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调查和研究大学生心理一致感与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心理一致感问卷、家庭环境问卷为研究工具,抽取了10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论第一,不同性别和是否独生在娱乐性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性别和城乡来源

在知识性和控制性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第二,不同性别和城乡来源在心理一致感总分和意义感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三,大学生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相关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

【中图分类号】G710

1引言

在过去多年的大学新生心理建档、新生心理访谈和日常的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如来源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家庭结构、父母的养育方式等,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生理、心理以及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部分。

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内部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是个体的总体心理倾向性,影响着个体对生活总体认识、判断和感知,其形成和一个人的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综合体现在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应激、发掘自身资源以及对生活的总体感知1。心理一致感的研究基本证实个体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最快,个体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这一心理倾向必然有着深刻影响,而国内关于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研究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之间的关系,探求有益于大学生健康保持的影响因素,积极评估内外界环境的应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一致感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4省市9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兼顾不同专业、性别、年级,随机整群抽取,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052份,问卷有效率为87.67%。

2.2研究工具

2.2.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大学生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级、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和专业等基本情况。

2.2.2心理一致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的是Antonovsky开发的13个项目的心理一致感问卷,其中4个测量意义性,5个测量可理解性,4个测量可控制性。

2.2.3家庭环境量表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第三版(FES-CV-Ⅲ),共有90道是非题。此量表包含10个分量表,但由于独立性、情感表达和道德宗教观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因此在统计数据时,只使用了其余7个分量表,共63个题目。

2.3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处理,主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娱乐性和控制性方面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成功性方面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性别和是否独生对娱乐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和城乡来源对知识性和控制互作用显著。

3.2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差异状况

3.2.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差异研究

研究显示出,性别对可理解感和心理一致感总分的主效应显著,男生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高于女生,而且在可理解感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和城乡来源对意义感和心理一致感总分存在交互作用。

3.3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3.3.1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

将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各因子与心理一致感的各因子及总分之间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出,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矛盾性和心理一致感及各因子存在十分显著负相关。

3.4.2心理一致感对家庭环境的回归分析

由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可知,家庭环境各维度中除了控制性维度外其余各维度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相关,其中矛盾性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正相关。现在以家庭环境中各维度为预测变量,心理一致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家庭环境中的四个因子(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矛盾性)对心理一致感的预测力较好,能够解释心理一致感总变异的27.6%。

4讨论与分析

4.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除亲密度外,性别对家庭环境的其他因子的主效应显著。知识性、娱乐性在是否独生上主效应显著,城乡来源对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和是否独生上交互作用显著,知识性和控制性在性别和城乡来源上交互作用显著。

4.2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的大学生心理一致感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一致感和可理解感水平在性别上主效应显著,性别和城乡来源在意义感和心理一致感总分上交互作用显著。可能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被给予不同的养育方式和期望,男女两性的差异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机制2。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品质大多包括性格倔强、理智的情感以及对竞争和刺激的偏爱,而女性则是比较温柔,情感丰富。3。

4.3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

对大学生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中矛盾性与心理一致感显著负相关,其余各维度除控制性因子外,成功性、知识性、亲密度、亲密度、组织性和心理一致感显著正相关,矛盾性与心理一致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以前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亲密性和组织性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有正向预测作用4,个体在家庭中对亲密度和组织性的感受越多,对外界社会支持也会有越多的感受。本研究也认为,家庭环境融洽和谐的学生和父母以及家庭成员间有着更多的交流,同时感受到父母很多的关爱,使得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积极面,父母注重家庭成员对知识和世界的探索和学习精神,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外界的支持越多,个体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更倾向于积极,心理一致感水平也就越高5。

5参考文献

1Antonovsky,A.Thesenseofcoherence.Anhistoricalandfutureperspective[J].IsraelJournalofMedicalScience,1996,32:170-178.

2方刚.性别心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5:24.

3朱丽亚・T伍德.著.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徐俊、尚文鹏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18-125.

4杨本元,杨洪猛,马雁琳,李如良.大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1)

5白丽英,叶一舵.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