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小影片的生存空间是大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影片的生存空间是大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艺》:你对内地的电影发展怎么看?

吴思远:我一直在推动两地的合拍片,努力做点有价值的事情。电影人要多拍点让观众觉得还不错的本土片子。台湾市场当年就走了歪路。现在对美国电影开放有一定限制是对的,但要逐步开放,因为进口影片不能永远停留在20部。对待对本国的电影市场,要像养小孩子一样――保护他,但当他慢慢长大,要适当放手,他才不会走出去后像个一样受别人欺负。有竞争市场才能进步,慢慢开放才能和国际接轨……

有些管理者说自己从来不看电影,但提起电影就骂,我很生气,一个不看电影的人竟然批评电影?这对产业而言很危险。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有点中央集权的味道,大公司、演员,审查机关等等都在北京――还好审批权从7月1日开始下到地方了,这是好事,希望能被严格执行――什么事情都要去北京,很辛苦,其他很多大城市一个大导演也没有,也没有一线明星,应该保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才对。

《综艺》:有人说现在电影市场泡沫很大,你觉得呢?

吴思远:确实存在市场泡沫。上次电影局的一位领导跟我聊电影存在哪些问题,我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大片越来越好,但中小型电影没有生存空间

国内目前有36家院线,一个大片子出来,全国都在放映这一个。大片可以占据市场70%-80%的放映空间,这样本来票房能达到1亿元就差不多了的片子自然就可以做到4亿元,但问题是如此一来中小型电影就只能得到2~3场的放映场次,影院通常答应每天3场,可能到最后一天一场都不到――这是非常严竣的状况,这况导致大家一窝蜂拍大片,投资越大越好,配角也要找大腕,最好是“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张曼玉……”你看《十月围城》就很明显。

我不止一次提出,要在大城市建艺术片影院。因为很多知识分子也想看德国片、法国片,不是非得看美国片;要分散进片权,逐渐打破垄断――将来肯定会有很多美国片子涌进来,如果有艺术影院的话,更多片子就有机会了。久而久之,多元化的市场也就慢慢形成了。

目前我没有进口权,所以没法开设艺术影院,将来如果可能,我想在北京、上海、广州各开一家。

《综艺》:当初是什么因素触动你来内地办影院?

吴思远:那是9年前的事情了。其时我到内地参加各种活动时,极少会去影院看电影,但电影节上总是会放电影。一次在电影节上看电影,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这种环境怎么可以吸引观众――座椅很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银幕质量不高。我当时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办电影院。

《综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制作性公司都在发力终端建设,比如橙天、华谊,江志强的百老汇也进入了内地。就未来的市场竞争而言,行业里的大公司一定要拥有终端吗?单纯拍电影和投建影院,哪个生意更好做些?

吴思远:未必是必需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我是比较幸运,刚好一脚跨两船。

内地的市场很大,非常有吸引力,谁也不能视而不见。比如《投名状》《赤壁》等合拍大片,在香港卖得再火,也不过是几千万的票房,但在内地动不动就是几亿,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以前在香港投资一部1500万元的片子,压力很大,现在根本不用担心,一是可以在内地找到部分投资,二是内地这么大的市场简直就是一颗定心丸。

说到赚钱,两者都不容易。但电影人建设电影院,肯定比行业以外的人更有经营优势。

现在国内的电影院数量还不够多,如果全国票房空间要达到100亿的话,影院数量还需要增加――银幕数希望能到10000块。

《综艺》:UME影院按不同地区加盟了当地院线,采取这种模式是出于什么考虑?今后是否考虑成立独立的UME院线?

吴思远:是的,我们加盟了很多当地院线――在上海是联合院线,在重庆是中影南方新干线,在北京是中影星美院线。我们和院线的合作都很愉快。将来发展到一定规模,会考虑成立独立院线,但目前不会。

《综艺》:接下来有什么新计划?

吴思远:我有三个愿望:电影院经营得更好一点,把名声做得更响一点;拍两部喜欢的电影,不一定是大投资的,只要是我喜欢的调调和故事就可以;培养一些新的演员和导演。

电影是个很有趣的行业,影响力也很大。国内电影去年62亿元的产值,虽然按绝对值比还不如房地产商盖一栋房子,但电影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电影对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也已今非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