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立足本土、面向地方、服务市民”是地方图书馆的首务,以需求为导向打造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既是趋势,也是要求。论文探讨了地方图书馆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在广州图书馆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了大众服务型和研究服务型、服务型和展示型、体验型和学习型、线上服务型和线下服务型几对策略进行阐述,并大胆猜想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供业界探讨。

关键词 本土文化 地方图书馆 服务体系 特色建设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7.013

Construction of a Stereoscopic Indigenous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Local Librarie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Library

Huang Miaoxian

Abstract To keep a foothold in the native region, develop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locality, and render a service to the citizen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a local library. To create a demand-oriented stereoscopic local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not only a trend, but also a requir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reating a stereoscopic local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local libraries, and expounds several pairs of strategies, including public service-oriented and investigative service-oriented, service-oriented and display-oriented, experience-oriented and learning-oriented, as well as online service-oriented and offline service-oriented on the basis of Guangzhou Library’s practical experience. Also, it makes a wild gues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ocal cultural service offered by local libraries for the insiders to discuss.

Keywords Local cultur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地方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地方性是其基本属性,服务地方是其根本要求,这就决定了地方图书馆是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立足本土、面向地方、服务市民”应是第一要务。在发展多元文化服务的同时,地方图书馆更应以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为己任,在大力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一个涵盖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体验、文化研究、文化交流的立体化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趋势,也是要求。

1 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从地方图书馆自身发展来看,信息社会的发展、服务经济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竞争的加剧都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从形式和内容上产生了质的变化[1]。地方图书馆应把加强本土文化服务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本土文化服务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到互动、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依托地方特色馆藏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地方图书馆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现实需要。

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来看,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必要措施。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自信力、凝聚力、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当下我国城镇化过程日渐加速,承载地方文化的环境和土壤正在弱化甚至消失,大量特色文化资源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慢慢走向消亡。地方图书馆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以搜集、整理、研究、保护、推广和开发是职责所在,势在必行。

1.2 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

本土文化,或称地方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某一地区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地方文献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翔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地区各时代、各方面的情况,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地方图书馆所藏的大量富有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承担本土文化服务基地、研究中心以及交流中心的重任。广州图书馆一直担负着收集和保存广州地区内部和公开出版物的任务,广州市政府于1985、1995年两次发文指定广州图书馆为“市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机构之一”。2015年5月1日颁布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应在出版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州图书馆呈缴两册(件)[3]。可见地方图书馆收集、整理、保藏地方文献在政策支持或地方政府支持下,依托自身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可顺利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

2 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分析

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体系主要依托广州人文馆、“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以下简称“广州之窗”)及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三大平台进行框架构建(见图1)。三大平台在服务领域、服务资源和服务模式上各有侧重和特色。广州人文馆前身为地方文献室,现设有广州文献区、广州名人专藏区、家谱查询中心,馆藏建设主要通过定期采购、定向征集、社会捐赠、单位呈缴、复制拷贝等形式,重点收藏广州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图书报刊、零散资料和实物。经过20年的深耕细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涵盖地方史志史料、年鉴、统计资料、革命回忆录、亚运亚残运资料、地方报刊、《广州大典》、广州名人专藏、家谱等各种类型的文献收藏体系。主要提供图书报刊及零散资料的检索、阅览、咨询、导读等传统文献服务,兼具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展示展览等拓展功能,不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名人、家谱专题沙龙、展览等主题活动。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挂广州古籍研究保护中心、广州大典编辑部牌子)于2015年挂牌成立,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主要负责持续开展海内外与广州相关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研究、开发,并进一步促进《广州大典》编纂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机构设置上与广州图书馆并行,馆长兼任中心主任,实行共建共享、工作联动的模式。位于广州图书馆一层大堂的“广州之窗”于2014年8月设立,是综合性、一站式的城市宣传窗口,设有专架图书区、主题活动区和互动体验区,在整合提供城市资讯和相关广州文献资料的同时,定期举办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及展览,实现有深度、多层面的广州文化宣传推广。

