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泾惠渠灌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泾惠渠灌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新时期水利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结合泾惠渠灌区实际,分析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提出了推进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与措施。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灌区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水利保障。

关键词:泾惠渠灌区;节水灌溉;水资源供需平衡;水利工程灌溉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0-0120-02

1 概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方面我国人均水资源比较匮乏,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已经受到缺水“瓶颈”制约。另一方面由于灌区输水工程老化和渠道衬砌率低,用水存在“大水漫灌”现象,造成水资源使用效能不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灌区应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水利保障。

2 灌区概况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属全国大(Ⅱ)型引泾自流灌区。灌区于1932年6月建成通水,几经扩建和改造,现今设施灌溉面积145.3万亩,横跨渭南、西安、咸阳3市的6个县(区)。灌区现有干渠5条、长80.6km,支渠20条、长299.8km,斗渠538条、长1195.56km,分引渠4787条、长2042.07km。管理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4105万m3,干支渠抽水泵站8座、总装机容量10963千瓦。

3 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3.1 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泾惠渠工程发端于秦郑国渠,建设标准较低,长期投入改造、维修资金又不足,设施更新维修不及时,造成部分渠系不通或多年老化失修。

3.2 农灌用水利用率低

由于灌区农业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渠道衬砌率低,田间工程土渠居多,输水渗漏损失大,农灌用水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水资源浪费较多。

3.3 农灌节水技术推广受到制约

农民按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购买力低,观念陈旧,加之灌区水价机制不活,造成节水灌溉设备和节水科技推广使用较少。

4 发展节水灌溉主要途径与措施

4.1 发展节水灌溉,观念变革是先导

发展节水灌溉,对于解决“水少水脏、分布不均、地下水超采”诸多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用水供需矛盾,有效减少引用高含沙水灌溉现象,扩大农田实灌面积,而且能够促进农民用水增收节支后积累财力购买节水器具,优化农业耕作技术,对推进农业灌溉现代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此,灌区各级管理单位应结合实际向群众广泛宣传,努力促成各方观念转变,形成共识,有效增强发展农灌节水的动力和合力。

4.2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是重点

骨干工程在灌区渠系中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泾惠渠灌区积极争取资金,累计衬砌干支渠道100多km,新建改建各类建筑1200多座,改造中低产田42.5万亩。同时对部分干渠采用塑料薄膜、砼板衬砌、U型衬砌等防渗措施,开展田间工程配套改造,减少渠道输水水量损失,共衬砌各级渠道300多km,使干渠输水利用系数提高了10%,渠道决口、溢岸等事故减少约80%。2012年又进一步研究制订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整体规划,计划改造衬砌或土渠衬砌灌区干支渠道230.59km,大力推进灌区信息化工程和实施试验站全面改造等,目前已通过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审查。今后应继续跟踪推进项目立项,抓好规划实施,切实解决好灌区骨干渠道老化失修、水量损失大等问题。

末级渠系是灌区供水的“毛细血管”网络。泾惠渠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于2012年9月已动工实施,主要建设内容为恢复失灌面积29.1万亩,改造衬砌斗渠198条,长度271.851km,建筑物2361座;改造衬砌农渠1621条,长度697.415km,建筑物16324座。实施后年可新增粮食产量1382.8万kg,节约水量1341.6万m3,有效恢复灌区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效益,目前应抓紧有序推进实施。

4.3 发展节水灌溉,体制机制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是推广节水灌溉的重要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泾惠局先后制定完善了计划供水、精细化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在实践中积极落实。水量计算,除健全完善引、抽、闸、斗控制体系外,购买先进仪器设备,推进远程自动水量监测;用水配水,坚持周密计划,科学调度,通过严格巡查斗口计量结算,按量计征水费。并把节水灌溉纳入灌溉考核内容,考核灌溉效率,制定奖惩措施,促进了灌区节约用水。

为提高用水管理效能,按照中、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今后在管理机制上应继续进行改革,严格落实各级管理单位节水目标管理责任,加强节水指标考核、奖惩,推进各级水务公开、民主配水,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监督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努力使水管单位与用水户实现双赢。

4.4 发展节水灌溉,农户重视力量大

广大农民是农灌用水的受益者,人数多,力量大。长期以来,他们普遍采用农业“大水漫灌”的模式,不但使部分灌溉水成为无效水,再加上灌水时“跑、串、泄、漏”问题较多,造成工程输水利用效率降低。对此,灌区应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理念,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变群众“浇地要灌饱才能夺高产”的旧观念,树立适度灌溉、科学节水的新观念,逐步推进灌区农业非充分性灌溉方式,促进节约用水。为此,泾惠局2012年启动了农作物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项目。其目的就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提出灌区农作物非充分灌溉科学管理制度,总结切实可行的用水管理措施,通过推广有效降低灌溉定额,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经济社会效益。这是为灌区办的一件实事、好事,应认真抓好落实,早出成果。

4.5 发展节水灌溉,水价调控是杠杆

水是商品,水价必须反映其价值和供求关系,这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和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结合灌区实际,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积极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农民节水灌溉。党的十明确提出:必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贯彻这一方针,立足灌区用水实际,目前应借鉴电价改革办法,探索实行阶梯水价或两部制水价政策,对定额内农灌水量给予优惠价,对超定额水量提高水价,多用水就多出钱,少用水就少出钱,用经济手段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有效促进农业节水灌溉。

5 结语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灌区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方并举,观念变革先行,骨干工程田间工程改造并举,技术推广水价改革推动,体制机制保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努力争创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水资源保障。

作者简介:王敏(1981-),女,陕西富平人,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灌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