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然”的感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川凉山四年级女生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泪》在网上传播后,被网友称为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逆转。当地宣传部门称,木苦依五木写了篇作文,然后支教老师任中昌看到后自己改写成了作文《泪》,然后叫木苦依五木照着他的手稿进行了原文抄写。这件事看起来不过是感动里有些“瑕疵”,抚平了疑惑,感动还在。可它并不是个例,甚至还有涉嫌诈骗的案例。互联网上“突然”的感动远不止于此,网友们点过的“蜡烛”说不定已能绕地球好几圈,可是,如此轻易被感动,往往也意味着轻易被愤怒。
曹林,《中国青年报》
互联网是一个很容易生产感动的地方,有一种机制生产和推动着“感动”这种共情的形成。
人们的感动很容易像潮水一样地来,一张照片、一个故事、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引导,只要击中网络的某个痛点和泪点,就会在病毒式传播中迅速生产一波全民的感动。
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感动也会像潮水一样迅速地回落。
互联网同时又有一种迅速消灭感动的机制,把推向高潮的感动迅速压下去,以一种反向和逆转的情绪替代感动。
互联网的人气与活力,很多时候就是靠这种“生产”和“消灭”所维持。
《新京报》社论
安全感的修复,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抚慰,更是一种制度呵护。
这种呵护,可以是将“细节审慎”嵌入城市治理之中,可以是应急预案多“长点心”,但究其本质,就是用密织牢固的安全屏障将公众与危险隔离,让公众跟“自危”情绪尽早解绑。
@不亮Nolight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新资源是感动与注意力,那互联网时代的新道德就是冷漠与不为所动。
这让人避免如家畜一般被汲取与收割。
巩帅,未来网评论员
时下互联网舆论生态中,缺乏网民自律,缺乏责任担当。网上表达,在随意间破坏了公序良俗,让讨论脱离了就事论事和理性逻辑,挑起矛盾冲突,消耗的是社会整体对他人的信任度。“网络上的感动不超过一天”,原因复杂,其中有网民被欺骗的无奈,也有过度质疑形成的扭曲心理。
毛建国,媒体评论员
感动并无水分,只是感动有流水式特征―在高潮到来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不顾一切的特点,当高潮退去后,也常常表现出一种迅即的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