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文》会意字研究浅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文》会意字研究浅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会意字是汉字的一种类型,其产生是汉字发展的转折,其发展是汉字发展的缩影,其衰落是汉字发展的趋势。研究会意字,对汉字字形、汉字发展规律、词汇与语法、传统文化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略收集了相关会意字研究成果,就各学者对会意字各方面的研究略作分析。

【关键词】《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

历代学者围绕《说文解字》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关于《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的着述堪称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涉及各个方面。综观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约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会意字系统研究,主要是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关于会意字结构和功能研究。有学者用复合词、片语的意义关系阐释会字,认为两者在构成机制、表义方式、表义效果等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苏新春的《论会意字与复合词的共同生成机制》(《暨南学报》1994.4)关于会意字特殊类型的研究有王海平《〈说文〉三合同文会意字小考》(《语文学刊》2003.2)、黄宇鸿《〈说文〉叠体字的构形与意象思维》(《古汉语研究》2004.1)。《说文解字》构成方式和构形理据研究。如程建红的《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关于会意字所反映的特定的文化特征。王作新在他的专着《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出版社1999)中论述了会意字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映。

会意字研究纷繁类杂,涉及面广,程度较深,但为什么仍要研究会意字呢?

第一,从汉字字形来看,会意字字形在汉字字形中结构复杂、部件丰富、组合多样,研究会意字对研究汉字字形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背后,潜在的规律——“简化与音化”在起作用。第三,会意字是人类思维从直观到抽象转变的标志。第四,汉字记录汉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概念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研究会意字,对研究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促进。

近年来《说文解字》会意字研究研究范围广泛、静态研究相对较多。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取得了重要成果。

1、关于会意字的定义

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中首次提出了“会意字”的概念:“比类合谊,以见指?郑?湫攀且病!保ǘ斡癫茫?滴慕庾肿ⅲ?虾9偶?霭嫔纾?988,第753页),这里 的“会意”名称是传统“六书”体系中的“会意”。

许氏的定义比较简洁质朴,以“合”字释“会意”之“会”字,后人多在此基础上阐发其说。徐楷、郑樵、戴侗、段玉裁、杨树达、裘锡圭、石定果等人均以“合”、“会合”或相近的意思解释“会意”之“会”,这是其共同点。而对于许氏释语“比类合谊,以见指?帧保?骷依斫庠蛟诖笸??杏钟行∫臁

南唐徐楷:“会意者,人事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疑义 卷三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331页)他不但明言“会意”所表为“人事”,而且指出会意字的表词特点为“虚’,是为了济象形、指事之穷而从“义”的角度来创造。

宋代张有:“会意者,或合其体兼乎义,或反其文而取乎意,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者也。”(赵宦光,《六书长笺》卷四,第434页)张有所说的会意除了前人公认的“合体”会意外,还有一种“反其文而取乎意”的“独体”会意,这是宋代开始产生的一种新说。两种会意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它们的理解都需要“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也就是它们的意义表达不是像象形字那样通过客观物象直接表达的,而是需要人的主观认知参与其中,通过思考才能“悟”出来。

徐楷和张有都主会意字之“意”而次其形,但是会意字的形体组合成分还是很重要的。

南宋郑樵:“会意,字也,文合而成字。文有子母,母主义,子主声,一子一母为谐声。谐声者,一体主义,一体主声。会意者,二体俱主义,合而成字也。其别有二,有同母之合,有异母之合,其主义则一也。(《通志·六书略第二》,中华书局,2009,第126页)

元代杨桓:“会意者,写天地万物变动之意,使人观之而自晓自会也。然意因形而生,故意不能独见,必假其形之变而意见焉。盖形,体也;意,用也。形意相从,体用一致,必先明其形,则意无不了然而自会矣,故曰会意。(《六书统》卷二)”杨错认为会意是“假形之变”以使人观之而“自悟”、而“自晓自会”。

清代段玉裁关于“

意”的定义笃守许说:

