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香港双城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香港双城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香港这两座中国的魅力之都,常常被人相提并论。一个是正在努力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一个是国际金融商贸中心,跻身世界大都会之林的国际化都市。

段樵教授最近有些忙。自《沪港国际城市竞争力报告》后,他就成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段樵,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研究发展委员会主席。从2000年开始,他与几位专家组成的项目组开始了对香港与上海这两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调查与评价。历时5年的《沪港国际城市竞争力报告》在上海正式,引起了两地的轰动乃至世界的关注。

香港竞争力再次领先上海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5月23日,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香港竞争力连续5年领先上海,领先幅度有逐渐扩大的迹象。以5分为满分,香港的整体竞争力今年为4.1分,较去年增加0.1分;上海轻微下降0.1,为3.2分。

段樵教授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公布上述数据时表示,除了在宏观经济结构一项得分与上海一样之外,香港在三大范畴的竞争力得分都超越上海,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条件、引资环境及全球化形象。而引资环境仍然是三大竞争力类型中,香港领先上海最多的一项。2005年底香港的引资环境整体评分比上海多出1.2分,这结果也与过去4年基本相同。

在这次研究报告的32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领先上海31项。段樵教授分析,是中央政府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机。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发表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时说,2005年,香港的经济继续快速扩张,本地生产总值继2004年增长8.6%后,去年再增长7.3%。商品出口及服务输出增幅可观,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上升,消费持续增加。

“上海经济正在急速发展,但目前欠缺适当条件建设合适的平台让市场经济可以完善发展。同时,港沪两地在华南及华东各占独特天然的地理环境,两地在国家发展中的分工非常清楚,因此香港绝对不必担心会被边缘化。”段樵教授这样认为两地的关系。

上海市统计局在今年2月8日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05年上海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914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收入4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本次《沪港国际城市竞争力报告》公布的结论之一是,上海于个别竞争力指标上,评分高过香港;报告同时指出,虽然上海在经济总量上不及香港,尤其是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但从制造业、高科技、消费品行业角度和发展的后劲来看,上海应更具竞争优势,在10年内上海的人均GDP将会超越香港。

上海发展潜力大于香港

对于上海的发展,上海市委书记很自信:“日益开放的中国需要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上海,需要一个创新涌动、更具活力的上海,需要一个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

《200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5年上海市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5年,上海市加强金融中心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至2005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实到资本金(营运资金,下同)35.69亿美元。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8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05年,上海市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的建成开港,使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当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就达到4.43亿吨,比上年增长16.9%,跃居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运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08.4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净增长24.3%,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至2005年末,上海港拥有16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港每月集装箱航班数已达1967班。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2005年共起降航班37.51万架次;进出港旅客达到4139.16万人次。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2679.87万人次;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1459.29万人次。上海正在成为国际上的重要航空港。

比较上海和香港的发展,段樵这样告诉媒体,两地比较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GDP。从这个指标出发,上海和香港的比较就很容易。比如说过去10年,每年的GDP增长率减去当年的物价增长,如果上海是10,香港是3的话,就很容易算出在现有基础上,上海几年能赶上香港。对比现阶段的上海和香港,上海的物价在2000年至2001年还是比香港低,也就是说货币购买力在上海比在香港高。我们算了一下,10年里上海就能赶上香港。

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数学模型,没有实际性意义。什么时候会赶上,要看拿什么做标准,可以是GDP,也可以是平减以后的GDP,还可以用相当多的其他指标,比如访问上海的外国人,国际金融的交易量等来估算。所以这个是很难去评估的。要说赶超,就必须设一个具体的标准。

段樵认为,上海经济的发展潜力比较大。他说:“香港就那么大,也就那么几家学校,人才的储备就不能和上海比。相比上海,香港的先天条件不足。”他认为,香港和上海能同步发展、良性竞争就更好了。上海的优势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可以和现在的香港不一样。上海地大、物博、人多,它以制造业为依托所走的路,香港已经没有条件走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在金融和服务这一块,上海很难赶上香港。

香港拥有众多世界之冠

段樵认为,香港整体条件仍优于上海,香港的城市竞争力无论在引资环境上还是在全球化形象方面,都明显超越上海,香港仍然保持其亚太地区国际城市的领导地位。但今后香港的发展大概只能以现有的优势加以整合发展,如国际市场为主的贸易、金融,良港和空港的优势。

现今的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三大银行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经营的国际金融机构数目相当多。截至2004年年底,香港共有133家持牌银行,其中121家为外资。在全球前100家银行中,有70家在港营业。此外,香港有75家外国银行的附属机构或相关公司以有限制牌照银行或接受存款公司形式经营。另有85家外国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办事处。香港银行的对外资产总值在全球名列高位。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可全日24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目前,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创业板是根据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模式而设立的第二板市场。截至2005年3月,共有205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资本市值总额达653亿元(83.7亿美元)。根据2000年5月推行的试验计划,有7只主要的美国纳斯达克股份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买卖,使香港成为亚洲区内首个提供纳斯达克股份在亚洲时区买卖的城市。

以船只抵港和离港次数计算,香港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04年,抵港及离港船只共有约451000艘次,接载的乘客数目约为2140万人次。

香港国际机场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04年,经机场出入境的旅客共有3630万人次,出入境航机数目达237308班。香港是主要的国际和区域航空中心。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飞往香港。

段樵向媒体表示,在中国这个大的经济体中,香港和上海肯定会有竞争,但争的是第一名。任何一个大国,都需要不止一个金融中心。中国太大了,就像一个大工厂只有一个发动机不够一样。竞争的结果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第一名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金融业,再细化一点,比如总贷款数哪个多、进入的外资银行数哪个多、外资银行的业务哪个做得更多等等。

加强合作沪港可以各领

“香港与上海的地理位置不同,上海的快速发展不会威胁香港经济的发展。港沪两地未来的最根本发展之道,除了强化本身的持续成长条件外,其实是如何去巩固与发展城市邻接地区的经济关系,扩大其经济疆域。对香港来说,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求互利互惠。” 段樵教授在点评沪港城市特色与经济发展前景时这样表示。

在段樵公布的研究报告中,一个极富特色的金字塔模型引起了人们注意。通过这一模型,上海与香港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标准被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若干基础条件,其次是城市的引资环境,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城市的传统及国际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