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诊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抗癫痫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奋乃静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则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共治疗6周,采用阳所致与阴所致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药物副反应差别。结果: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196,P=0.64)。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副反应进行评估,观察组治疗6周末TESS评分为(4.32±4.12)分,对照组为(8.23±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05)。结论: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常规使用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效果相当,但其副反应比奋乃静少,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癫痫; 精神障碍; 阿拉派唑

中图分类号 R7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1-0108-03

doi:11.14033/ki.cfmr.2016.11.061

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它属于多巴胺系统稳定剂[1]。现有研究已报道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2]。本试验通过观察2013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笔者对其中28例患者使用阿立派唑治疗,与对照组使用奋乃静治疗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副反应差别,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诊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癫痫病史>5年。排除标准:(1)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及精神分裂症患者;(2)曾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将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观察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16~60岁,平均(28.1±10.1)岁,病程3~28年,平均(4.4±3.1)年,其中发作前期精神障碍5例,发作时精神障碍2例,发作后精神障碍2例,发作间精神障碍1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28.3±10.3)岁,病程2.8~29年,平均(4.7±3.4)年,其中发作前期精神障碍4例,发作时精神障碍2例,发作后精神障碍2例,发作间精神障碍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使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片抗癫痫治疗,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奋乃静(国药准字H37021994)抗精神障碍治疗,起始剂量4 mg/d,2周内逐渐加至治疗剂量,最大剂量20 mg/d;观察组使用阿立派唑口腔崩解片(国药准字H20060521,成都康弦药业),起始剂量10 mg/d,2周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最大可增至20 mg/d,对伴有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临时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10 mg,仅限第1周内使用,对伴有严重失眠的患者可联用苯二氮类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阳所致与阴所致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进行评估。疗效评估标准:PANSS治疗前后减分率≥80%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6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196,P=0.64),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药物副反应对比

治疗6周末观察组TESS评分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05),详见表3。

3 讨论

癫痫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大脑短暂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3]。据最新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癫痫的发病率约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在我国,癫痫的发病率仅次于头痛,是神经科第二大常见疾病[4]。癫痫常易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情感及人格异常等精神障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癫痫药、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再给予相应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6]。阿立哌唑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属于多巴胺-5-羟色胺系列稳定剂,主要是借助多巴胺D2受体和血清素5-羟色胺受体的部分激动活性及5-HT2A受体的拮抗活性来发挥其抗精神障碍的作用[7-8]。研究已证实它不但具有阻滞突触后DA受体的作用,还能激动突触前自主受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9-10]。

本实验通过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诊治的56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在常规抗癫痫、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抗精神病药,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总共治疗6周,采用阳所致与阴所致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比较两种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发现: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196,P=0.64),说明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能取得与奋乃静相当的临床疗效。治疗前观察组的PANSS评分为(89.56±16.89)分,对照组为(89.32±16.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两组PANSS评分分别为(48.45±12.96)分、(48.23±12.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治疗前后PANSS评分,进一步证实了阿立哌唑能取得与奋乃静相当的治疗效果。(3)治疗6周末采用TESS对两组副反应进行评估,观察组评分为(4.32±4.12)分,对照组为(8.23±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05),表明阿立哌唑药物副反应要明显少于奋乃静,较后者安全性更高。李倦国[5]就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也表明阿立哌唑治疗效果与奋乃静相当,他还发现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阿立哌唑的疗效较奋乃静更显著,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如肌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和体重增加等,阿立哌唑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奋乃静,说明阿立哌唑较奋乃静具有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比阿立哌唑与奋乃静的疗效及药物副反应,发现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能取得与奋乃静同样的临床疗效,同时阿立哌唑的药物副反应明显少于奋乃静,其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奋乃静,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珍.阿立哌唑的最新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79-1981.

[2]邱志恒.阿立哌唑的临床应用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2):116-118.

[3]常琳.中国癫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39(2):161-164.

[4]陈强,黄国光,黄信荣.阿立哌唑合并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J].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2010,25(1):25-26.

[5]李倦国.阿立哌唑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55-56.

[6]冯霞,梅刚,陆蓉,等.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8,21(3):153-155.

[7]严淑芳.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2):166-167.

[8]陈国强.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学信息,2010,5(7):1876-1877.

[9]钟勇.探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101-102.

[10]肖开提,苏理旦.研究阿立哌唑与奋乃静联合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72-173.

(收稿日期:2015-12-08) (编辑:金燕)