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如何抢占“一带一路”战略先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苏如何抢占“一带一路”战略先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战略,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全方位国际合作、塑造更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区域架构和地缘格局。加上此前提出的“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江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准确、充分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背景与战略需求,分析江苏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尤其是面临的危机挑战,进而厘清抢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机的思路与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江苏更快、更好地转型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背景与要求

随着全球化深入,世界经济再平衡,越南、墨西哥以及东欧一些新兴经济体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来接纳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一些低端产能的替代竞争,这也是带来我国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再工业化和欧洲的经济改革带来了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复苏,美国正主导的TPP、TTIP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处于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的经济新常态中,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弱,全球化和人口红利在逐步消失,沿海地区的很多产业面临成本上升、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困境。无论是前堵、后催,还是自困,我国去产能化的结构调整、效率提升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也是“十三五”发展中须攻坚和突围的重大时代背景。

应对国际国内地缘政治经济变化,国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旨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合作关系,在打造一个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同时,积极寻找随着消费能力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内外需市场中寻求突围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区域开放和发展格局也从沿海开放走向沿海、沿江、沿边的多重角力,国际贸易通道也从单纯的太平洋通道,增加印度洋和欧亚大陆的联系通道,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贸易和地缘整治格局。为此,各地发展更需要考虑全球战略和发展视角,将一味地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转向利用全球化力量和内需庞大市场,推动企业资本输出和经济结构升级,改善经济增长效率。发展战略转变,给江苏带来机遇,但潜伏更多危机。

在当前国际国内地缘政治以及经济地理格局剧烈变化的背景下,江苏虽然仍具有较强的全国乃至全球的先发开放优势,但也开始面临一系列危机与挑战。

因全方位开放,江苏沿江和沿海兼具的独特区位和先发开放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沿海开放为主的开放格局,江苏依托滨海沿江的区位优势,通过大洋航运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发展两头在外的产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的大户,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开放红利全国领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所形成的沿海、沿江、沿边全范围开放格局,使得江苏等沿海地区作为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的独特地位在逐步消失,在与中亚、西亚贸易以及对缅的经贸交流中反而有可能处于后方腹地的区位,原有的开放优势被逐渐冲淡。

固有开放模式的路径依赖根深蒂固,对外开放的思路亟须重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大部分开放是以引进外资和招引制造工厂为主,利用本土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扩大制造生产的过程,并已经形成了引进外资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模式和“两头在外”的发展方式,享受过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随着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和自身发展条件的变化,固有的传统开放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引进的外资企业面临劳动力、市场和环境约束越来越大,对江苏发展的支撑趋于弱化,大部分制造低端的外资企业甚至成为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的桎梏。率先开放的江苏,也率先感受外部变化冲击,更必须率先破冰探路。如何突破30多年形成的固有发展路径依赖,决定着江苏是否能够抢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机,更是江苏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产业竞争力和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不强,尚不足以应对全球生产与贸易竞争。江苏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是产业层次普遍偏低,工业增加值率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兴服务业比重过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国际竞争优势不明显,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以企业优势而非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体系,是经济体由大变强的重要标志。作为对外开放的主体,江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普遍竞争力不强,“走出去”步伐减慢,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江苏仅有2家企业入围,远低于北京和上海,与江苏庞大的经济总量不相协调。

认知危机,在于危中转机,更在于江苏充分立足自身发展基础与优势,深化开放内容,创新开放路径,进而更好地创造和抢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机的机遇。江苏也面临实现转“危”为“机”的重大机遇。

兼具沿海沿江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便利。江苏兼具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两带一路”的独特地理位置,连云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东方桥头堡地位。江苏作为黄金水道入海口又是长江经济带重要一段,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确定则进一步凸显江苏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区位优势。通过海上交通通道,近可便捷联系东亚、东南亚,远可与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各国实现经贸往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拥有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可实现与中亚、东欧国家的经贸交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与中西部地区进而与东南亚国家打通联系大通道,有助于拓宽对外联系的路径。

与周边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往来频繁,贸易基础雄厚。作为中国南北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江苏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在历史上就与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较高,对外投资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利用外资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占“一带一路”战略区20省市总量的22%;对外贸易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的1/6,占20省市总量的20%;境外投资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三。土耳其是苏州对中东地区贸易往来最重要的国家之一,2012年苏州与土耳其的贸易总额达18亿美元。连云港也在全力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3年中哈大陆桥运输货物中转分拨基地正式落户连云港,连云港被上海合作组织定为成员国共用出海口,为日韩货物进出中亚市场提供广阔空间。

