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细节 立足文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细节 立足文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小说欣赏》是高中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在讲授其中的《红楼梦》选读《情真意切释猜嫌》时,我受到一些启发,在此与大家做一探讨。如果说故事情节是构成作品的骨架,那细节描写就是长在这副骨架上的血肉,它使骨架变得丰满,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小说教学,只有关注细节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信息的深层内涵,体会小说人物的潜在特性,才能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一、关注小说人物的处境和心境,把人物形象放在典型环境中去塑造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了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说明黛玉在秋分之后一个阴雨天旧病复发,闭门将养,正所谓“形体娇弱”。这就是黛玉在选文中的处境。

秋后阴雨天,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伤感,何况是一个卧病在床的人,更何况是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黛玉,可想她心中是何等的凄苦,何等的孤独。正如选文中写道“有时候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侯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说明黛玉心情烦闷,同时感觉没有一个真心朋友的到来。这种盼人说话而又厌烦的心理就是黛玉当时的心境。

由此可见,黛玉之病,一在身体,二在心理。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塑造人物形象的特定环境分析透彻,才能为分析人物性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小说人物的语言描写,在人物对话中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宝钗原为探病而来,两人说话自然先从病说起。妙就妙在宝钗说病并不先言病症,而是先从关心黛玉的身体(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体贴黛玉的处境(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出发,提议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这番话语自然极易入耳入心。有了这番铺垫,下面关于药方、饮食的建议,也就更加显出了情真意切。

“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这是一段多么关心体贴的话啊。这一段话是年龄与黛玉相仿并且黛玉素存猜嫌的宝钗说的啊。宝钗对黛玉的病是这样的关心,吃的是什么药,剂量多少,都清清楚楚,至于吃燕窝粥,进行食疗,滋阴补气,则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变黛玉身体虚弱的状况。这说明宝钗平时对黛玉的饮食十分留心,了解她的身体状况,才能有后面的“对症下药”。一句“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足以证明。而“这个药方当中人参和肉桂略显多了”,说明宝钗在探病之前做足了“功课”,连药方都仔细看了,并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才能对黛玉的病切中要害。这是一种真正的关心。而正是这次真情切意的探病,消释了黛玉长时间来对宝钗的“猜嫌”。

由于孤苦的身世,娇弱的病体,加之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黛玉形成了孤高自许、目下无人的性格。这样的黛玉是很少向别人承认错误的,更不要说诉说自己孤苦的身世了。但是有了上面宝钗探病的铺垫,到选文第三段她也开始坦诚自责,表扬宝钗并袒露内心的痛楚、身世的孤苦。什么样的人可以倾诉衷肠呢?当然是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朋友才可能情真意切,才可能说悄悄话。这就说明黛玉的心病被宝钗解除了,黛玉的的确确被宝钗的真切情意感动了,她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朋友,找到了真正的友情。

通过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个性化语言的魅力了,在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的语言没有了其他地方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尖酸刻薄,而更多的是一种坦诚、一种自责。宝钗在这里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圆滑城府,取而代之的是那种真挚姐妹般的关心话语。正是由于她们二人的这种情真意切的语言,才使得双方各自敞开心扉,冰释前嫌。

俗语有“言由心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语言是人物心理的最好反映,我们只有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才能有效地总结出不同人物的丰富性格。

三、关注人物说话前的表情和动作,透视人物的情态变化,感受小说的发展脉络

大家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黛玉说了七次话,宝钗也说了七次话,但她们每一次说话的表情和动作是有所不同的。黛玉经历了“道、叹道、笑道、忙笑道”的变化,宝钗经历了“道、点头道、笑道”的变化。二人从“叹”到“笑”不也表现了一种情感的拉近,心灵的贴近吗!从黛玉的厌烦到叹息到笑到诚邀,由宝钗对黛玉的关心到黛玉对宝钗的赞美,再到黛玉对自己的自责最后敞开心扉。这不正是文章发展的一个脉络吗?在这样的脉络发展当中,两位女主人公她们的心灵逐渐的贴近,正体现了我们这段选文所取的名字“情真意切释猜嫌”。正是由于这两个人的真心相待,“猜嫌”才能够被化解。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黛玉和宝钗的性格特点,一个是真诚坦率,一个是善良体贴。正是由于她们这样一种人情美、人性美,使得对方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化解了。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只有关注细节,立足文本,方能感受文化经典,演绎精彩课堂。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倾听字词句段奏出的微妙声响;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因为有了生活与心灵的介入,我们的言语才有了生命,我们的课堂才更加有活力。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