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意”的“无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意”的“无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有意”的“无意”是艺术活动的应然状态。本文认为,“无意”也是美术教学的理想状态,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认为它具有如下美感:无中生有,拓展想象空间;计白当黑,点燃教育力量;偶然之必然,蕴含教育本真;突破与重构,激发人生感悟;无心之有意,获取心灵共鸣。

【关键词】“有意” “无意” 形态 策略 美感

“无意”是艺术活动的应然之态,美术课堂也应如此。但是,我们的教学常常束缚于简单的工具、机械的行为、固定的意识、不变的流程。

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又会发现,有时教师没有太多的说教,学生的作业反而更加精彩;没有固定的预设,临时的生成反而更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太多的课件,一支粉笔倒能使课堂流光溢彩……那么是否只要“无意”就能画好画呢?显然这是荒谬的。“无意”的精彩钟情于“有意”的人,刹那的奔放源自深厚的积蓄。任何无意的杰作,必然出自有意的磨砺。

(一)

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运用有意的“无意”呢?

畅意,多些空间,少些阻碍。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儿童身上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会指导儿童的创造行为。的确,有时候成人太多的指导,会让儿童少了表现的欲望和创作的兴趣。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画的。这样才能让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审美空间内,通过自由的活动获得尽快的成长。

合意,汇合众意,自出心裁。教学推进的过程就是一个意识流动的过程,师生在每一个教学时段都要面对崭新的意识。而这需要教师化“堵”为“导”,开源拓流,让学生在新的思维中不断接纳与认同,感受到自己意识之外的新鲜与神奇,迎接一次次意外的挑战。

破意,教学的奥秘在于创新。艺术(美术)活动的本质就是创新,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妨打破固有的经验,用崭新的充满危机的情境挑战自己的未知能力,迎来教学的新体验;也不妨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让学生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样才真正具有艺术特性,符合美术教学的本质。

忘意,领略不教之教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为了找到通往少年心灵的路径,就应当找到兴趣的共同点,就应当在接触少年的心灵时不让他感觉到您打算教育他。”有时不教之教更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有意地运用这种“无意”,能够让美术课堂拥有一份别样的精彩。

1.无中生有,让意外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

贺天健在《贺天健画山水自述》一书中介绍过自己的一种绘画训练方法:在墙上贴一张白纸,长久地注视它,一直到“看到”所要画的山水的气韵、形质和色彩时才落笔。开始的时候,十天半月才能“看”到一张画,后来一天半日就能看到自己心仪的图像。这样“看”到的图像能让贺老作画时一气呵成,心无所滞,所画的山水也风神凌然,神完气足,常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似又不似的高妙境界。试想,假如贺老看的是真山真水,可能无法画出这些妙道天成的作品来。

美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仅仅局限在书本和学生的经验中,关注“此在”的林林总总中,而不跳出课堂,从更为广大的“无”中汲取营养,是没有办法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的。例如我在《分分合合》一课中,从三个方面进行拓展:用哲学思想拓展美术领域,用无意创作拓展有意创作,用群体创作拓展个体创作。课上,我先让学生用随意剪、随手拼的方式让他们在无意识的制作中发现和创造,随时体验到意外的惊喜。接下来,我让学生对这些无意识的经验,进行有意识的归纳和整理,从而随心所欲地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形象来。然后,我把学生所有的作品贴在明胶片上,围成一个宫灯,并点亮它。顿时,原本平淡的作品在光线的穿引下,形成了一个整体,染上了斑斓的色彩。学生发现了之前没有发现的美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声——他们在熟视无睹的作品中产生了意外的惊喜。我就是这样把课堂放到了一张“白纸”中。无中生有,才能拓展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

