前牙修复中的成功率和美学效果。方法:选择64例前牙美学缺陷的80例患牙,分别行传统全瓷修复(传统组)和微创全瓷修复(微创组),各32例(40颗)。采用视觉模拟评(VAS)评分评价各组的美学修复满意度,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USPHS)评价各组的优秀率,比较两组修复6、12、24个月的成功率。结果:微创修复组修复后各前牙缺陷美学VAS满意度总评分均达到(9.39±0.37)分,显著高于传统组评分(P

[关键词]微创;全瓷修复;前牙缺陷;美学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3-1431-04

本研究分别采用传统和微创两种全瓷修复技术对64例(80颗)美学缺陷前牙进行修复,比较其修复效果,以期为前牙缺陷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月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前牙美学缺陷患者64例(80颗),所有患牙均为前牙,且出现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等前牙缺陷,患者均有美学修复要求。病例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19~58岁,平均(35.76±4.34)岁,80例患牙中牙间隙16例、切端缺损13例、畸形过小牙18例、牙体表面缺损14例、牙着色或变色19例。根据修复方法将病例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及患牙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见表1)。

1.2修复方法:两组治疗前均对患牙进行检查,利用X线片了解患齿的缺陷原因、基牙牙髓活力等情况,对牙患牙龈和牙周炎症进行治疗。传统全瓷修复基牙预备,切端、唇面和舌面分别磨除2.5 mm、1.5mm和1.5mm,唇面颈缘预备至牙龈下0.5mm处,与唇舌侧均匀的1mm直角肩台,细粒度金刚砂车针精修预备体,圆钝线角,消除倒凹,磨除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条件适当增减。采用Aquasil硅橡胶两次印模取模,放置24h后用超硬石膏灌制模型。制作暂时修复体,试戴和矫正颜色,最后采用美国3M Relyx Veneer树脂粘接剂粘结,粘结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磨改修整。具体参照杨坚等文献中采用的方法[1]。微创全瓷修复组基牙预备,切端、唇面分别磨除1.5 mm、0.6mm,唇面颈缘预备位于龈下0.5mm处,边缘光滑连续,邻面预备至邻接区唇侧。肩台呈直角,宽0.5mm,边界预备成形后,对其边缘抛光,用金刚砂条分开邻面较紧接触。排龈,硅橡胶取模,灌长石质全瓷材料制模型,比色,口内试戴,美国3M Relyx Veneer树脂粘结剂粘结。具体参照刘峰等文献中采用的方法[2]。

1.3观察指标及标准:修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VAS)评分评价各组的修复后6个月美学满意度,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正标准(USPHS)评价各组修复12个月后的优秀率,比较两组修复后24个月的成功率。VAS美学修复满意度评分标准参照Gresningt[3]文献,分值在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USPHS标准从修复体颜色、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5个参数进行评价,分为A、B、C 3个级别,质量越好级别越高。具体标准参照欧祥林[4]文献中公布的标准。修复成功率参照美国加州牙科协会(CDA)制定的全瓷修复临床评定标准[5]。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后VAS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修复后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等VAS评分满意度均达到8.7分以上,微创修复组修复后各前牙缺陷美学满意度VAS评分均达到9.0分以上,其中牙间隙、切端缺损和总满意度评分分别达到(9.35±0.38)分、(9.02±0.52)分和(9.39±0.37)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评分(P0.05)。

2.2两组修复后12个月后修复体USPHS评级比较:两组修复后12个月修复体的颜色、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5个参数USPHS评级A级比例均在90%以上,其中微创组颜色、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5个参数USPHS评级A级比例分别达到97.50%,100.00%、97.50%、97.50%和100.00%,与传统组比较,两组间差异除颜色未达到显著外(P>0.05),其余均达到显著差异(P

2.3两组修复后24个月后成功率比较:微创组修复24个月后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缺陷修复成功率分别达到88.89%,85.71%、87.5%、77.77%和85.71%,其中牙间隙、切端缺损和畸形过小牙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修复组(P0.05)。

3 讨论

前牙由于其处位置常会出现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等前牙缺陷[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美观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尤其是能够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美容改善[7]。瓷贴面是采用粘结技术,在保存活髓、少磨牙的情况下,用瓷修复材料粘结覆盖美学缺陷牙体表面,以恢复牙体的正常形态和改善其色泽的一种美学修复技术[8]。

