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养老保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养老保险中的性别差异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女性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女性老年人的养老保险的参保状况及其保障水平,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较男性老人的参保率和保障水平低。其原因有:女性的就业率相对低、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性别不平等、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职业性质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家务负担重等。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养老金的性别差异有继续加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女性老年人;养老保险;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069-02

在老年人口中,女性占大多数、尤其是高龄女性人口所占比例更大,解决女性老人的养老问题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键。养老问题包括:养老金问题、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很多内容,养老金问题可以说是养老问题中的最核心内容。女性老人的养老金的参保状况和养老金保障水平是关系国家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目前中国女性老人养老保险的参保状况与养老金保障水平

2000年中国城市男性老年人中85.8%有离退休金,女性老人中57.1%有离退休金。农村男性老年人中6.8%有离退休金,女性老人中0.7%有离退休金。全国不论城乡,女性老人的收入水平均低于男性老人。城市女性老人的平均月收入为490元,是城市男性老人的51.8%,其中,女性老人的月均退休金为300.5元,是男性老人平均月退休金636.7元的47.2%。在农村,女性老人的平均月总收入仅为124元,是农村男性老人的68.3%(中国人口网,2006-10-09)。2003年中国养老金月平均领取金额,城市男性老人为745.7元,女性老人为528.6元(徐勤,2003)。上海老龄科研中心的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分析,2003年上海市城市老人退(离)休金的拥有率女性低于男性,年龄越大越是如此。2003年上海市城镇男性老人的养老金月平均收入为1009.3元,女性老人为722.2元,男性的养老金收人远多于女性。农村老人退(离)休金的拥有率总体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男性远多于女性,参加农保的女性远多于男性。2003年上海农村男性老人养老金月平均收入为204,5元,女性老人为95,2元。可见,女性老人养老金的参保率和领取金额相对低,中国的养老保险存在性别差异。

二、女性老人的养老保险参与率和保障水平低的原因

1.女性的就业率相对低。中国现在的老年人口中,进入老年期前从事有养老保障的经济活动的女性少于男性、收人低于男性,这是影响他们老年期养老金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表明,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由于生育和家务负担等因素处于弱势地位,计划经济时期的男女工资低差距也将成为过去时。2000年与1990年相比,中国城镇女性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了7.9%,男性下降6.8%。2007年《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中国青年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女性就业率降得比较快。报告显示,在16岁以上的总人口中,2005年就业率为69.7%,比2000年下降4.4个百分点,青年人口的就业状况同总人口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在16~2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中,2005年的就业率为65,9%,比2000年低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的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2005年比2000年低7个百分点;在16―35岁年龄组青年人口中,2005年的就业率比2000年也低了近6个百分点,其中,女性的就业率2005年比2000年低5.7个百分点(中国青年报,2007-12-14)。虽然男女性的就业率2005年比2000年均有下降,但女性下降的幅度要大于男性,而且男女性的就业率的差异有扩大趋势,这意味着在这种趋势下,在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下未来女性老人和男性老人的收入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性别不平等。关于养老金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已经不是新话题,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养老金收入差异,主要是由男女退休年龄不同造成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104号文件规定,干部正常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工人正常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岁。这也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很多学者提出并论证了中国退休年龄的男女差异会带来女性月养老金领取金额低于男性的结果(桂世勋、彭希哲、戎维莉、潘锦棠、陈伟民等)。退休年龄的男女差异,虽然让女性减少了缴费年限,可是结果却带来她们领取养老金时的相对贫穷。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她们虽然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相对长,整个老年期领取养老金总金额多,但是实际上意味着她们需要忍受更多个相对贫困的年月,这应该不是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初衷。退休早还影响了女性的就业(服务期短)和晋升机会。2005年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后,个人账户基金完全由个人缴费形成,职工缴费工资高、缴费年限长,其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应较高,反之,职工缴费工资低、缴费年限短,退休时间早,其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应较低。那么,这就意味着工资水平低、工作年限少的女性领取的养老金也会少,与男性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国家重视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增加养老金额度,这是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没有养老保险的老人(女性占多数),就相当于加大了他们的相对贫困程度,结果可能造成男女老人经济状况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3.中国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文化程度与收入成正比。文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对退休前工作性质及工资收入的影响和对退休后发挥工作技能继续工作的影响。一定的文化程度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掌握更高技能的可能性。由于一直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使女性的就业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中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教育面前男女平等,现实中女性一直没有得到受教育机会平等。在全国的文盲、半文盲成年人口中,女性比重高达71.2%。成年女性文盲、半文言率为21.6%,比成年男性该比率(8.8%)高大约12.8个百分点(蔡,2001)。这是义务教育法1996年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这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可是,女童缺少受教育机会的原因,贫困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封建意识、宗教习俗等的阻碍,“养儿防老”、“女子无德便是财”。还有,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男性中心”思想使很多女童很小就从事家务劳动,学习时间远少于男童,家庭内学习机会不平等。这些意识及习俗的延伸,加上教育政策的起效延迟性,即使通过扫盲、成人教育等再教育,未来几十年中男女受教育水平仍然将有一定差距。