2.计白当黑,让意外点燃教育的力量。

我在上《山水画》一课时,发现这节课容量比较多,无法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画出满意的作品来,于是分两课时完成作业。第一课时我着重技法训练,让学生掌握山石、树木和流水的画法。第二课时我将学生在前一课时的作业裱在一张纸板上,给学生讲解远景的画法,并让学生当场演示,我当场点评。随后我用5分钟的时间演示了一幅山水画作品。接着让学生用20分钟时间,将前一课学习的内容组合起来,表现一幅题为《家乡》的图画。这20分钟对于听课者而言无疑是一片“空白”,但是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却是必需的。学生的心情能够随之平静下来,消化新授的知识,对上一课的内容进行重组和创造,对随时出现意外的画面效果进行处理……20分钟时间下来,每位学生都完成了作业,而且效果非常出色,无论在题材、方法、构图上,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课堂中很大一部分是空白——听课老师听不到内容。但是课堂很安静,孩子很悠闲——国画创作理应如此。一些听课老师说,在公开课上这样“留白”很大胆,也很有震撼力。

3.偶然之必然,意外中蕴含着教育的必然。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偶然,我们也能够在这些偶然中读出很多的意义来,但是唯有用必然的眼光,才能使这种偶然具有意义。在人美版第十册《让色彩动起来》这一课中,最困难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色彩的运动,这是一种直感,需要学生的瞬间印象,如果反复观察分析,这种运动的感觉可能会消失。该怎么设计导入环节呢?我出示了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让学生说说对这幅画中的色彩有什么感受。这时有一位学生说,他感觉到河流好像变成道路,道路变得像河流,向远方伸展。这样的回答让很多同学听得云里雾里,我也一时没有听懂,怎样从他的感受中发现画面的运动呢?突然,我找到了。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大胆而脱俗的想象,说这位同学说得最多的是“变得”两个字,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画面给人以一种运动感。”学生不约而同地说。然后,当我揭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时,大家都接受了这种比较抽象的观点。

4.突破与重构,意外敲响人生的感悟。

齐白石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的学习只有突破固有的经验,才能达到更为高远的艺术境界。

记得在一节欣赏课上,我让大家观看悉尼歌剧院的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同学的答案中规中矩。这时,一位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他说:“我好像听到了歌唱的声音。”我一脸疑惑,同学们也发出了嘘声。这位同学脸涨得通红,却又无从辩解。忽然我想起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逐渐变化的连音符号,组成了悉尼歌剧院的外形,让同学们试唱一下。碧海蓝天,白帆倒影,三个逐渐变强的音符,会产生一种怎样的音响呢?没有暗示,没有相约,突然《欢乐颂》在教室里回响起来,由轻到响,由犹豫到高昂。大家仿佛都陶醉在声音和形象铸造的艺术宫殿里。我由衷地感叹:“你能从建筑中看到声音,你有一双了不起的眼睛。”同学们眼中流露出敬佩的神色,这名学生也满脸得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美的价值,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更出人意料的是,六年后,这位在乡镇中学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学生选择了报考美术学院,就是因为我对他说的一句话:“你的艺术感觉很敏锐。”他在这次突破中找到了自信。谁说这种意外不是叩响他人生的一次际遇呢?

5.无心之有意,意外获取心灵的共鸣。

电影《功夫熊猫》中有一个片段很有启发意义,师傅对熊猫阿宝说:“发现当你一心一意学武时,反而学不好。”最后师傅通过抢包子训练提高了阿宝的武术水平。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些无意识、下意识行为,更能够获得孩子心灵的共鸣,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种无心之教,无心之学,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卡通——动起来的漫画》一课中,最后展示的环节就采用看漫画的方式,把学生的作业装订起来,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并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课堂放松下来,有的同学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也有的学生鼓起了礼节性的掌声,还有的学生发出一片惊呼声。由于这些作品评价是学生“公认”的,所以作者会更加珍惜这份荣誉,这比老师批个成绩更让他们骄傲。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当我在整理这些“受追捧”的作业时,惊异地发现它们并不是老师最满意的作品,这也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儿童的审美与老师的审美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同时我也了解到,通过一些“无心”的交流,更能获得心灵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种有意的无意,是美术教学的“幽微”领域,有时甚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然而这种有意的“无意”,其中蕴含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却是值得我们追寻、玩味的。

注:本文获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