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间收藏一二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明清瓷器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要数彩瓷的发展。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坯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釉,后入窑烧炼的是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用炉火烘烧而成的是釉上彩。此时景德镇瓷器一统天下,缤纷艳丽的彩瓷逐渐替代了如冰似玉的青瓷,成为瓷品主流;青花瓷新品迭出,釉里红进一步成熟;五彩、斗彩、珐琅彩及特种工艺瓷争奇斗艳,使明清瓷器的装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同时,色彩亮丽、釉汁匀净的颜色釉瓷器,在美轮美奂的彩瓷世界中,别具神韵,耐人寻味。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这一时期制瓷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陶车旋刀旋坯,并开始运用吹釉技术,瓷器的质量与数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日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永乐、宣德朝青花瓷的区别
由于元末明初连年战争,百废待兴,制瓷业萧条,洪武瓷传世很少。但随着经济的恢复,永乐、宣德两朝,形成了明代瓷器制作上的第一个高峰。宣德朝的青花瓷和永乐朝的差别不大,有“永宣不分”的说法。但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发现后,这个难点已基本解决。二者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第一,从款识看,永乐青花仅见压杯一种四字篆款,其他均无款识;宣德青花多有款,常见者为六字楷书款。第二,永乐胎体轻巧,纹饰粗放。同一种造型,永乐轻、宣德重。第三,永乐轻、宣德重。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宣德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冲发等数种姿态。永乐凤纹较少,宣德则凤纹多见,或龙凤并用,或凤纹与蕃莲、云纹相配。第四,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立体造型接痕修整细致,不像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则少有接痕。永乐大盘底足多砂底,亦修整得十分细腻,仅泛出小块的铁红斑,一般器物以釉底为主,釉底白釉匀争,釉薄处泛黄,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一部分底釉开有细片纹。宣德亦如此,但砂底比永乐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二、古砚台
砚台为研墨的工具,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砚台主要由石、泥、玉、瓷、紫砂等材质制成,其中石砚最为常见。据考,西晋期间的砚台,多为青瓷砚,端砚出现于唐代。宋元明清以端砚和歙砚为主,清代还有少量的玉砚和紫砂砚。砚台的实用价值一直延续至今。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了各种材质和各类款式的古砚,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质,古砚已成为当今收藏家热衷搜集和把玩的收藏品之一。
绝大多数砚台为石砚。石砚的种类较多,有端砚、歙砚和澄泥砚等。其中端砚和歙砚为上品,宋代的文人雅士喜端砚和歙砚。端砚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一带。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和江西婺源,其特点是:质地细腻、光滑、高密度,受气即可凝聚成水,极适宜研墨;上佳的砚石中可见“金丝”、“银丝”及各种“眼”,如在巧妙的构思和雕刻下,更显神韵。
不同年代的砚台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一般来说,宋明的砚台造型较简单,显得朴实端庄;清代砚台的特点是:图案繁复且精细,多反映吉祥的寓意,如福自天来,喜从天降、双龙戏珠等字样和灵芝 、荷叶、蟾鱼等图案,砚侧往往留有刻款和诗文。
古砚按其珍贵程度,收藏价值相差很大,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市场上的一些仿制品大多石质密度低,制作粗糙,但对于一个初涉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往往真假难辨,容易走眼。(本版古砚为傅翔收藏)
三、田黄石
寿山石为福州“三宝”(寿山石、脱胎漆、牛角梳)之首,因主要产于福州市寿山乡而得名。寿山石形成于2.3亿至7000万年前,南朝始被开采,现已涌现出200多个品种,较稀有的两个品种为田黄石和芙蓉石,一直享有“石帝”、“石后”之誉。如今寿山石已被评为国石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石市场逐渐活跃,寿山石行情不断看涨,价格一路攀高。寿山石已成为福州的一大产业,仅从业人员便达五六万人,市场交易更是难以统计。
田黄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故田黄石的价格涨势迅猛。
据专家介绍,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温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黄田、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