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时代的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时代的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2.0时代图书馆背景及Web2.0技术环境下图书馆与用户互动行为的特点,提出2.0时代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2.0技术 可持续发展 创新服务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发展观,它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指导作用,而且是图书馆的发展的中心原则。过去由于决策者和大众对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认识,可持续发展一直没有列入图书馆发展的中心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以其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这意味着图书馆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更多层面的全方位服务。否则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必将丧失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读者,进而被互联网新的信息中心淘汰。鉴于此,图书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全新的发展战略,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而且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以此取得社会信息中心的地位。

现代我国相当一部分图书馆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为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信息网络中心和传递信息的网络枢纽,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拟就图书馆信息中心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从规模、数量和专业化方面改进,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

从单纯的馆藏向利用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的开放型转变,使藏书体系整合到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体系中,其要点有:

1.确定有效的图书入藏原则

因为图书馆经费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确定图书入藏原则非常重要,从而使图书入藏原则成为图书采购的明确标准,而不会因为采购人员的变动和经费增减而混乱,为馆藏发展方向和社会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

2.确立图书入藏的科学性原则

图书入藏的科学性是指合理确定图书质量和数量的问题,专业书和非专业书的关系,印刷类图书和数字化资源的关系

Library2.0技术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一环,而Library2.0技术是Web2.0技术和理念应用于图书馆而产生和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它引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革命。第一代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端,从TimBerners-Lee1989年提出www到1994年12月Netscape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浏览器,形成了一个松散、庞大的全球信息联合体。但是第一代互联网在成功的同时带来了无数的信息垃圾,有用的信息被淹没在信息垃圾的大海中,因此危机伴随其发展高潮到来。门户和搜索引擎应运而生,雅虎、谷歌引领潮流,至今谷歌仍是IT巨头,但是究其本质仍是类似于文献的分类目录和专题索引,只是加工手段和技术水平提高。时至今日,Web2.0技术和服务开始广为流行,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类型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是在Web1.0的服务模式基础上,使互联网用户从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制造者和传播者,从受众转向主体,从孤立的个体转向团体的新模式。它的出现对于互联网来说是一次因为技术进步而得以进一步深入的理念革命。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

图书馆2.0技术主要是运用Web2.0的概念,强调让读者参与及分享。因此,Library2.0环境下的图书馆可以说是让图书馆提供更多即时的内容,提供更多让使用者发现图书馆资料的方法,让使用者在发现的过程当中有更多选择权及主导权。而透过互联网的联结,提供给使用者方便、具有灵活性、快速而有效率的取得资讯的方法是图书馆信息传递服务的根本目的。

“Library2.0”(图书馆2.0)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05年10月的Internet Librarian 2005会议上,由学者Michael E. Casey提出。Michael Casey认为图书馆2.0是Web 2.0和商业结合的副产品。当时,Michael Stephens展示了Saint Joseph County Public Library,将Web 2.0的技术展现在其图书馆网站,例如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虚拟参考服务。Michael Casey特别强调,图书馆必须认识到,使用者参与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提供应用Web2.0技术(technology-driven services)和非技术性(non-technology based services)的图书馆服务是必需的策略,以应对社会和社群的快速变化。中国最早使用图书馆2.0概念的是编目精灵。2005年11月,在她发了一篇题名为《图书馆2.0: My Book Your Book》的博客,将图书馆2.0概念引入。2006年,范并思发表了《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 在文章中,范先生将图书馆2.0定义为:图书馆2.0是Web 2.0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Web 2.0相对于Web 1.0最明显的特征如下:

1.信息加工的主体从信息中心向使用者自主生产扩展。一个2.0的图书馆,会经常将图书馆评论和图书馆服务进行更新,以满足读者不停改变的需求。Library2.0也要求图书馆尽可能地鼓励使用者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并适时地给予图书馆回馈。只有图书馆与使用者间的资讯流动是双向互动的情况,图书馆服务才有可能持续改善图书馆服务,或是产生创新的图书馆服务。也就是说,不论是虚拟或是实体的图书馆服务,使用者对于图书馆而言,不再仅仅是参与者,更扮演着共同创作者(co-creator)和顾问的角色。

2.信息服务方式由单向的中心对使用者批量提供的方式转化为“众对众”的方式,即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对使用者的服务从单一索取向主动的聚合推送。