3 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策略

3.1 大众服务型和研究服务型

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可以细分为研究型、学习型和大众阅览型三大类,其中研究型和学习型对信息服务有专业性、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必须大众服务和研究服务并举,增强在地方学术文化研究服务和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广图广州人文馆自设立以来一直定位为提供地方人文专题服务和开展广府文化研究的品牌基地,是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以提供广州文化、广州名人、家谱族谱等专题文献信息服务为基本内容。近年新增的广州名人专藏区、家谱查询中心两个功能区。前者重点收藏岭南学者、本地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的专著及藏书,目前已入藏王贵忱、欧初、“南粤风华一家”、刘逸生刘斯奋家族以及中山大学历史专家姜伯勤教授和蔡鸿生教授藏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专业性强的本土名人赠书体系,供读者深入了解名人生平,以及探讨和研究其思想脉络与学术创作源流;后者以广东为重点,辐射全国进行家谱资源建设,并与美国犹他家谱图书馆合作提供馆藏家谱目录检索与全文引用服务,成立以来已为数以万计读者寻根问祖、开展谱学研究以及修续谱牒提供翔实资料。广州人文馆作为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的综合型门户,除了面向大众提供本土文化专题文献信息服务,还兼具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展示展览等拓展功能。受限于基础业务繁重、馆员专业背景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资源导航、代检索课题和定题跟踪是目前广州人文馆开展研究服务的主要手段。2015年藉《广州大典》全面出版的东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在广州图书馆正式设立。目前基本实现高学历化,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人,均具有建设管理研究级文献资源或开展研究级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中心现阶段在推动《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深层次研究、开发利用的同时,持续收集、整理海内外与广州相关历史文献,筹备《广州大典》二期编撰工作。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设立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将使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从基本的图书信息服务向支持教学科研的专业化服务拓展延伸,实现研究服务与大众服务相互促进、科研成果与文献资源相互转化,构成地方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2 服务型和展示型

此处所指的服务型(或称资源型)是基于地方图书馆的本土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查阅、咨询导读、信息支撑及科研支持等服务,包含但不仅限于前文所提的大众服务及研究服务,具体形式见图2。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广州人文馆面向不同用户提供地方文献、名人专藏、家谱等文献已超过13.5万册,每年以万为单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编有《广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文献联合目录》《粤剧专题文献联合目录》《广州市革命回忆录专题文库书目提要》《广州图书馆藏可居室文献图录》《广东历代著者要录:广州府部》等专业性工具书,为用户获取所需本土文献信息提供基本保障;广州图书馆参与编纂的《广州大典》共征集到海内外公藏机构及私人藏书家珍藏的4859种底本,其中收录1911年以前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著述、广州人士(含寓贤)著述和广州版丛书4064种,已编印出版,为后人追根溯源查询原文,了解和研究古代广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物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广州历史文化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文献和数据基础。无论是广州人文馆还是围绕《广州大典》开展工作的广州大典研究中心,都从文献资源出发,致力于消除公众信息获取的障碍,使本土文献资源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在不断的文化传播中实现,基于这一认识,地方图书馆一方面要对本土文献信息进行多类型、多方式、不同深度的加工整理,形成便于宣传便于利用的有序信息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联合展览、引进展览等方式,以原始实物和馆藏文献资料、图像照片相结合的形式,配合相关主题讲座呈现本土文化,引导读者进一步认知与利用图书馆本土文献资源,促使地方文化价值得到彰显。在本土文献资源宣传推介方面,广州图书馆深入挖掘梳理馆藏资源,举办“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广州市革命回忆录专题文库征集成果暨广州革命史图录展览”“走向理论自信――中国梦暨广州人文社会科学30年成就展”“‘《广州大典》:千年古城的根和魂’编纂成果展”“广州地区内部资料出版物展示会”等展览。除此以外,还依托“广州之窗”,结合每月一场的本土文化系列活动“广州味道”举办涵盖广州民俗年俗、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粤剧艺术等特色主题展览,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广州文化的魅力。

3.3 体验型和学习型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地方图书馆应该成为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在增强本地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发挥积极作用,最终实现文化强市,这也是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定位、新目标。地方图书馆传播普及地方文化普遍采取的是学习型服务形式,如筛选专题文献供读者借阅,或者举办讲座、展览等。学习型服务的基本特点是单向的、线性的,读者被动接收信息。广州图书馆2015年在本土文化服务方面举办活动44场,其中学习型32场次,占72.7%,如广州人文馆全年举办了12期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以及“耀粤名族・广东族谱珍藏展”“百年礼教・百件清末民国教材珍藏展”“岭南近代建筑名师珍图展”等专题展览。学习型服务的优点在于可以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成体系的信息,提高传播效率,缺点在于无法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读者对地方文化停留在了解认知阶段,不容易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型服务的不足,顺应时展的需要,对本土文化服务形式进行适应性改造,引入体验概念开发体验型服务。

体验型服务相对学习型服务,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主体参与性、融入性和接触性,通过创设情境环境或举办体验活动,让读者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去感知、领会地方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广州之窗”一直积极探索学习型服务和体验型服务的有机结合,2015年起着力打造“广州味道”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分别以“广州年味”“广州商味”“广州韵味”和“广州玩味”为主题,涵盖迎春花市、粤菜、广彩广绣、粤剧、南海神庙等本土特色文化。活动主要采取“讲座/沙龙+互动体验+展览”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广州的城市魅力,全年举办14场,累计受众逾4万人次,在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本土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如2015年8月23日“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举办“广州味道”之“粤韵风华”活动,粤剧名家、当家花旦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粤剧的世界,了解在那完美的唱腔背后,蕴含着的多彩故事。为了让现场观众切身体验粤剧的魅力,主办方特意备好材料,邀请广州粤剧院专业化妆师教大家画粤剧脸谱。当然,体验型服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于重视体验过程而忽略文化本身、部分主题不适合设计体验型活动、筹办工作量大和成本较高对图书馆运营形成压力、场面容易失控等等。因此,地方图书馆构建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体验型服务和学习型服务的有机结合,兼顾效率和效益,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选择,取得平衡。