“会者,合也,合二体之意也。一体不足以见其义,故必合二体之意以成字。……会意者,合谊之谓也。凡会意之字,曰从人言,曰从止戈。人言、止戈二字,皆连属成文。不得曰从人从言、从戈从止。而全书内往往为浅人增一从字。大徐本尤甚,绝非许意。然亦有本用两从字者,固当分别观之。”(《说文解字注·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755页)

段氏以“会”为“合”,段氏比较准确地勾画了会意与其他各书的边界,为清代以来对会意的研究复归朴学传统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处理六书系统的一些边缘状态提供了思路。

王筠否定杨桓的“会悟”说,而赞成段玉裁的观点:“会者,合也,合谊即会意之正确说文用谊,今人用以义。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不作‘会悟’解”。(《说文释例·会意》卷四,中华书局,1987,第81页)

刘师培:“盖会与合同,则合谊即会意之正解。会谊者,两形并列之字也。吾谓两形并列之字,亦出于古代图画,例如武字从止从戈,在上古时必画一人作止戈之形;信字从人从言,在上古时必画一人作欲语之形。”(《小学发微补》,收于《刘申叔遗书》(一),凤凰出版社,第523页)

杨树达:“会意者,合二文或数文以成字者也。其所合之文互相融合、互相贯注而别成一意。其字之音义超然于所合之文之外。”(《中国文字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5页)杨氏强调组成会意字的“文”“互相融合、互相贯注而别成一意”,也就是通过构形字素之间意义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意义。 裘锡圭:“会意者,凡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构成会意字的意符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第122页)会意字的构成意符组合后与各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相同。由此可见,裘锡圭认为,会意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石定果:“会意字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字部件所组成,且不包含非字部件;会意字的部件都是意符。即他是比类的也是合谊的,前一标准使会意字有别于象形字和指示字,后一标准使会意字有别于形声字。(《说文会意字研究》商务印书馆,1988,第60页)

王宁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中涉及构形类型中将会形合成、会义合成、形义合成及无音综合合成的合体字为会意字。(《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会意字的特点

一、苏新春将会意字特点归纳为:(一)会意字的成字基础是象形字。(二)会意字的成义方式是意合。所谓的意合, 就是把两个或三个字体拼合在一起, 然后在意念的联想作用下合成新义。(三)会意字会意方式的形象性。(四)会意字会意方式中的文化观念。

二、李润在《论会意字的结构及文化内涵》分析为: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结合。构件联系的不确定性与整体意义的确定性相结合。

三、王红霞《会意字及会意方式探析》根据《说文解字·叙》对会意字的定义,归纳其特点为:第一,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的合体字,构成会意字的字元都是意符;形声字也是合体字,但至少有一个字元是具有示音功能的音符;第二,一般情况下,会意字的方向位置可用作辅助的会意方式。第三,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元构成,这些字元不分主次,缺一不可,共同起作用。

3、会意字的分类

就会意字的分类,标准和角度不同,分类结果相差甚大。

裘锡圭将会意字分为六类:图形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其他。但是,裘锡圭对会意字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确定性。

王宁先生从构件出发,对会意字的分类共有两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以部件功能为标准,将会意字分作会形合成、形义合成、会义合成、无音综合合成四类。在第二层次上,他以部件间的组合关系为标准,将会义合成字分作语占类型和资讯积累型两类。王宁先生的分类方法在第一层次上分类操作性很强,但就专业初学者而言,第二层次的分类略显模糊。

李润认为会意字的意合关系与汉语中合成词、词组的组合关系基本一致。在《论会意字的结构及文化内涵》根据会意字内部的意合关系分为:并列式、主谓式、偏正式、补充式。

李鸿明《会意字的创意设计初探》对会意字的分类:按照会意字的组合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同文组合和异文组合。从会意意符的性质来看,会意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有的会意字的意符是通过其形象来表意的,我们称之为“以形会意”;有的会意字的意符则是通过其独立成字的字义来表意的,我们称它为“以义会意”。

傅红丁《会意字会意方法新探》分析的会意方式有:一,用意象组合揭示字义、词义以及其文化意蕴。二、先取生活中最能体现特定事物的素材,作为造字的理据。

4、会意字的构成

4.1会意字的构成方式

《说文解字》中对该书所确认的会意字进行形训,有下列几种主要模式:

