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学生作文主要症结是内容空洞,找不到材料可写,这让众多山区语文教师和学生非常苦恼。笔者通过实践,发觉引导学生挖掘乡土素材,发挖地方资源,就近取材,充实作文“素材库”,让学生有材可写、有材要写。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

(二)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乡土素材

(三)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乡土素材

(四)引导学生取材

这样做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 键 词:挖掘 乡土素材 提高 作文水平

农村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阅读面小、视野窄;见识面小、素材少。根据笔者近些年的思考与实践,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发掘乡土作文素材,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曾有人说:最原始的才是最美的。农村学生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却被习以为常的目光忽略了。学生常常舍近求远,去写他们不熟悉的火车、飞机、动物园和高楼大厦,结果越写越摸不着作文的“门道”,越写越找不到“自己”了。其实,可以写写自己的童真童趣、奇思妙想;写写家乡最自然的山山水水、最淳朴的民风民情和最真实的发展变化。将这些最自然、最原始的用最真挚的感情写出来就是最好的作文了。郭沫若先生曾说:“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便是上乘之作。”

新教材中要求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对贫困山区而言,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1,“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2。

发掘乡土素材,就是开发新课程资源;发掘乡土教材,就是让学生放下好高骛远的眼光,以平和的心态来“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作品也才有更普遍的意义”「3。可见,发掘乡土素材对农村学生的重要意义。

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是中小学生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家乡是生育、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了如指掌。可习以为常的眼光使我们的眼睛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导致找不到素材可写。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人和事没有深厚的感情。

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里,不难看到,每一个文人的经典之作,都缘于一个“情”字。如果没有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那一片神秘土地的浓浓情深,也不会有脍炙人口的《边城》。《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一往情深的杰作,同时作者也用其独到的表达方式成就了湘西。季羡林先生曾说:“湘西那一片神秘的土地……如果没有像沈从文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画家,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terra incognita(没有人了解的土地)”「4。

山区农村很多也像湘西这片土地一样,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只要我们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写、用真情实感去作文,也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物以情观”、“情以物兴”(《文心雕龙》),古人已经阐明了感情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见,情感对写作素材的重要性。

培养农村学生的乡土情结,并不是要求学生都成为作家,写出名作。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素材产生感情,有材可写,有材要写,达到“诗为乐心”(《文心雕龙》)。“当写作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的时候,他的写作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5。

有了乡土情结,并不意味着就有素材。还必须利用课内、课外的有效契机,引导学生寻找素材、发现素材。如学了巴金的《繁星》,肯定能够引发你想起在家里的庭院中,在村头的大树下数星星、听故事的情景。引导学生模仿《繁星》,将数星星的情景再现出来;学了沈从文的《端午日》和鲁迅的《社戏》,学生们说:“这些大作家们说的话,就是我们想要说的!”可顺势一导:“来,我们和大作家们比一比,也写写我们家乡节日的气氛!”学生们会不余余力的去找与课本中不尽相同而又身边独有的特色素材。

课外也有很多的契机。学生们看到校园里一幢幢矗立而又洁白的教学楼,常会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老师跟他们讲:“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坡,学校建在此后,一天天才有这样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你的家乡没有变化吗?”学生会说:“……也从瓦房变成了砖房!”再引导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整理出来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了。

确实,“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能力。”「6只要教师抓住契机,善于引导,教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的来。古人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7。有了写作的源头,学生写好作文才成为可能。

当素材源源不断来的时候,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素材至关重要。我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做资料卡片等,以搜集素材。日记和卡片是学生记录素材的重要途径,然后在期中或期末时做一次资料“汇编”,把乡土素材汇编成“自然风光”、“民风民俗”、“邻里关系”、“家乡变化”、“童真童趣”、“奇思妙想”等类别。有了这些“素材库”,就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丰富的“粮食”,学生不再因为“无米下锅”而犯愁。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写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单是一个“吃”就写了很多,饱含着丰富的意思和情趣。由此可见文章中精彩的地方,都是生活中爆发出的最亮的火花。「8总之,学生有了素材的“小仓库”,就有了写作之源。

一次作文课上,初一学生问我“写几件事可以吗?”显然,这是取材的问题。我从庄稼的取舍上让学生思考:一块田里,行间长了几株稻穗、杂草,应该除弃什么?同学们都说除杂草,就没说行间穗。我说:“行间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都清楚是通风,我再引导“那行间的穗多了,不影响通风吗?”学生都说:“还要除掉行间穗。”我引导学生:“作文素材也如此”——取其精华,即最能表达中心的“取”,其余的“忍痛割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如一块没有杂草而清秀的稻田。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引导,学生头脑里不再是“空空如也”,他们每个人的“小仓库”里都储存了不同类型的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学生也由过去怕写作文逐步到要写,作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素材来源于生活。作为山区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挖掘乡土素材,发掘地方课程资源,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可以说,生活有多充实材料就有多丰富。“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9,引导学生去过充实、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也会是充实、健康、积极向上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也正是作文的源头”「10。

「1「2宋乃庆等主编,《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

「3「5「6魏书生生著,《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

「4七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7「9「10叶圣陶《作文论》,新思考网。

「8七年级(上),《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