3.4 线上服务型和线下服务型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推动、支持下,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迅速发展。从“线下”走到“线上”,然后打造“线下+线上”生态圈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地方图书馆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要体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思路,积极结合线下的馆藏特色资源和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各种地方特色数据库。这既有助于推介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打造文化品牌,也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广州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的地方特色数据库包括:《广州大典》数据库、广东历史文献书目数据库、广州记忆库、广州人物数据库、“粤睇粤精彩”数据库、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广州站等。以《广州大典》数据库为例,纸本型《广州大典》全套丛书共520册,一字排开长达22米,重约1吨,定价40.8万元,其数量、重量之大及价格之高,都极大地限制了读者阅览和学术研究,乃至影响历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深化利用。通过开发《广州大典》数据库完整呈现全文数据,突破时空以及方式的限制,使广大读者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和欣赏广州珍稀古籍文献,即时获取最新研究动态、科研立项、媒体报道等资讯,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广泛共享,提高了《广州大典》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又如广州人物数据库在提供广州地区(包括从古代到现在所有行政区域范围)产生过作用和影响的人物资料方面,用户可以查检到相关人物的性别、民族、生活时代、出生地或籍贯、党派或社团、职业、职务或身份、职称、荣誉或奖励、学科领域、历史事件、工作单位、教育程度、最高军衔、生卒年、亲属、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部分人物还配有照片。用户可按人物的活动领域分类进行专项检索,也可通过人名等26个检索入口进行组合检索获取相关人物资料,满足一般阅读、专项检索和学术研究不同层面的需求。

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是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线上服务的主要内容,但需要强调的是,地方特色数据库绝对不是线上服务的唯一形式,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地方图书馆必定要顺应时代变革,加快互联网与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创新信息资源服务供给方式,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4 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猜想

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是地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社会服务特色化、个性化和优质化的重要目标,在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文所述的是当前地方图书馆最迫切且相对容易实现的发展策略,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必将立足前沿需求、兼顾个性共性对自身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有益探索和补充。这里笔者尝试对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大胆猜想。

4.1 移动服务型

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在移动服务方面尚有深耕的空间,如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分析,精确推送地方文献书目或本地服务信息;本土文化活动的在线直播或内容回放;本地网络实时热词、热点、热文的延伸阅读;本土文化服务在线参考咨询、委托课题服务;基于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微阅读内容推送等等,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本土文化资源的体验和粘性。

4.2 自媒体型

自媒体图书馆在本土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一种发展可能性,这里强调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档案馆,记录着城市变迁的宝贵记忆或者对地方文化的独特体悟。地方图书馆作为信息整合传播平台,鼓励公众以个人形式口述史、自出版物、纪录片、微电影、摄影作品等资源,使得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释放和交融,拓展新型阅读模式。

4.3 情景体验型

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业界从2003年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成为地方图书馆特色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围绕文献资源和专题活动,结合3D投影技术和局部陈设在馆内周期性设置不同主题的民俗及非遗场景,或在线上结合历史影像和3D技术开发360度全场景游览,辅以图文、语音解说,使公众真切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

4.4 创新智库型

地方图书馆作为区域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在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和参考咨询工作时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本身已具备成为智库的条件。可以预见未来一部分资源丰富、业务领先、功能齐备的地方图书馆势必对信息服务板块进行转型升级,依托地方特色馆藏资源建立服务地方的新型智库,提供知识定制、产业规划、专项政策研究、创业与投资建议等智库服务。如目前广州图书馆正在探索的“人大分馆模式”,即是发挥广州图书馆人大常委会分馆作为信息交换枢纽的平台作用,嵌入决策信息服务,根据人大业务工作需求推送专题信息产品。

4.5 慕课(MOOC)教育型

地方图书馆可以联合本地区高校资源,对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引入慕课(MOOC)模式,通过邀请本地专家学者制作微视频、微语音,设计本土文化关系图和知识树,搭建传统文化互动教学网络社区平台。

参考文献:

[ 1 ] 杨含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 2 ] 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5):3-6.

[ 3 ]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EB/OL].(2015-05-01)[2015-12-23].http:///fulltext_form.aspx?Gid=17801661.

黄妙贤 广州图书馆助理馆员。广东广州,510623。

(收稿日期:2016-01-29 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