图1 2012年“一带一路”战略区20省市利用外资与进出口贸易

江苏发挥率先转型、创新发展的先锋带头作用,支撑深化与扩大对外开放。“为天下先”是江苏地域文化的重要特质,推动江苏长期处于对外开放的第一方阵。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基于对改革开放机遇的敏锐捕捉、锐意进取。面对新时期转型发展和深化开放所面临的困境,江苏提出“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代精神,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谋求通过转型升级化解高成本,以新的禀赋优势实现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进位,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中提升江苏长远竞争优势。这种主动面对问题、积极寻求创新路径以推动率先转型、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必将有助于江苏深化与扩大对外开放、抢占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机。

应对国家战略转变的

江苏功能定位转型与行动路径创新

江苏具有对外开放的基础和优势,面对国际经济变革和国家战略转变,又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转型创新是应对国家战略转变的根本路径,需要重点从功能定位转型和行动路径创新两方面进行。

应对国家战略转变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江苏应进一步提升发展功能定位,进一步增强江苏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一是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从“跟踪区域”走向“创新区域”,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二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从“世界工厂”向“智造和服务”转型,在全球产业链中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三是东部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一带一路”战略对外对内开放的重要门户,促进“物流运输型”枢纽向“资源配置型”转型,构建“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高效畅通”的航运服务体系,提升发展品质。

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现实背景和江苏功能定位转变的客观需求,全方位打造保障功能定位实现的系列行动路径。

进一步改善交通软硬环境,降低生产和生活的物流成本,增强资源配置能力。结合江苏全省生产力布局,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道为基础的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围绕南京、徐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铁路、机场、港口等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更大范围人员和物资运输需求。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放在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优先位置,强化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对接国际国内运输通道。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强综合性、公共性信息平台建设,适应现代化运营、服务和管理需求。

转变对外开放和合作方式,培育“走出去”的企业主体,培育开放的新优势。探索建立市场驱动、资源驱动、成本驱动、效率驱动的“走出去”发展模式,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功能进位。依托江苏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优势,引导和鼓励江苏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参与境外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资源产品深加工。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引导江苏园区跨国发展和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支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联合重组等方式,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以市场和创新为导向,推动产业集群及组织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国际竞争强劲的行业。突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作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化导向,国内重点面向中西部,国外重点面向东亚、南亚、东南亚等人口密集国家和地区,寻找市场机遇,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研发能力,构建区域创新集成网络,形成以集成商为心,有机整合创新源、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和市场营销运营的组织模式。改变以投资导向产业发展的考核体系,建立就业和财富导向的制造业生产体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选择和调整产业结构。要特别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决定的作用,政府要慎重推介产业和扶持新兴产业,避免企业跟风,容易形成项目重复和产能过剩。

协调和优化区域及城乡空间,缔造空间要素的竞争优势。明确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形成沿江、沿海、沿东陇海地区联动发展的局面,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促进各类高端创新要素向城市集聚,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塑造低成本、高收益的生产竞争空间。鼓励城市建设国际化开发园区,培养引进国际化人才,增强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宜居、友善、优美的城乡生活空间。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多元贸易与合作,开创对外贸易新格局。推动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苏新、苏港澳、苏台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有关政策,积极参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重点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倾斜。立足“两头在外”的经济格局,重点从寻找资源和市场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健全口岸“大通关”体系,大力增强口岸服务和辐射功能。

加快政府考核机制改革,推动政府工作重大转向。考核机制的改革方向,改变以往重总量、轻结构、重投入、轻效益的考核方法,例如对开放型经济的考核改变过去过度考核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的做法,而逐步改变为考核利用外资效率、企业对外投资效率等方面指标。同时,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考核机制,使区域各具特色,个性发展,促进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此外,原有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土地大量出让,土地财政用于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路径上,随着开放和贸易经济模式的转型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必须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扩大地方税源,如允许合格的地方政府公开发行市政债,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等。以实现财政支出责任配置与财政收入筹集能力相适应为目标,建立完善土地征收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得到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应用研究课题资助〕

(陈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