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作文命题透视及备考指津(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贴近考生思维的实际
高中生较之于初中生、小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高考作文可以也应该根据高中生思维发展的这一实际,加大对其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特级教师肖家芸指出: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高考作文早已不在审题上考了,主题、结构、技法和语言等,多数考生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是内容和思想。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而决定此二者的是思维的方向或角度问题。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因此,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对广大考生思维的长度与宽度、深度与高度、角度与维度等品质都进行了全面考量,要求考生既能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又能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其中如下四种思维能力备受命题专家关注:
1.深度开掘能力。在高考作文中,展开深度开掘,才能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如湖北卷的材料作文题“山顶的风景”要求考生对众人提出的不同看法展开深度开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每个人对风景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体验和评判;我们要独立思考、选择人生,不能偏信、尽信他人之言。
2.立体观照能力。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要有眼光和眼界,对文题进行立体关照,即展开多角度审视,由此及彼。如浙江卷的材料作文题“门与路”要求考生对空间的门与路、知识的门与路、事业的门与路、生活的门与路、人生的门与路等展开多层次的立体观照,既抓住机遇,又迎接挑战,既认清明天的去向,又不忘昨日的来处。
3.辩证分析能力。即把握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上海卷的材料作文题“穿越沙漠”要求考生对“客观的限制性”与“主观的能动性”展开辩证分析。安徽卷的材料作文题“剧本修改”要求考生对坚守与变通、规则与创新展开辩证分析。江苏卷的材料作文题“青春不朽”则要求考生对时间层面的“老去”与精神层面的“不朽”展开辩证分析,把握“时间可以流逝,但精神永远不朽;我们无法控制青春的长度,但可以调控青春的宽度”的要旨。
4.多维思辨能力。苏轼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东卷的材料作文题“开窗看风景”要求考生思辨的是“相由心生”,看风景的心态、角度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福建卷的材料作文题“空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心态、心境、阅历、认知不同,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就会不同。
备考指津:
考生要历练“三力”:
1.洞察力。要通过事例分析、时势观察等方式,历练拨开迷雾、透视本质的洞察力。
2.剖析力。要通过时事点评、小组辩论等方式,历练剥茧抽丝、条分缕析的剖析力。
3.破解力。要通过为学生会、班委会自主管理出妙招、晒计策等方式,历练亮出实招、化解难题的破解力。
2014年高考全国18道“接地气”的作文题,接的不仅是“国计”,而且是“民生”;不仅是考生的“身(体)”成长规律,而且是“心(智)”发展规律。所以,高考作文复习,考生要注意体验生活,特别是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考生在写作中要密切联系自身生活,要有“我”的意识,要反映自我生活及情感世界,要体现“我”对世事人情的判断和评价。只要写得“原汁原味”“有情有意”,就能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写作水平,自然得分就高。
美与同情(节选)
丰子恺
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给我翻转过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口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是的,他曾说:“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鸦片鬼。”我实在钦佩这哥儿的同情心的丰富。从此我也着实留意于东西的位置,体谅东西的安适了。它们的位置安适,我们看了心情也安适。于是我恍然悟到,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绘画的构图上所经营的问题。这都是同情心的发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类。
我次日到高中艺术科上课,就对他们作这样的一番讲话: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换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而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事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唯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圣经》中说:“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选自《丰子恺散文》)
解读福建卷作文题
陈亚兰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联想和思辨的能力。考题属于典型的比喻型哲理感悟类材料作文,材料极有可能是对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的哲理名言――“别人看到山谷,就想到深渊;我看见山谷,首先想到,架起一座桥,跨过去”的改写,所选材料文字看似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又隐藏多重喻意,这既让考生在写作中拥有较为开放多元的切入角度,又给考生留下了极大的拓展空间;既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又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写作精神。
要准确审读这道材料作文题,考生应该抓住以下三个关键:
1.材料的隐喻性。对于这则作文材料,考生应该首先理解“空谷”“悬崖峭壁”和“栈道桥梁”的喻意。“空谷”指的是空旷、幽深的山谷,往往隐喻的是人生旅途中的障碍,或者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问题或困惑。那么对待“空谷”,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呢?悬崖峭壁是绝境,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栈道和桥梁是通途,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因而,想到悬崖,令人担忧恐惧,甚至产生绝望;想到栈道桥梁,让人看到机遇、希望,从而鼓起勇气。
2.思考的整体性。材料中所提到的“悬崖峭壁”和“栈道桥梁”实际上隐含着“客观与主观”这对矛盾。考生可以论证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有所侧重,选择其中一点来写,但应当注意的是不能选其一点而完全无视另一点,要保证思考的整体性,避免观点的偏激或片面。
3.明确写作重心。这道材料作文题,其实是给考生写作思考提供的一个引子,换言之,命题者要考查的不仅仅是考生看到“空谷”想到什么,更多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尤其是论证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综上所述,考生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论点:
1.综合立意。面对“空谷”,我们可以联想到“悬崖峭壁”,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此悲观消极地无所作为。在“悬崖峭壁”面前,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去寻找“栈道桥梁”。我们也可以联想到“栈道桥梁”,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就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也需要正视“空谷”“悬崖峭壁”的现实。
2.否定由“空谷”联想到“悬崖峭壁”。考生可以将其理解为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想法,分析其给人或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3.强调由“空谷”联想到“栈道桥梁”。考生可以肯定这种乐观积极的想法,强调其带给我们的正能量,甚至还可以上升到我们应拥有坚定的信仰。
4.反弹琵琶。有时面对“空谷”,我们未必就一定要跨过去,比如人生当虚怀若谷,通过审悬崖峭壁之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崇拜;生活中做事多留心“悬崖”的人,可能更有危机意识,更能稳妥行事;有“栈道桥梁”之处或许已没有向往的风景,而无限风光多在“悬崖”等。
附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