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真实巧化艺术真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真实巧化艺术真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活是水。而水,不等于诗。水受热,产生水汽――在阳光照耀下,水汽化作七彩的虹。――这样美丽的虹,才是诗。”作家樊发稼用这样一首短诗,生动得描述出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水”即生活真实,“虹”是艺术真实。

【关键词】作文教学 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8-02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初中学生写作文时,常听老师说:“要从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入手,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此,有些学生理解为:不能有一点点的曲解生活的真实,更不能背叛生活的真实。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告诉学生:“真实性”原则在文学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具有“真实性”的品格,其作品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读者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与精神上的享受。然而,文学创作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有别于科学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

所谓“生活真实”生活真实。狭义上讲,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炼,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广义上讲,是指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读所想的所有内容。而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主题的重新塑造。艺术真实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过渡的桥梁是素材。

那么,如何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方法如下:

(1)典型集中法

把一类人一类事集中到某一人或某一事上。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塑造。生活中任何一个人的悲剧都不能和祥林嫂的悲剧划等号。祥林嫂是集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于一身。她既有丈夫比自己小十岁的痛苦,又有二嫁二寡的不幸;也有儿子让狼吃掉的悲惨;更有别人强迫她二次嫁人,却成了她永世洗刷不清的罪过的冤屈。她既经济上受剥削,又精神上受摧残。鲁四老爷把她看成是不节不烈的罪人;庸众把它当作嘲笑和鉴赏的,最后沦为乞丐婆,还要带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既害怕有灵魂,又担心没有灵魂)告别人世。也只有祥林嫂这样的命运,才能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地概括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命运,这便是鲁迅在塑造人物过程中采取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的方法。

(2)移花接木法

依据主题需要,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人物的片段内容进行剪辑重组,构成了线索清晰、情节连贯、联系巧合的崭新题材。如《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3)虚实结合法

依据主题的需要,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反映现实的题材中融入怪诞的、离奇的甚至魔幻的内容,创造出奇幻多变意趣横生的新题材。艺术真实允许虚构,允许写想念或幻想的事物,生活中虽然不一定有其事,但它却符合生活逻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运用了虚实结合法。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香喷喷的烤鸭;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祖母,她想让祖母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当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小女孩就是这样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无论哪一种体裁,都需要让学生学会将生活真实提炼转化为艺术真实,否则学生就无所适从,言之无味,走不出“真情实感”的紧箍咒,就放不开笔。当然,永远不要忘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真实的根基是生活真实,丰厚的素材积累永远是写作的冲要前提。

参考文献:

[1]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M].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