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穿戴式产品存在的问题

回顾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的发展从一个大房间(第一代电子管)到一个小房间(第一代晶体管),再到柜子(第一次使用集成电路)、箱子(第一个PC)、书包(第一个笔记本),最后终于装进了裤兜(智能手机),设备越来越小、且离人体越来越近。根据这个趋势,电子产品应该附着到人体表皮,这就是电子设备的穿戴化。从体表开始,电子产品下一步是进入皮下(例如通过RFID通讯),再下一步是进入人体器官(例如心脏起搏器)。

还有电池问题,这也是穿戴式产品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觉得穿戴式产品要做到能连续工作一周时间,消费者也是希望智能手表能够连续工作7天,但实际上目前智能手表还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工作时间。

与智能手表相比,智能眼镜总体上成熟度要差一些。从现在Google所推出的智能眼镜产品来看,由于屏幕与眼睛的距离太近,影响眼睛的舒适度。再者,智能眼镜更受限于屏幕与电池体积的问题,工作时间也是个大问题。再看看智能手环,目前市场上所推出的产品量已经比较多,总体来看产品比较成熟,功能相对单一,但对用户还是有一定的粘性。有些爱好者比较喜欢,但是敲键盘的时候手腕会不舒服,所以将来的智能手环应该以柔性的为主,或者能做到很薄,薄如蝉翼,最好能够达到没有感觉的程度。

消费者对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

消费者对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首先应该是功能上的需求。功能的需求是最重要的,需要通过功能需求来粘住用户。穿戴式产品比手机更贴身,所以这个产品离我们更近,我们更需要它。据iiMedia对用户需求的调研数据显示,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是比较受欢迎的应用,那么这也是对穿戴式产品粘性最大的应用吗?事实上并不是,用户需要休闲娱乐,那么手机、平板产品更有优势,因此我认为穿戴设备不应该局限于娱乐设备,更应该是身体的呵护设备。

我认为医疗健康是穿戴式产品的精髓,是用户的刚需,尤其是一些中青年,为事业拼搏,却往往容易忽视了自身的健康问题。拥有医疗健康功能的穿戴式产品,能够做到时刻关注个人的生命特征,关注到每一次心跳的波形,一旦身体出现什么不正常的信号都能及时提醒、及时预防,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刚需。然后才是休闲、娱乐功能的需求,还有特殊应用,针对特殊人群有特殊的需要。

首先,在用户医疗健康的需求上,心电图指标是最重要的。从目前来看,利用便携式、穿戴式测量的技术基本成熟。通过心率的测量,当心率指标过缓时,提醒用户让自己兴奋起来,当心率指标显示过高,则提醒用户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运动量,当用户在短时间内心率快速变化,则提醒用户不要太激动,当用户经常出现心率快速变化,则提醒用户做情绪调整。利用设备的测量技术来进行心脏病前期的诊断,能有效防止猝死。

另外,在用户医疗健康的需求上,血氧的检测也很重要。哪些人需要检测血氧呢?如有血管疾病的人、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的人、极限运动及高山缺氧环境的人、长期酗酒人群等。

再者,血压的检测也很重要。肥胖者或是家族有高血压病的都要注意。还有就是血糖的检测,高血糖和低血糖都非常危险。还有体重的测量,有些人想减肥但又不太能控制自己的嘴,那么我建议能不能有一个测量方法,当你每吃一口时设备就能即时提示你体重增加的数值。

还有一些特殊应用,如针对司机的疲劳驾驶、学生学习过累,可提醒他休息,盲人如果通过智能眼镜可以识别红绿灯、障碍物,可以辅助他的行走。对于用户对穿戴式产品在外观需求,我们认为穿戴式产品应该柔性化,因此,手环、手表、眼镜的如果能柔性化就会比较好一点。在价格上我认为699元比较贴近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思路

上文所列举到的种种关于消费者对穿戴式产品的需求,让我们看到这个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但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如功耗、柔性问题、指标测量等等。穿戴式产品是否能做到便携化、穿戴化,最好戴一个智能手表就能全部解决,或者智能眼镜能否挣脱线的束缚等,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首先要解决功耗问题,就必须注重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首先要节流,E-INK屏、Mirasol屏和OLED屏等这些屏幕对于手表来说功耗优势应该可以发挥得比较充分。在OS方面,Google是否会考虑出一个轻量级的安卓,借助于生态链,把生态链优势发挥出来,为穿戴式产品定制一个轻量级的操作系统。

再看下面一些办法,可采用LPDDR2/3;GSM功能我建议不要再加了,穿戴式产品不应该用来打电话,而且GSM的辐射也很大,不适合贴身佩戴;GPU也是,对于穿戴产品这个可以考虑去掉,我觉得GPU是为游戏而生的,如果不玩游戏GPU无多大用处,又因为GPU是耗电最大的模块,这对于用户的体验有所影响;wifi我认为可以有,有wifi还可以传输健康数据;CPU、VPU,sensor要选择低功耗的。在开源方面,考虑到增加电池体积产品体积也会略微变大,因此合理的结构设计很重要,要选择小体积芯片,压缩PCB面积;同时,要选用高密度的电池;还有,可以通过机械能、光能未尝试发电设备。

针对穿戴产品的柔性化问题,屏的厂商包括三星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需要把PCB做成柔性化,PCB变薄以后如果希望焊接比较牢靠,需要芯片要做得非常小。芯片太大焊不上去,容易掉,要把芯片越做越小。电池柔性化,大部分都是电池包,外壳怎么做得漂亮,又有质感,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再来看看心电图是怎么用穿戴式方法进行检测。我这里有一个想法,如果能把可穿戴产品做在内衣里面,这样每天都能穿着,睡觉、上班都可以不用脱下来。穿戴式产品把医疗健康作为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穿的绝对不是医疗产品。我们穿的产品仅给我们提供参考值,在某个时候指标变了会提醒你,再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测。这样一种穿戴产品可随身带着,是无处不在的东西,对用户来说基本够用了。

目前,在各种各式的穿戴式产品上,我们对于智能手表寄予厚望,其在柔性屏、外壳、电池等方面都是业界的表率。再者是智能眼镜,我想这会比智能手表发展晚一些,因为其技术难度比智能手表更大。从整体上来看,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和其他穿戴式设备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他们共同为呵护人体健康肩负起他们各自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