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黑人同胞而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黑人同胞而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最成功的黑人剧作家

美国百老汇街的弗吉尼亚剧院去年以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名字重新命名,揭牌仪式于10月17日举行。这是百老汇首次以黑人的名字为剧院命名。美国戏剧史上曾获此项殊荣的还有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等少数几人。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成名剧《莱妮大妈的黑臀舞》1984年在耶鲁剧院首演,大获成功,同年搬上百老汇舞台,盛演275场。从此,威尔逊名声鹊起,成功接踵而至。他已两次获得美国文学界最高奖普利策奖,一次问鼎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及英国最权威的戏剧奖奥利弗奖,七次获得纽约剧评人奖,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奖项。许多评论家和学者认为威尔逊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之后美国第四位最重要的剧作家。

奥古斯特・威尔逊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创作了十部戏剧,反映美国黑人最普遍的问题,且其中已有八部在百老汇上演。1988年他有两部剧《篱笆》和《乔・特纳来了又走了》在百老汇同时上演,颇为轰动。近日又有百老汇剧院表示有意在下一季上演威尔逊的近作《无线电高尔夫》。当代美国剧作家中也只有奥古斯特・威尔逊和号称“百老汇喜剧之王”的尼尔・西蒙的作品有十足的把握在百老汇上演。

无论以文学价值还是以商业价值论,威尔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然而面对名利威尔逊却显得非常淡然。他用心创作,把被轻视被压抑的黑人的经历和梦想搬上舞台,肯定他们被忽视的价值,表现他们崇高的人性和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尽管威尔逊的戏剧全部取材于黑人生活,但他的观众并不局限于黑人。黑人的经历中包含了所有人类的普遍经验,没有任何一种概念或思想不能从黑人的文化视角加以阐释,所以威尔逊的作品不仅仅是针对黑人或白人的,而是写给全世界的。

从辗学少年到文化斗士

威尔逊1945年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母亲是位黑人妇女,父亲是个酒气醺天的白人面包师。由于父亲很少光顾这个家庭,所以威尔逊对这个白人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母亲靠洗衣工作养活六个孩子,其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中,幸运的是他的母亲非常明智,主张孩子们受教育,威尔逊四岁便跟母亲学会了读书识字。在威尔逊的求学阶段,学校里总是充满了种族歧视。十五岁威尔逊气愤地离开学校,选择去当地的卡内基图书馆自学。在那里,他无所不读人类学、神学、家具制作、小说,他尤其读完了“黑人作品”架上的全部图书。至今为止,威尔逊唯一的学历证书是由匹兹堡市卡内基图书馆颁发的高中毕业证。

此后,威尔逊做过体力活,参过军,写过诗歌。60年代他积极投身民权运动,与人合办了黑色视野剧社。1973年他的戏剧(《回家》)首次上演。1978年威尔逊迁至圣保罗,为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撰写一些短小的剧本。在这期间他意识到黑人英语反映了黑人的思想,它不是低级不规范的语言,艺术没有必要矫正规范这个原本充满活力的语言。1980年,威尔逊开始向奥尼尔戏剧中心的全国剧作家大会投稿。经过两次失败后,第三次他以黑人英语创作的《莱妮大妈的黑臀舞》吸引了劳埃德・理查德兹的眼球,这位黑人名导从此开始了与威尔逊的长期合作。理查德兹当时是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院长, 曾首次把《日光下的葡萄干》搬上百老汇舞台。理查德兹慧眼识得千里马,于是美国戏剧界有了黑人最强有力的声音。

威尔逊创造了众多普通黑人斗士形象。戏外,威尔逊本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斗士。他称自己是文化民族主义者。他曾多次强调黑人自踏上美洲大陆以来,一直进行的斗争就是争取对黑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为融入白人主流社会而放弃自我的做法不是黑人种族的出路。威尔逊将美国黑人艺术传统分为两类:一类为白人提供娱乐,一类颂扬黑人的生活,为黑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精神源泉。显然,威尔逊的作品属于后者。他的每一部剧中总有不安分的美国黑人在不懈地寻找自己的歌,他们无论成功与否,都展现了黑人的潜质和活力。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创作观

威尔逊从不拒谈其他艺术家对他的影响。他多次讲过对他影响至深的4B:罗麦尔・比尔登(RomareBearden)(1912―1988)、伊马姆・阿米里・巴卡拉(1mamu AmiriBaraka)、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以及最重要的布鲁斯(Blues)。通过考察威尔逊的作品对4B的接受与延伸,我们可以管窥威尔逊的创作观。

罗麦尔・比尔登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黑人艺术家之一。他的拼贴画叙事性结构简练,具有美国黑人文化的各种面貌,包括仪式、音乐和家庭生活的题材。

威尔逊与巴卡拉联系的纽带是马尔科姆・艾克斯的黑人民族主义。他们都称自己是黑人民族主义者,主张黑人民族的自足性,反对与白人文化的融合。巴拉卡对威尔逊影响更多的是观念而不是写作方式。

博尔赫斯讲故事的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威尔逊。这位阿根廷作家非常善于制造悬念。

布鲁斯是威尔逊剧中一道别致的风景,它使得看惯了欧美主流名剧的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威尔逊的剧作《乔・特纳来了又走了》的题目即来自著名布鲁斯歌手威廉姆・克里斯托弗・汉迪的歌曲。

威尔逊的剧作以其丰富的文化蕴涵、富有节奏和诗意的语言以及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在美国任何一个有剧院的城市,都有威尔逊的戏剧在演出。我国北京人艺曾于1996年在人民大剧院上演了威尔逊的《篱笆》,导演是来自美国的玛格丽特・布克。由于此剧来自美国边缘文化,所以中国观众对它的异国情调充满了猜测。可是看完剧后,人们却感觉非常亲切,因为剧中美国黑人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寻常百姓也会遇到,所以大家的猎奇心理反而变成了对人类不分种族的相通心灵的感悟。我们希望中国观众会有更多的机会领略这位黑人戏剧大师创造的博大深远而又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