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土家乐器“咚咚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土家乐器“咚咚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湘西土家族有一种简单而又奇特的古老吹管乐器――“咚咚喹”,有些地方也“咚咚快”。它既是一件乐器,又是一种民歌歌调的音乐体裁形式。

关键词:土家族;咚咚喹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14-02

一、咚咚喹的传说

古老年代有一个传说,相传外敌入侵土家山寨,敌众我寡,土家军队被围困在凤凰山上,随时有被攻陷的可能。此时土王不为所惧,反而发动全军在山上砍来小根的山竹,做成乐器,人人齐奏。其声响明亮高亢,敌军听到疑为土军使用的新式武器,便以退为守。土军则以为是敌军恐惧,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击退了敌人,反败为胜。此种乐器便流传下来,这就是“咚咚喹”的前身。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秦朝有一位美丽的土家少女,她的未婚夫被官府抓去修建长城。女子在家天天盼望未婚夫的归来,为了减轻心中的思念和孤独之情,她将小山竹做成乐器来吹奏。人们就称其为“咚咚喹”。我们不必去考证传说的真实性,但是可以看出,这件乐器是真正从民间发展而来的。

“咚咚喹”是土家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此种乐器多为妇女儿童制作吹奏,砍柴、放牧、下河洗衣、爬山赶路都可以解乏娱乐,群众基础非常牢固。

二、咚咚喹的制作与演奏

“咚咚喹”早先是用稻草和麦秆来制作的,但由于其不宜制作和保存,后面改为毛竹杆,这种材料取用方便,保存良好,成本低廉,普及更广。它约有12至13厘米长,直径约6至7毫米,用小竹子的竹尾削制而成。竹管两端一端有孔,一端为密闭的竹节。竹管上面有三个独立的音孔,在密闭的竹节一端有削制的簧片。通过口吹簧片以及手指按压音孔发出声音。

每个音孔之间有不同的音程关系,离竹管最近的三个孔,一次为一,二,三孔。一孔与二孔之间是小三度的音程关系,二孔与三孔之间是大二度的音程关系。第一个音孔通常是作为“打音”,所谓“打音”就是演奏的时候,左手食指快速的在音孔上弹动。其余二,三孔以及竹节有孔的一端构成旋律。可以出奏出“do re mi so”或者“so la xi re”这四个音高。这样便可以演奏各种宫、徵的曲牌。由于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都较为稳定协和,其吹奏出来的乐曲,和声效果就会悦耳动听。

三、“咚咚喹”的记谱和演奏方法

古老的年代里,土家人不知道使用符号进行记谱,就是用“以字代音”的办法来进行记录和传承。所谓“以字代音”就是将乐器吹奏出来的音乐变成相应的形声字传唱。这样既可以演唱,又便于识记吹奏。就如“咚咚喹”不仅是乐器的名称,还是一个曲牌的名称。“咚”字代表乐谱中的“do”, “喹”字代表乐谱中的“mi”。例如“咚咚喹,咚咚喹,咚咚喹咚咚喹,哟哟咚咚喹……”可以唱成“dodomi,do domi,dodomiredodomi,resoresododomi……”。演唱时也可以作为衬词。

左手食指先将簧片下的三孔按住,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第二和第一个孔,用口含住簧片进行吹奏。左手食指主要是打节奏,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进行旋律演奏。

四、咚咚喹的曲牌形式

在湘西土家族聚集的地方,提起“咚咚喹”的曲牌名,他们都会给你唱上几句。由此可见其普及广泛,深受欢迎。“咚咚喹”的音乐组织及曲式结构也较为鲜明。乐曲的基本结构都是也三个音孔作为基础音,通过节奏,音长以及演奏的方法变化,来构成旋律。在旋法上,形成以级进为主的特征,其中最为活跃的旋律构成是以大二度和小三度音程的连续组合,最大的旋律音程为纯五度,四度五度以上的音程则使用较少。在句尾段尾处多使用下降型旋法,音乐结束时多使用衬词。“咚咚喹”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三音列结构最为典型。其五声音阶体系,组成了几种常见的曲牌形式:

第一种形式:“re mi so”用大二度加小三度构成。常见曲牌有“奥KK”“呆嘟哩”“东巴哈”等。

以“噢KK”为例:

“噢KK”在土家语中是“摇动小孩子”的意思。

唱词大意:噢,宝贝,噢,宝贝。洪森阔哈(孩子的乳名)你在打瞌睡啦!噢,宝贝,噢,宝贝。洪森阔哈(孩子的乳名)你在打瞌睡啦!

从“噢KK”的歌词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摇篮曲。母亲通过不断重复的演唱,用轻柔的歌声将孩子带入梦乡。从整体结构上看是一个单句体结构。

第二种形式:“do mi so”用大三度加小三度构成。常见曲牌有“巴咧咚”“慢巴咧咚”“乃呦乃”等。

以“慢巴咧咚”“乃呦乃”为例:

“巴列咚”在土家语中是“住在偏僻坡上的人家”。

歌词大意:巴列咚,巴列咚。

嫂子在坐月子,就她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面。

外公外婆都来看望了。

背来了花被子,背来了鸡蛋。

“慢巴列咚”曲调悠扬、婉转、亲切感人,在土家地区广为流传。

“慢巴列咚”是一个旋律呈下行发展趋势,以so mi re do为发展动机,变化重复旋律。三句体,首尾句长度相同。中间为七小节,属非规整性结构。

歌词大意:乃哟乃乃哟嗬,咚喹哟里乃哟嗬。

清早起来去上学,小燕子守家门。

我们上学啦!树上喜鹊喳喳叫。

蜻蜓飞来飞去多么的快乐!

“乃哟乃”前段出现了前奏、间奏、衬词。前段旋律亲切流畅,后段与前段形成对比,情绪较强烈,节奏密集。

第三种形式:“do re mi”用大二度加小三度构成。常见曲牌有“咚咚喹”“啵啵”等。

“咚咚喹”是一个“以字代音”的曲牌名。

“咚咚喹”是大二加小三构成“re mi so”结构的单乐句以“re re so mi”为动机。重复和变化旋律。

“波左波”在土家语中是“推磨子”的意思。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曲牌。

歌词大意:晚上,推磨子的声音阵阵传来。

有个坡脚村的人跑来偷钱。

这个偷钱的人是田家的。

“波左波”以“so mi re”为核心基调,曲中重复出现多次,其它旋律则以变化重复的手法形成。旋律在四度音调内运动发展,以下行的方式进行。

“咚咚喹”的吹奏形式多以单吹为主。后来出现了双吹、齐吹、合吹等。多演奏宫、徵调式的各种曲牌。各音孔之间的旋律音程较为协和,所以在吹奏乐曲时,都会有较好的和声效果。“咚咚喹”的艺术风格及形态都是非常独特的。其器乐声乐共生的状态,与其它音乐相比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