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之三方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之三方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经济时代下,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法制建设,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正是由于青少年社会角色的特殊性,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识是不断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中,只有在这三方面齐抓共管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意识 ,教育

一、学校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向成年人迈进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生理上会经历很大的变化,在心理上属于尚未成熟的个体,其思想意识正处于形成发展时期,由于青少年群体其固有的特殊性,且平时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对其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一)班主任在青少年法制意识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生活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青少年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而其阅历和知识面相对狭窄,两者具有不匹配性。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既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干涉同时又希望被理解的矛盾心理。在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比较信赖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具体管理者,是培养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因素。从具体措施上而言,首先班主任应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展开法制教育工作。班主任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其他与青少年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班主任只有将有关法律了然于胸才能更加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把对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融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其次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普法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向青少年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应充分发挥教学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在法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思想和生活紧密联系事例因材施教,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直观性和可信度,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做违法犯罪之事。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学生共处的时间探讨法律问题,及时处理校园突况并加强案例讲解,使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充分用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班主任在法制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用三位一体相形益障,通过科学引导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

其三班主任平时应举办一些主题活动以彰显出法制教育的特殊性,诸如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材料互相分享,老师总结点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法的氛围中;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栏目,以看故事的形式将法制意识植于心中践于行动;组织学生办法制主题板报形成班级法制栏,将学习法律、培养法制意识寓于班级文化之中等等。

(二)学校要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创造条件

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阵地,是老师和学生强有力的后盾,校方应从多方入手保障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可以组织师资力量结合公安、法院、司法部门援助,把法制教育课列入学校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明确法制教育的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并根据青少年心理成长发育的特点及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适合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法律教材,使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常规化、系统化、持续化。从公安、法院、司法部门中挑选一些业务骨干担任学校的法制教育大使,让他们平常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法制知识竞赛和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看守所、监狱听违法人员现身说法,给青少年更加直接的意识警戒,使其从敬畏法律的心理到言行守法的实际行动中。

二、家庭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关键之点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长必须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对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也同样于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第一课堂的地位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关键之点。

提高家长素质与教育水平是加强家庭法制教育的前提条件,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家长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在当下社会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工作忙任务重,对孩子的教育等于简单的物质奖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引导,或过分溺爱和庇护自己的孩子,或片面追求孩子的文化成绩未能注意到孩子的内心发展动态,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家长应学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平时要洞悉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孩子的不良迹象能及时发现并且及时矫正,对待孩子要理智去爱,爱之要教、教之要严、严之有度。

对青少年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青少年如果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形成一种良性的思维与行事习惯,可以从内因上消除其违法犯罪的动机。在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单单扮演训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还应该扮演示范者的角色,即将自己树立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时刻要将法律铭记于心,自己首先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依法依规做好一些日常细节小问题,诸如绝不饮酒驾驶、寻衅滋事,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为孩子树立一个楷模,才能无形中感染教化他。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力争做到既不盲目溺爱、纵容,也不能歧视和粗暴的体罚,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和追求,跟子女之间建立的一种信任关系,讲究沟通方法,使孩子能逐渐正确认知法律规范并自愿践行。

三、社会援助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的有力保障

青少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其发展具有社会属性,社会环境的法制教育影响着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发展,要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范围更广大,内容也更为丰富,途径与方法也更为灵活。要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社会的援助力量不可忽视。社会援助力量应适应时展潮流,从现实社会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双管齐下,创造良好的学法、懂法、守法的环境。在现实社会环境中,政府可依托各级司法机关成立专门的青少年法律服务部门,明确其地位与职责,对其进行业务监督与管理;加大社区法制宣传力度,印发法制教育小读本,创建社区法制宣传专栏,邀请法务工作者到社区开展青少年法律服务,并与家长、青少年形成良性互动,使法制意识深入人心。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有关部门要净化网络环境,屏蔽不良信息,通过网络加大法制宣传使广大青少年认清犯罪的严重后果,使其明白违法犯罪的成本。法制公益广告是强化青少年法制意识的一大利器,电视的普法栏目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普法途径。这些节目把法律融于社会现实故事中,以故事的形式讲明做什么会违法进而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增加了青少年观看的兴趣,使青少年更深刻的了解法律,从而使法制意识内化于心外化行。

综上所述,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援助三方面入手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把这个有机的整体做好,步步为营创造青少年不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与条件, 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将会不断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