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胶印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胶印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今,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刺激之下,办公、教学等领域对于印刷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从印刷原理的角度讲,油墨转移是可能对印刷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切实提高印刷质量的切入点,因此油墨转移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确保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的稳定性,需要从分析胶印印刷的压力油墨转移之间的关系入手。本文在简单介绍油墨粘度与胶印印刷的基础上,对油墨转移过程及其与胶印印刷压力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通过图像直观表达二者的联系,旨在为印刷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胶印印刷压力;油墨转移;联系;油墨黏度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会对油墨转移造成实际影响的因素有许多种,贯穿于印刷的各个过程,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印刷材质、印版、印刷机型号参数、印刷速率、压力以及油墨粘度等。对于胶印印刷而言,主要的印刷材质为纸张。不同纸张所具有的印刷适性和油墨转移过程存在直接的联系,对于纸张,其基本性质方面会对印刷油墨转移造成影响的主要为吸墨度与平滑度。

一、油墨黏度

油墨是否可以在印刷机上稳定的转移,与油墨自身性质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所选油墨具有相对较高的流变性,则它可以在印刷机中顺利的完成传递、转移以分配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良好的转移到纸张上。黏度是衡量流体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黏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抗拒流体自由流动的作用力,是由于分子间较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对作用力,会使分子运动受到阻碍,即为限制流体进行流动的内部阻力[1]。油墨在转移时,其会与纸张等承印物快速分离,所以油墨的黏度应得到准确的控制,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转移。通常情况下,在印刷时,随印刷速度的增加,为确保印刷质量,油墨的黏度需相应的降低。承印物材质的不同对于油墨粘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若纸张表面强度不一,在印刷速度一致的前提下,可适应的油墨黏度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表面强度相对较低的印刷纸,应选用黏度值较低的油墨;相反,应选用黏度值较高的油墨[2]。

二、胶印印刷

(一)胶印印刷

胶印印刷实际上就是平版印刷。这种印刷方式主要是借助滚筒型胶质印版斯将附着在表面上的油墨转移到纸面等承印材料上。由于胶面相对平整,不存在花纹,故印刷出的图案与文字也是较为平整的,缺乏立体感,不具备较强的防伪造性。胶印印刷油墨消耗量少,模具也十分简单,与凹版印刷相比,成本较低。

(二)无水胶印

无水胶印的基本原理为:由铝板、基层、感光层、硅胶层以及覆盖层等结构组成。在曝光之后,印版可见光区域上的硅胶层会产生架桥变化,完成光交联。而无法见光区域上的硅胶层会受到显影液的影响而被去除,露出硅胶层下方的感光层。由于感光层具有一定亲墨性,并且硅胶层不能附着油墨,以此即可实现油墨的指向性附着。

在无水胶印的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印刷车间的环境温度,最佳印刷温度范围为:23-25℃,温度过低会使油墨发生凝固,温度过高则可能发生糊版事故。除此之外,如印版起赃,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去污。

(三)金银墨印刷

进行四色胶印时,需要选用中硬包衬,同时将调子短与油墨层放置到金银墨的相同机组中,使用时同时增加油墨量。

运用单色胶印法的特点:干燥速度快、印品质量高、视觉效果好。可选用中性及软性包衬,配合国内研发的胶皮布,加之硬度较好的卡纸,印刷压力适度增加会得到更好的印刷效果。但是,运用此法完成的半成品不能放置太长时间,否则会出现晶化反应,影响后续印刷。润版过程中不能使用红药水,否则会出现氧化,可选用立德粉代替红药水,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选用酒精。

三、油墨转移过程

油墨转移是进行印刷的常规过程,也是印刷的关键环节。在压印过程中,橡皮布上附着的油墨会自动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会始终附着在橡皮布上,另外一部分则会移动到承印物上,最后通过固化、干燥等一系列环节完成印刷全过程。

纸张与油墨的内部结构都是对称分子,当分子之前的距离逐渐缩小时,稳定的偶极之间由于受到相互作用力(吸引、排斥),使得分子在内部空间中按照异极毗邻的方式进行排列,首先产生一定取向力,进而转变成诱导力或色散力。分子之间具有的二次结合力会促使油墨分子附着在承印物上,随二次结合力的增大,油墨附着的效果就越高[3]。此外,纸张主要是由各类纤维交织而成,其表面会存在一定孔隙,由于油墨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使得油墨转移至纸张上时会出现较为较为显著的机械抛锚效果,有利于油墨分子附着。由此可见,油墨在承印物上的转移和附着,不仅需要依靠二次结合力,还需得到机械抛锚效应的支持。如纸张的实际平滑度较高,则油墨转移主要依靠二次结合力完成;相反,若纸张表面较为粗糙,则更多的是依靠机械抛锚小效应。纸张的构成成分大多为无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比表面能。由于纸张属于高能表面,所以在油墨转移过程中,可以明显降低纸张表面的实际自由能,进而构成一个稳定的体系,因此油墨分子可以十分牢固的附着[4]。

四、胶印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关系

稳定且充足的印刷压力是确保印刷质量的关键前提。但印刷压力并不是越大越好,应根据所选印刷方法和要求进行准确的控制。如果印刷压力过大,将会使承印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印迹粗重以及糊版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印刷图文的质量,并且还会加速印版耗损,使其耐力持续下降[5]。如果压力过小,印版和胶皮布无法很好的接触,将会出现印迹变浅,甚至漏印,影响图文质量。

成功转移至纸张上的油墨量和印版总油墨量的比值为油墨转移率,用f表示,单位为%。在印刷速度保持不变且纸张性质、油墨黏度等条件稳定的情形之下,可通过改变印刷压力观察油墨转移率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由图1可知,AB段曲线上升趋势缓慢,由于压力较小,包衬压缩不充分,使得印版与纸张无法充分接触,印刷效果差;BC段曲线油墨转移率和印刷压力之间几乎呈线性关系,随油墨转移率的不断增大,印刷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到达C点时,油墨转移率达到最大值,此时若保持印刷压力即可得到最佳质量的印刷品;CD段曲线趋于平直,代表印刷压力增大不会使油墨转移率出现太大的变化;到达D点时,印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点扩大情况,并且随压力增大还会带来磨损、滑动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实际印刷时,想要保持最佳油墨转移率,确保印刷质量,应将印刷压力控制在Pc左右。

五、总结

综上,通过对油墨黏度、胶印印刷以及油墨转移过程的分析,引出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之间的关系,由上述曲线得知,印刷压力最佳取值范围在Pc到PD之间,为实际印刷操作找到最合适的印刷压力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智川,陈正伟.柔版印刷转移规律的探讨[J].包装工程,2013,26(05):58-59.

[2] 董明达,王城.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10):25-26.

[3] 吴宗岳.纸张油墨印刷学[M].台北:徐氏基金会出版,2013,(11):11-15.

[4] 冯长勇.胶印油墨转移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09):22-23.

[5] 李小东,沅立.胶印油墨转移分析[J].包装工程,2012,24(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