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聋校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聋校语文课堂提问策略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堂提问是重视了,也体现了一些教育观的转变,但有部分老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无效提问,影响了教育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改进。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方法指导、具有普遍性的提问,才能使聋生达到勤学、好学、乐学的目标。

关键词:聋校 语文 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普通学校是这样,聋哑学校也是如此。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聋校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聋生开启心灵,诱发思考,开发智能,进行缺陷补偿。

那么,怎样巧妙设置问题进行有效性提问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在提问内容上,要讲究“三性”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思考研究,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和目的及聋生的实际情况等,整体设计出课堂中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范围不要太宽,避免聋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跟教学设计的问题搭不上边。如第十二册《春蚕》一课,主要是赞颂母亲勤劳、慈祥的崇高品德,表达“我”对母亲的崇敬、怀念之情。设计问题时,就要从母亲的角度出发,引导聋生理解母亲养蚕的目的,体会母亲养蚕的辛劳。如果设计问题纠缠于蚕的成长过程和怎样喂养春蚕,就偏离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把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教成常识性课文了。

2.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不表现在对聋生的引导上,要适合聋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往往不是聋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如:第九册《我们也要当红军》的课后题“为什么答应了两个孩子要当红军的要求?”考虑到聋生对领导的红军队伍是做什么的不够了解,回答起来比较难,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采用迂回式战术慢慢接近主题,首先我启发学生:“领导的红军队伍是做什么的?两个孩子是什么人的孩子?”再问:“为什么答应了两个孩子要当红军的要求?”这样,通过启发式提问的铺路搭桥,分散难点,聋生便能轻松完整地作出答。

3.趣味性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人们把兴趣说成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的欢乐。如:教学第五册《老山羊请客》,在引题中我问学生:“你见过哪几种动物?你知道的这些动物爱吃什么吗?老山羊请了哪些客人?老山羊请客人吃了什么?客人喜欢吃吗?这样别开生面的提问,让聋生感到新鲜有趣,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深入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注意力也就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

二、在提问策略上,要强调“三多”

1.多在重点内容上提问

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往往能引起聋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如:第十二册《曼谷的小象》主要通过小象拉陷在泥里的车和冲冼车身来说明阿玲指挥有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文章的四、五、六、七自然段是重点。教这几段时,可抓住几个动词来设计问题:①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的?②小象是怎样做的?③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④阿玲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议论,聋生不仅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2.多在内容矛盾处提问

提问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因此,如能抓住课文中似是而非的矛盾现象挑起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带领聋生进入矛盾世界,可以促使聋生开动脑筋,激发聋生思维。如教第十三册《科利亚的木匣》第二段时,我让学生读课文后思考:①妈妈埋木匣时走了几步?挖木匣时走了同样的步数,有没有挖到木匣?②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几步?挖木匣时走了同样的步数,有没有挖到木匣?学生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会产生一个矛盾,就是妈妈走同样的步数能挖到木匣,而科利亚却没有呢?这种矛盾的产生会激发积极思考,然后懂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五岁,走的十步小,挖木匣时有九岁,步子大了一倍,如果同样走十步当然找不到四年前的记号,所以也就挖不到木匣了。最后,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末尾的科利亚讲的话:“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吗?”学生因为也和科利亚一样经历了“疑问――思考――解疑”的过程,所以对科利亚悟出的道理也就轻而易举的懂了,进而理清了课文的基本脉络“埋木匣――挖木匣――悟出道理”。

3.多在文句含蓄处提问

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我们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枝末节处设问提问,启发学生探微发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第十五册《落花生》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也很富有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我针对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提出“要像花生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像花生?”、“怎样才能像花生?”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搞懂了,领悟做人的哲理这一问题也说迎刃而解。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聋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活聋生的思维,引领聋生在学习的王国里遨游;有效的提问,需要我们聋校语文教师做有心人,平时的教学中,充分了解聋生,研究教材,巧设问题,克服无目的的、支离破碎的“满堂问”,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聋生能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凤莲.聋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冷思考 [J].现代特殊教育,2003(1):18C19.

[2]杜秀花 鞠宝德.课堂提问的十点建议[J]. 特殊教育,2003(6):30C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