3.信息服务方式从简单的索取到分门别类的提供、和存储。

4.客户端化,专门的客户端使得效率大大提高。

5.开放的API使得双向流动简便化。

Web 2.0是指一种状态,带来新方法及思维,让图书馆得以运用新技术、新工具使各项服务及工作变得更好。所以 2.0 阶段,但不意味Web 2.01.0 就是过时。图书馆学新五律(Five New Laws of Library Science)。以前因为图书馆组织、技术的限制,有些部分原是没办法实现的,但有了Library 2.0 或 Web 2.0 新技术、新工具,使理想得以实现。不过要注意的是,仅仅是工具应用并不等于图书馆2.0,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组织及服务心态需随之调整。

当今互联网最著名的Web 2.0例子就是Google和苹果公司,据统计,Google有官方的blog、新闻blog,几乎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独立blog,Google的很多员工的blog访问量以万计。Google的官方blog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媒体,Google借助草榴的战略所取得的效率比传统战略的效率高得多。

苹果公司的iTunes覆盖了掌上设备到电脑设备,作为非网络程序的软件,却控制着巨大的网络资源,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网络生态系统,使互联网平台成为其不可觉察的一部分。

图书馆2.0的原则是试图打破障碍,各种时间及地点上的障碍,以及我们固有作法上所带来的障碍,因此不仅是在技术上的改进,在态度上的改善也很重要。图书馆透过技术及态度,甚至是政策上的改善,使读者不论在何时何地,图书馆都能将资讯、知识送到他们的手中。可见图书馆2.0无所不在。

应用于图书馆的两个方向:一是推送出去,一是吸收进来。应该利用P2P网络操作系统(SNS),结合web2.0思想,以传统和用户自主生产两种不同的方式互动,以P2P和RSS(聚合)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累积庞大的核心数据库,进而推出其他的信息服务是可行的方式。数据是图书馆服务最重要的资源,开放自己的资源,把自己的服务嵌入到用户的环境中,开Blog,用RSS,利用智能手机,提供了下载,方便快捷的搜索功能,对资源的开放,当然必须考虑版权问题。

图书馆2.0绝对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化社会系统工程。技术路线和各种新媒体的运用战略影响整个信息化社会系统工程的速度和效率,具体的规章和管理规则决定其社会效果。虽然现在互联网的管理是一个世界难题,正面范例不多,但是可以从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版权问题是图书馆2.0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与信息安全、信息污染是图书馆2.0面临的首要问题,信息化少了电子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物理隔断技术、密匙技术就无法构成完备的web2.0体系。

数据的安全是图书馆在web2.0时代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Web2.0时代图书馆对稳定持续的系统需求越来越成为核心议题,数据、系统、网络连接任何环节都必须稳定,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数据一旦破坏和丢失都是图书馆致命性的损失,数据安全从未显得如此重要。数据存储从DAS(直接连接)走向SAN(存储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数据备份是图书馆业务不断完善和持续运行的必备安全保护措施。建立自动化,跨平台的网络备份系统是重中之重。备份是数据安全的最后屏障,不容许任何闪失。但是离线存储和RAID都可能垮掉,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也是威胁,据权威机构的统计分析表明,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约占数据安全事故的40%,应用程序错误占40%,系统和环境错误占20%,因此数据容灾和数据再保护技术是Web2.0时代图书馆必需的技术。数据容灾不是简单的数据备份,它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额外防线。但是数据容灾关心的是“业务应用保护”,并非单纯的“数据保护”,容灾通常表现为使用可用方案将两个站点连接起来。

二、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的同时,对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给予关注。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已学会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此后各国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持续不断。今天对于信息素养的认识是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信息方面所应具有的各种修养和能力,有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及面对信息社会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等部分组成。

图书馆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和学校教育不同,它是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补充,也是延续,体现在图书馆的各个服务环节中,以渗透、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

1. 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读者利用信息的观念和能力,它主要表现在读者对于信息的敏感和持久的注意力。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必须不断提高读者信息意识,并作为基本任务。

2.信息能力的训练

信息能力是读者发觉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分辨信息可信度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具体方法包括:

(1)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培养读者信息意识。

(2)开设信息素养专门课程,提高读者信息能力。

(3)对于个别读者进行专门化的指导。

(4)加大馆员的信息素养培养力度。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图书馆的软件硬件全面发展,才能在图书馆2.0时代实现中国图书馆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