贴面主要分为3类:纳米树脂贴面、硬质树脂贴面和瓷贴面,而全瓷贴面,磨切牙体组织的量相对于瓷冠大大减少,一般要少50%以上,从而最大限度保留牙体组织,而且没有金属基底冠,颜色更加自然、逼真。全瓷贴面具有极好的透光性,牙体预备时可以平齐牙龈,这样有利于保护牙龈及制取印模和粘接瓷片。与牙龈相衔接的区域也仅在唇侧,对牙龈的刺激更小。不会有金属烤瓷牙的金属离子导致的牙龈变色。烤瓷冠的硬度大于牙釉质,可造成对颌牙的磨损;而瓷贴面的硬度稍低于牙釉质,可以有效保护对颌牙等诸多优点。因此,全瓷贴面已逐渐成为前牙美容修复的首选方案。邓向东等[9]研究发现瓷贴面的美观效果A级成功率高于85%。Yilmaz等[10]研究认为全瓷贴面修复美学缺陷前牙牙体预备量较传统牙冠修复明显减少。本研究显示两组修复后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等VAS评分满意度均达到8.7分以上,修复后12个月修复体的颜色、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5个参数USPHS评级A级比例均在90%以上,2年修复成功率均达到70.0%以上,表明全瓷贴面修复技术可为改善前牙美学缺陷患者的美学效果,并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这与邓向东等和Yilmaz等研究结果一致。

传统全瓷贴面修复虽然较全冠修复修复体大大少,较好地保护了健康牙体组织,但全瓷贴面修复基牙的唇面的预备仍需0.5~0.8mm厚度的预备,因此釉质层仍可遭到一定破坏。微创全瓷贴面是在传统全瓷贴面修复修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新的前牙贴面缺陷美学修复技术,其采用长石质全瓷材料制作修复体,应用粘接技术完成修复,其牙体预备量少于传统瓷贴面。可进一步减少对牙体硬组织的磨除,减小治疗带给患者的损伤,符合修复治疗的生物性原则[11]。刘峰等[2]研究发现采用微创修复技术美学效果的VAS满意度评分为(9.2±0.4)分,达到非常满意水平,修复后6、12、24个月成功率分别为100%、98%和9l%,显著高于传统全瓷贴面修复。本研究发现微创修复后美学VAS满意度总评分达到(9.39±0.37)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形态、边缘着色、密合度和继发龋4个参数USPHS评级A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复24个月后牙间隙、切端缺损、畸形过小牙、牙体表面缺损、牙着色或变色缺陷修复成功率分别达到88.89%、85.71%、87.5%、77.77%和85.71%,其中牙间隙、切端缺损和畸形过小牙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修复组,这表明微创美学修复效果确实优于传统全瓷贴面修复,这与刘峰等研究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微创全瓷修复前牙缺陷,美容效果好,修复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综合效果优于传统全瓷修复。

[参考文献]

[1]杨坚,冯海兰,魏秀霞,等.Cerec 3D全瓷冠在前牙修复中的美学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2):845-847.

[2]刘峰,师晓蕊,李祎,等.微创全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10):614-617.

[3]Gresningt M,Ozcan M.Esthetic rehabilitation of anterior teeth with porcelain laminates and sectional veneers[J].J Can Dent Assoc,2011,77(11):143.

[4]欧祥林,张雅蓉,樊弘毅,等.全瓷修复体应用于成人前牙轻度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5):586-589.

[5]赵三军,陈明.全瓷贴面临床规范化修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137-140.

[6]刘延峰,刘建,施存山.两种瓷冠用于前牙修复的疗效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84.

[7]黄翠,杜习金.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及对策[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1):1-3.

[8]Della BA,Barrett AA,Rosa V,et al.Visual and instrumental agreement in dental shade selection:Three distinct observer population and shade matching protocols[J].Dent Mater, 2010,25(2):276-281.

[9]邓向东,关达荣,符镇南,等.两种瓷贴面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z1):45-46.

[10]Yilmaz B,Karaagaclioglu L.In vitro evaluation of color replication of metal cermic specimens using visual and instruments color determinations[J].J Prosthet Dent,2011,105(1): 21-27.

[收稿日期]2013-04-29 [修回日期]201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