甲.从××或从×从×——

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读与爵同。

乙.从数×——

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丙.从×从×,×亦声——

阱,陷也。从阜从井,井亦声。

丁.从×省,从×,或从×,从×省,或井省--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戊.描写各构件的关系--

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4.2 会意字的构形理据

关于会意字分析方法研究,石定果的《说文会意字研究》采用“结构--功能”分析法。谈到小篆会意字造字的方式与汉语复合词的结构相应,分为并列、陈述、支配、偏正、施受等结构。王作新在《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武汉出版社,1999)一书中认为会意字这一复体字的结构关系也与语词的结构关系相应,分意象组合和语言组合。程建红的《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中详细分析了会意字的构形理据。

孙钧锡先生曾指出:“从汉字的发展演变说,一般把小篆和它以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隶书及其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中国汉字学史》学苑出版社,1991,第242页)从历时的角度,可以对古文字会意字(主要是甲骨文和说文为主)和今文字会意字的组合理据作不同的理解。就文字的发展演变来说,这一分析思路是可行的,它不仅可以突显某一阶段的会意字构形特点,也可以体现会意字的形体演变规律。

会意字的构件多来源于象形字,极少数为抽象符号,因此甲骨文会意字的构件特点是象形意味较浓,所表示的构意是其形体所反映的具体事物的形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过分析,甲骨文会意字字符基本上来源于人的自身和外物(取象自然、社会)两大方面。

而小篆会意字构件取象特点是象形意味仍在,但义符参构比例加大。小篆会意字构件的取象一方面继承了甲骨文阶段会意字构件取象人身、取象自然、取象社会,另一面取象抽象的义符、记号符号、指示符号比例加大。

到了隶楷阶段会意字的构件取象失去了赋形取象的特点,绝大多数是义符,还出现一些记号符号(有着较固定的意义)。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成字构件会产生多个义项,有本义产生引申义、比喻义,甚至沿用假借义。

4.3会意字意指理据

在字形构件组合分析的基础上,程建红从字义角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会意字意指理据”之说。他的这种分析方法,更全面地展现了会意字的构形面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在《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一文中指出:“分析字词内部各形素之间的组合理据,还要关注形素义和字词义的结合方式,即形素组合如何表达了字词义,这就是会意字的意指理据。因此意指理据是指通过对构字词的形素意义的分析揭示出字词中形素组合的直观意义与整字意义之间的联系方式。”

古文字阶段会意字意指理据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表意(以形直接表意型、以形义直接表意、以义直接表意);间接表意(具体画面联想表意、借代表意、因果关系表意、比喻表意、同体重叠表意)。

今文字阶段会意字的意指理据因构件以义参构整字意义较明确,尤其是后起的会意字;但保留下来的会意字,因形体变化如不溯源的话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意指理据不明确。

会意造字在汉字的发展中并没有成为主流,最终被形声这种更加有序的造字方法所超越。尽管在殷商甲骨文字时期会意是主要的造字方法,但随着汉语言的发展,这一造字方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主要是“会意造字法忽略了语言的有声本质,”(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第208页),加上在表意时主观随意性易造成字义模糊,更何况不适应语

言的经济原则。

但会意造字的意义不容忽视,早期会意字的构形是由象形和指事启发而来通过直观图示使人能联想到相应的的词语。随着语言的发展会意方式为能更好的使汉字能以更灵活的方式来记录语言,会意字也在逐渐走向抽象的方向,摆脱了具体事务形象的束缚从而表现语言成分。朝着形声字的方向发展,出现形声化的趋势,也就给形声表词方式的产生若干启发。会意字的变化发展过程正是汉字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汉字日趋完美的表词方式的形成中,会意字的影响是不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会意字的重大意义。

近十年来,对《说文》会意字的研究多着眼于共时的、静态的分析,会意字研究近年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会意字的归部、会意字的来源仍然有些疑问,仍不能很好能地展示语言文字的本源和发展过程,还需要从历时的角度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定果.说文会意字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疑义 卷三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7:331.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22.

[6]肖其峰.会意字组合方式及其生成机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程建红.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8]李润.论会意字的结构及文化内涵[j].茂名学院学报,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