4.职业上存在性别差异。用人单位“男性偏好”、男性和女性存在职业差异,这也是女性老人收入少的原因之一。尽管中国基本上实现了同工同酬,但是由于“男性偏好”使很多女

性择业边缘化,还有一些女性不得不选择非正式就业,这样就造成很多女性工资水平低,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近年来,女研究生增多的现象,其实质是女性女生工作后牵涉到结婚生育等问题。尽管有生育保险,但有些非本地户籍的女职工还无法享受;即使可以享受生育保险,仍会影响工作岗位空缺,影响女性职工的进修提高。许多单位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宁可要男的本科生,也不愿吸纳女的研究生。同等条件下男女就业的不平等是造成高学历女生人数上升的直接原因,很多女性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岗位才选择再升学,可是无论学历多高“择男录用”的现象都一样存在,这个结果实在令人可悲。如此看来,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只是缩小男女老人收入差距的一个必要因素。平等的就业机会才是两性收入平等、老年人收入平等的决定因素。

5.女性的家务负担重。如果将劳动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家务劳动目前属于无酬劳动范畴,包括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生存、维系家庭功能所必须的各项劳动,包括烹调、洗涤、育儿、照料老人等等。没有有酬劳动。生活必需品无法从市场上获得;而家务劳动与人类的再生产具有密切的关系,家务劳动是有酬劳动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过重家务劳动负担会影响参加有酬劳动。所以,有时家务劳动和有酬劳动是相互矛盾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来讲都是相同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如何分配家务劳动和有酬劳动的时间,直接影响个人的经济状况。而有酬劳动相对于家务劳动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直接带来经济收入。传统的女性多从事家务劳动、男性多从事有酬劳动的这种社会性别分工造成了女性相对弱势的经济地位。家务缩短了女性的学习时间,影响她们的就业、晋升,影响她们参与社会活动,这诸多机会的缺失,造成了女性的弱势现状。有酬劳动和家务劳动都是维系家庭存在的基本条件,家庭成员是以上劳动的承担者,如果将家庭成员分成男女两性,冠以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在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能直接体现状态下,男女之间的经济状况差距就很难改变,女性老人的相对贫穷状态就很难改变。

三、对策与建议

(1)在养老保险中建立全民基础养老保险部分,让所有的女性老人拥有最低生活标准的基础养老金。鉴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首先建立城乡二元的基础养老保险,保险金额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测算,全国统筹。(2)探讨家务劳动的价值体现方法。家务劳动的工作量和重要程度是无可置疑的,女性为家庭和社会的付出换来的是缺少养老保障,显然这是不公平的。日本2007年对厚生年金(养老保险金)离婚分割制度进行了改革,通过协商,离婚时女性可以最大50%分得男性的厚生年金,肯定女性为家庭的付出迈出了一步。(3)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研究探讨早退休女性可以继续缴纳养老金方案。(4)承认男女差距、掌握男女不同需求,制定向女性倾斜的社会政策实现男女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平等、就业机会平等、晋升机会平等等。使通过社会性别审视成为制定政策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J].管理世界,2002,(7).

[3]潘锦棠.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利益[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4]徐勤.老年妇女――女性人口中需要社会关注的一个脆弱群体[J].人口学刊,1995,(5).

[5]桂世勋.关于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利与弊[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2).

[6]胡杰成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现象探析[J].社会,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