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会计核算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谨慎性,尤其在经济环境因素日趋复杂的今天,谨慎性已然成为会计实物操作者的必然要求。鉴于此,重视谨慎性在会计实物中的作用,对其在会计核算的运用进行研究,并发现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谨慎性;会计;核算;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5日

一、谨慎性的存在原因及要求

(一)谨慎性存在原因

1、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需要。谨慎性之所以是会计核算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源于企业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一定标准来进行判断和估价,因为企业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以及计量;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决策中企业需要保持高度的谨慎来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估计。

2、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需要。目前,会计信息环境的千变万化,会计目标也正悄然发生着转变,报告使用者的信息决策有用化正在替代报告的经营管理责任化。除此之外,谨慎性正在渐渐成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可靠性及相关性的修订原则,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会计规范关于谨慎性的要求。我国会计规范对谨慎性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确定是事谨慎性的存在基础,指的是处理经济活动“可能发生”事件所使用的方法;第二,“合理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中谨慎性的应用标准。企业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及损失正确处理,合理估计;第三,谨慎性要能够为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提供相应的保证。全面估计会计核算中的风险及损失,避免利润虚增及资产虚增,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有多种情形,最常见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时,就会发生资产减值。企业应该全面检查其资产负债表中所披露的各项资产,并进行减值测试,判断其减值迹象是否存在。若经过测试,企业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要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合理的估计,并且在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的前提下,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核算中的使用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符合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有多种计价方法,例如: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而先进先出法指的是假定先进来的存货会先发出,并依据此种假定对期末存货和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先进先出法的应用使得存货的期末成本更加接近当下市场上的价值,尤其在经济低迷,物价不断降低能够体现出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

(三)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会随着其不断使用价值相应减少,减少的固定资产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而固定资产的计提则是指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减少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其使用期限内进行分摊。符合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的折旧方法为递减折旧法,又称加速折旧法,指的是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少提折旧,前期多计提折旧,以得到价值的加速补偿。此种计提折旧方法与费用和收入的配比原则相适应,即使物价大规模上涨,由于已经在短时间内收回了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价值,也会使因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产品质量保证。与产品质量业务相关的企业可能要支付的费用在会计上称之为产品质量保证。例如:企业的无形资产计量中,标有企业承担包退及保修期条件的才能够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把没有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对于到底归属于开发阶段还是研究阶段的支出无法进行准确的区分,应当费用化当期的研发支出,计入损益。这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避免了资产虚增,也符合会计核算谨慎性的要求。

三、谨慎性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固有的局限性。可靠性位居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首,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实际发生事项或者交易为依据,并且要保证依据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存在的基础,是一种用来处理“可能发生的”事项的方法,当企业采取“谨慎性”原则对其自身和出资者利益进行维护时,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就会相对降低。

(二)相关条款在可操作性方面的缺失。从会计方法的角度来讲,一些具体条款和方法如:加速折旧法、先进先出法的应用操作性比较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量化的标准反而不容易找到,例如: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有减值状况时,判断标准则不太明确,尤其是在确定可收回金额和可变现净值资产减值准备数额时存在着一些困难。

(三)对“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在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的过程中,会计实物一方面表现为谨慎过度,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谨慎性不足。谨慎过度主要表现为: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经营活动中按照惯例应用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进行隐匿甚至提取准备过度,使得其成为企业逃税、避税甚至隐瞒企业利润的工具。谨慎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往往由于过度自信而不能充分估计资产减值金额,对于可收回金额过度乐观,而不能够准确披露会计信息,进而对相关者的决策能力引起误导。

(四)受限于职业道德及职业判断能力。企业会计人员在集体资产减值准备的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受制于会计实物人员的专业判断,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以至于会计人员不同会计信息也会有所差别,甚至造成较大差距的减值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创造了机会。

四、谨慎性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把握好谨慎性与相关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关系。首先,谨慎性的运用必须建立在相关会计信息可靠真实的基础之上,用来保证实现会计目标;其次,在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若会计其他信息质量要求和谨慎性相冲突,要依据实际来对具体的使用顺序进行确定,并且披露冲突事项;再次,要有一定的机制对谨慎性进行约束,尽量避免倾向性及随意性的发生,以及由此造成的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间的冲突。

(二)把握好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度”。会计信息按照可能性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并且会计人员应当与会计信息所处的具体的环境及因素相结合来确定具体的处理程序及方法,与此同时对结果进行评价、预测,选定比较之后的最优方案。即当对不同的会计政策方案进行筛选时,应当把握好谨慎性的平衡点,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谨慎性的优点,约束其缺点,展现会计核算谨慎性处理的本质。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水平。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使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好与否直接影响谨慎性的运用,而这种能力主要由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技术专业水平决定。因此,在会计实物重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对其进行最新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更新,以提高其综合实力。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还应当重视其职业道德教育,以保证对会计事项及交易的处理的客观性、谨慎性。

(四)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约束机制。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在实务中的运用做出了一定限制,例如:在附注中要对不对称的会计信息以及相关确认方法进行披露。但比较而言,限制力度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国家部门加大省级监控和监督,防止对谨慎性要求的曲解及滥用,并且制定更为科学缜密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工具。此外,还要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不断完善与调整,从根本上对企业内部机制进行约束,降低谨慎性运用不当的原则及动机。

主要参考文献:

[1]轩庆明.刍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3.5.

[2]张春富.浅谈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2.3.

[3]胡燕.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正确运用[J].商业会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